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排行榜 2025年09月07日 13:55 4 admin

邻水县位于四川东部边沿,东以明月山与重庆市垫江县太平、澄溪和长寿区云台、义和、大坝、葛兰相连,西以华蓥山与广安区天才、桂兴,华蓥市天池、瓦店、阳和、高兴、溪口接壤,南临重庆市长寿区万顺、称沱和渝北区大湾、茨竹、中河、华秦,北接大竹县姚市、欧家、文星、神合、四合。邻水是全国百强产煤大县和川东气田主采区、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区,是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美誉。文化底蕴厚重。涌现出宣示西沙群岛主权的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革命的游雪程、小说《红岩》主要人物许云峰原型红岩英雄许建业等一大批忠烈爱国之士,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四川#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邻水县历史悠久,山水相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景观方面,有以宝鼎为主体的华蓥山佛教圣地,有集峰丛、森林、积雪、云海为一体的华蓥山石林,有碧波万顷、岛屿萦回的“千岛洪湖”,有巨壁摩天、曲折幽深的御临河小三峡,有高山夹岸雾气萦萦的小南海温泉,有九洞矿泉,有气势磅礴白练飞漱的望月瀑布群,有苍翠欲滴空气清新的“川东竹海”,有避暑胜地罗家洞森林公园,有“生物活化石”倒须沟桫椤林,有扑朔迷离景物荟萃的九峰溶洞群;有沟壑纵横,峡高谷深的龙须沟风景区,有以明清古民居建筑为特色的汤巴丘民俗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方面,有书岩石刻、灵宝山石刻、黄陵石刻、无粮寺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塘湾山崖墓、石庙寨崖墓、银鼎山八角楼等等。

历史沿革

周属巴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在今重庆市设巴郡,邻水县为巴郡辖地。汉属宕渠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由宕渠县析置邻水县,隶属邻州邻山郡,县治寄理于邻州城(今大竹县四合镇)。县名以境内之邻水为名。隋开皇元年(581年),县治由原邻州城移至县北岳池溪。唐武德二年(619年),县治由岳池溪移至今鼎屏镇。宝历元年(825年),邻水县并入邻山县。大中元年(847年)复置邻水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水县并入大竹县,改县治为邻水镇。明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邻水县。清代,邻水县属川北道顺庆府。1914年,属嘉陵道。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施行行政督察区制,邻水县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邻水县属川东区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3年3月,大竹专区撤销,邻水县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改称达县地区)。1993年7月,邻水县属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撤地设市,邻水县属广安市。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据《元丰九域志》载,唐代邻水有十里二乡十镇,即邻水、太平、荣支、长乐、凛图、廉井、合禄、龙会、乐游、安仁镇。宋代,邻水政区依旧。元至元二十年(1283).邻水县并入大竹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加强税收和人口管理,每110户编为一里,十户编一甲。邻水分四乡,编户十六里。东为邻山乡.辖邻山、新民、石船、嘉会四里。南为隆安乡,辖隆安、永宁、善庆、德丰四里。西为怀远乡,辖丰乐、丰禾、袁市、长寿四里。北为复兴乡,辖复兴、太安、荆山、会贤四里。明末战乱,乡里俱废。

清初邻水人烟稀少,仅编2里5乡。每乡4甲,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里。东北为太安乡,接大竹县界。东为邻山乡,接垫江县境。南为怀远乡,接长寿县界。西为善庆乡,接巴县境(今江北县北)。北为复兴乡,接广安县界。道光十四年(1834),全县有36乡:冷家渡、大坪、柳塘、石稻、八耳滩、兴仁、石龙、王家、复盛、板桥、梁家、合流水、坛子坝、高滩、观音桥、柑子铺、龙安、古家、石子滩、金坪、袁市、丰禾、九龙、龙桥、双河、干冬坝、九峰寺、腰滩、牟家坪、大石桥、普兴、仁和、普安、金垭、称沱、菁岗。道光后废菁岗、大坪、普安3乡,并陆续增设永兴、福星、太和、同乐、兴隆、护邻、十合、同心、新镇铺、三教堂等10乡,全县共43乡。光绪初年,增设长安桥、七孔溪、张家河、沙滩桥、八角嘴5乡,全县共48乡。时乡政权以团练的形式军政合一,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团,团设团总。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长安桥、七孔溪、张家河、沙滩桥、八角嘴5乡,增设高峰乡,全县共44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政区依旧。民国4年(1915),因地方不靖,设5个保卫区,以维持治安。乡以下十户为牌,十牌为甲,五甲为保。增设城厢、东附城、南附城、西附城、北附城、民治等6乡,废高峰乡,全县共49乡。

第一保卫区辖城厢、东附城、南附城,西附城、北附城乡。

第二保卫区辖金垭、永兴(驻古路口)、石稻、兴仁、石滓(原石子滩)、八耳(原八耳滩)、复盛、三教(原三教堂)、古家、王家、石龙、十合(驻石合场、今石永乡境内)、护邻、同心(原大石桥)、柳塘、荆坪(原金坪)、双河乡。

第三保卫区辖板桥、梁家、袁市、丰禾、福星(驻长滩)、九龙、双龙(原龙桥)、幺滩(原腰滩)称沱、人和(原仁和,驻黎家桥)、大石乡。

第四保卫区辖牟家(原牟家坪)、合流(原台流水)、丰乐(原干冬坝)、九峰(原九峰寺)、坛子(原坛子坝)、同乐、高滩、兴隆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第五保卫区辖冷家(原冷家渡)、观音、柑子、龙安、普新(原普兴)、太和、新镇、民治(驻九龙寨,今大竹县杨通乡民治村)乡。

民国6年(1917).将5个保卫区划为6个区。

民国18年(1929),城厢改称治城,全县仍辖6区49乡。

民国19年(1930).乡改称乡公所,治城改为鼎屏镇,东附城改为延圣乡,南附城改为解愠乡,西附城改为挹爽乡,北附城改为拱极乡。

民国24年(1935)7月1日,将6个区合并为3个区,49个乡(镇)合并为43个乡(镇)联保办公处,各乡(镇)联保办公处设联保主任。乡以下每10户编为1甲,每10甲编为1保。

第一区署(驻龙安场)辖新民(新镇、民治)、普太(普新、太和)、柑子、龙安、复兴(原冷家)、观音、菁拱(原拱极)、延圣、金垭、解愠、挹爽、板桥、牟家、鼎屏镇14个乡(镇)。

第二区署(驻石稻场)辖石稻镇(石稻、十合)、石龙(石龙、同心)、王家镇、三教、古家、护邻、兴仁、石滓、柳塘、八耳、复盛、丰禾镇、大石、福星、袁市镇、双河、荆坪、永兴18个乡(镇)。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第三区署(驻幺滩)辖合丰(合流、丰乐)、坛同镇(坛子、同乐)、高滩镇、九峰、梁家、双龙、人高(人和及原高峰)、幺滩镇、称沱、兴隆、九龙镇等11个乡(镇)。

民国29年(1940)3月1日,按《县各级组织法纲要》及《补充注意事项》的规定,实行新县制。4月,改3个区为4个区。6月1日撤销乡(镇)联保办公处,置乡(镇)公所,设乡(镇)长。将43个联保办公处合并为22个乡(镇)公所,并调整插花飞地,将原民治乡划入大竹县。

一区辖菁屏镇(菁拱、鼎屏)、延金乡(延圣、金垭)、挹解乡(挹爽、解愠)、龙柑乡(龙安、柑子)、普新乡(普新、太和及原新镇)、观复乡(观音、复兴)。

二区辖石永乡(石稻、永兴)、石柳乡(石滓、柳塘)、四兴镇(石龙、三古、三教、王家)、护兴乡(护邻、兴仁)、双荆乡(双河、荆坪)。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三区辖丰福乡(丰禾、福星)、复耳乡(复盛、八耳)、袁双镇(袁市、双龙)、人大乡(人和、大石)、九龙镇。四区辖坛同镇、合丰乡、牟家乡、御临乡(幺滩、称沱、九峰)、梁板乡(梁家、板桥)、高兴乡(高滩、兴隆)。

民国31年(1942)1月6日,按《乡镇组织暂行条例》规定,全县划为6个区,35个乡(镇)公所,464保,4502甲。此行政区划,沿至民国38年末。

一区辖鼎屏镇(12保、114甲)、菁拱乡(15保、126甲)、延金乡(21保、210甲)、解愠乡(17保、174甲)、挹爽乡(19保、190甲)。

二区辖石永乡(14保、140甲)、护邻乡(6保、56甲)、兴仁乡(12保、121甲)、王家乡(11保、98甲)、三古乡(8保、81甲)、同石乡(6保、62甲)、柳塘乡(10保、102甲)、石滓乡(7保、60甲)、荆坪乡(11保、114甲)。

三区辖双河乡(10保、101甲)、丰禾乡(24保、241甲)、福星乡(6保、61甲)、复盛乡(13保、131甲)、八耳乡(11保、102甲)、袁市乡(17保、170甲)。

四区辖双龙乡(12保、110甲)、人大乡(10保、90甲)、九龙乡(21保、209甲)、御临乡(13保、128甲)、九峰乡(8保、80甲)、梁板乡(12保、115甲)。

五区辖牟家乡(13保、134甲)、合丰乡(11保、134甲)、坛同乡(24保、231甲)、高兴乡(16保、156甲)。

六区辖观音乡(19保、124甲)、复兴乡(10保、100甲)、龙安乡(10保、115甲)、柑子乡(12保、118甲)、普新乡(23保、204甲)。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21日,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辖5个区人民政府,35个乡(镇)公所。

鼎屏区辖鼎屏镇、菁拱、延金、挹爽、解愠、梁板乡。

坛同区辖坛同、高兴、牟家、合丰、九峰乡。

石永区辖石永、荆坪、柳塘、八耳、石滓、兴仁、护邻、同石、王家、三古乡。

九龙区辖九龙、御临、双龙、福星、袁市、双河、丰禾、复盛、人大乡。

柑子区辖柑子、普新、龙安、观音、复兴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0年2月,将九龙、石永两区分为九龙、丰禾、兴仁3个区,撤销石永区。九龙区辖九龙、御临、双龙、福星、人大5乡。丰禾区辖丰禾、袁市、双河、复盛、八耳、柳塘、荆坪7乡。兴仁区辖兴仁、石永、同石、王家、三古、护邻、石滓7乡。鼎屏区、坛同区、柑子区辖地不变。

1950年4月21日,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7月30日,县人民政府按川东区行署关于改地名区为序数排列的规定,将鼎屏区改为第一区,坛同区改为第二区,九龙区改为第三区,丰禾区改为第四区,兴仁区改为第五区,柑子区改为第六区。10月,改保为村,改甲为邻。

1951年6月9日,重新调整原有区乡,全县划为10区1镇34乡。

第一区辖观音、菁拱、复兴、延金乡。

第二区辖解愠、梁板、挹爽乡。

第三区辖合丰、牟家、九峰乡。

第四区辖坛同、高兴乡。

第五区辖九龙、御临乡。

第六区辖福星、人大、袁市、双龙乡。

第七区辖丰禾、复盛、八耳、双河乡。

第八区辖石永、荆坪、柳塘、石滓乡。

第九区辖兴仁、护邻、三古、同石、王家乡。

第十区辖柑子、普新、龙安乡。鼎屏镇辖12个段。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1年7月,乡(镇)公所改为乡(镇)人民政府。1952年7月17日,将10个区1镇调整为12个区

第一区辖菁拱、观音、复兴、延金乡。

第二区辖解愠、梁板、挹爽乡。

第三区辖合丰、牟家乡。

第四区辖坛同、高兴乡。

第五区辖御临、九峰乡。

第六区辖九龙、双龙乡。

第七区辖袁市、人大、福星乡。

第八区辖丰禾、复盛、八耳、双河乡。

第九区辖石永、荆坪、柳塘、石滓乡。

第十区辖兴仁、护邻、王家、三古、同石乡。

第十一区辖柑子、龙安、普新乡。

城关区辖14个段。

1953年2月2日,县内高兴乡大面村被划入江北县中心、茨竹两乡。4月24日,将原有34个乡划为62个乡。

第一区辖城北、平桥、观音、新农、复兴、延胜(原延圣)、同盟、金垭乡。

第二区辖解愠、金鸣、梁板、挹爽、沙坪、西天乡。

第三区辖合丰、峰乐、牟家、清溪乡。

第四区辖坛子、双水、同乐、白果、高滩、七孔、接龙、子中乡。

第五区辖石垭、草堰、白池、九峰、风垭乡。第六区辖九龙、里仁、七星、双龙乡。

第七区辖哀市、关河、大石、人和、长滩(原福星)乡。

第八区辖丰禾、大屋、双河、八耳、复盛乡。第九区辖石永、古路、荆坪、柳塘、石滓乡。

第十区辖兴仁、大鱼、三教、古家、王家、同石、护邻乡。

第十一区辖柑子、龙安、普新、太和、新镇乡。城关区辖7个居委会。

1953年9月4日,增划30个乡和1个镇,全县共有92个乡和1个镇。同年11月26日,七星乡改名石鼓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第一区辖延胜、同盟、金垭、观音、新农、城北、平桥、复兴、新和、长安、太平乡。

第二区、辖解愠、金鸣、沙坪、挹爽、西天、梁家、板桥、城南、城西乡。

第三区辖合丰、牟家、峰乐、清溪、红岩、松花、甘坝乡。

第四区辖坛子、同乐、白果、双水、高滩、七孔、接龙、子中、石坝、华蓥、沙坝乡。

第五区辖幺滩镇、石垭、白池、九峰、风垭、冷水、称沱、响水乡。

第六区辖九龙、七星、里仁、双龙、打鼓、马盐、黄陵乡。

第七区辖袁市、关河、大石、人和、长滩、新房、柏林乡。

第八区辖丰禾、大屋、复盛、八耳、双河、永兴、五童、龙门、罐子乡。

第九区辖古路、石永、石滓、柳塘、荆坪、红星、石合、同心乡。

第十区辖兴仁、护邻、古家、三教、王家、同石、大鱼、岩河、石桥乡。

第十一区辖柑子、龙安、太和、普新、新镇、凉桥、团坝乡。

城关区辖7个居委会。

1953年底至1954年2月,先后将县内各乡(镇)人民政府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4年3月9日,省府通知,长寿县黎家桥乡划入邻水县,邻水县称沱乡划入长寿县。6月,第六区增设骑龙乡,第七区增设沙石乡,第八区增设建鹿乡。全县共96乡。

1955年3月5日,撤销第五区;改第十一区为第五区;将原第五区的九峰乡划入第三区,其余风垭、石垭、冷水、白池、响水乡和幺滩镇划入第六区;第六区的黄陵、双龙乡划入第七区。

1956年1月6日,撤销第二区、第七区。24日,将序数排列区名改为地名区名,全县共9个区;将原94个乡(镇)并为50个乡(含城南、袁市2个县直属乡)。

柑子区柑子、龙安、普新、新镇、观音、复兴乡。

城北区城北、延胜、西天、长安、梁板、解愠乡。

合流区合丰、牟家、甘坝、九峰、红岩乡。

坛同区坛同、白果、子中、七孔、同乐、华、高滩乡。

九龙区九龙、人和、双龙、风垭、幺滩乡。

丰禾区丰禾、长滩、大石、双河、八耳、复盛、建鹿、罐子乡。

石永区石永、石滓、古路、荆坪、柳塘乡。

兴仁区兴仁、王家、同石、三古、石桥、护邻乡。城关区辖3个居委会。

同年4月3日,改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乡(镇)人民委员会。4月30日,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村改为生产管理区,下为生产队。1961年8月,将生产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同月,析九龙公社置新合、石鼓公社。同年11月,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11月27日,析城北区的解愠、梁板、西天3个公社,连同县直属城南公社新置城南区,按习惯顺序列于城北区后:析丰禾区双河公社、九龙区双龙公社,连同县直属袁市公社新置袁市区,按习惯顺序列于九龙区之后。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62年,析袁市公社置关河公社。析幺滩公社置雷公公社。至此,全县共10区、1镇、54个公社。

1965年7月25日,改王家公社为川心公社。

1967年1月9日,以破“四旧”为由,将25个公社名称更名。

原 名

更 名

原 名

更 名

原 名

更 名

太和

普新

子中

胜利

建鹿

光明

龙安

四新

石鼓

新华

罐子

东方红

观音

五星

新合

星火

古路

民主

长安

长征

雷公

火炬

石滓

上游

西天

建设

人和

洪河

三古

红光

梁板

曙光

关河

英雄

川心

立新

解愠

前进

双龙

先进

护邻

前锋

牟家

光辉

复盛

红卫



甘坝

高东

八耳

五一



1967年7月26日,九龙区改为东升区,九龙公社改为东升公社;袁市区改为向阳区,袁市公社改为向阳公社;兴仁区改为春雷区,兴仁公社改为春雷公社。

1968年8月至1969年10月,全县54个人民公社和城关镇建立公社(镇)革命委员会。

1968年12月4日,合丰公社改为合流公社。1969年12月成立10个区革命领导小组。

1973年1月15日,将破“四旧”中更改的区、社名称,一律恢复原名。同年5月12日,川心公社改为王家公社,梁板公社改为板桥公社。

1978年6月30日,撤销区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区公所。

1980年7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1年8月,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

1981年12月14日,对12个公社1个镇更名。

原名

更名

原名

更名

原名

更名

复兴

冷家

白果

黑滩

大石

凉山

观音

观音桥

人和

黎家

石桥

高石

板桥

梁板

双河

两河

城关镇

鼎屏镇

红岩

四海

双龙

龙桥



同乐

椿木

罐子

风洞



1984年1月25日,县内54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5年8月12日,丰禾乡、九龙乡分别改为镇。全县共辖10个区、3个镇、52个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柑子区柑子、太和、新镇、龙安、冷家、观音桥乡。

城北区城北、延胜、长安乡。

城南区城南、西天、解愠、梁板乡。

合流区合流、九峰、牟家、甘坝、四海乡。

坛同区坛同、椿木、黑滩、七孔、子中、高滩、华蓥乡。

九龙区九龙镇、新合、雷公、幺滩、风垭、石鼓、黎家乡。

袁市区袁市、两河、关河、龙桥乡。

丰禾区丰禾镇、复盛、八耳、风洞、建鹿、凉山、长滩乡。

石永区石永、石滓、柳塘、荆坪、古路乡。

兴仁区兴仁、护邻、王家、同石、高石、三古乡。

鼎屏镇辖北街、中街、西街居委会。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四川省广安地区,邻水县划入新设立的广安地区。新地区从9月1日起正式运行。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3年12月28日,邻水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递交《关于撤区并乡建(扩)镇的请示》,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同意上报撤区并乡建(扩)镇方案的批复》。同月29日,广安地区行政公署发文同意邻水县政府所确定的方案。同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邻水县调整区、乡、镇建制的批复》,“同意邻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区并乡建(扩)镇的方案”,即撤销柑子、城北、城南、合流、坛同、九龙、袁市、丰禾、石永、兴仁等10个区公所;撤销延胜、解愠、黑滩、七孔、新合、雷公、石鼓、建鹿、风洞、高石、柑子、城北、城南、合流、坛同、高滩、幺滩、袁市、石永、兴仁、王家、观音桥、八耳、牟家、龙安等25个乡。设置柑子镇、龙安镇、观音桥镇、城北镇(辖原城北乡、延胜乡行政区域)、城南镇(辖原城南乡、解愠乡行政区域)、牟家镇、合流镇、坛同镇(辖原坛同乡、黑滩乡行政区域)、高滩镇(辖原高滩乡、七孔乡行政区域)、幺滩镇(辖原幺滩乡、雷公乡行政区域)、袁市镇、八耳镇(辖原八耳乡、风洞乡行政区域)、石永镇、兴仁镇、王家镇(辖原王家乡、高石乡行政区域)等15个镇;扩大鼎屏、九龙、丰禾3个镇,即将原城南乡文星村二组划归鼎屏镇管辖,将原新合、石鼓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龙镇管辖,将原建鹿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丰禾镇管辖。保留新镇、太和、冷家、长安、西天、梁板、九峰、甘坝、四海、椿木、华蓥、子中、风垭、黎家、龙桥、关河、两河、长滩、凉山、复盛、柳塘、石滓、荆坪、古路、护邻、三古、同石等27个乡。整个工作至1994年2月结束,全县由原10区、3个镇、52个乡、481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调整为18个镇、27个乡、484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5年,全县18镇27乡,辖479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和4379个村民小组、204个居民小组。

2015年,邻水县撤销三古乡,设立三古镇;撤销石滓乡,设立石滓镇。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6年,邻水县邻水县撤销两河乡,设立两河镇。年底全县辖21个镇、24个乡,474个行政村、51个居委会,4346个村民小组、171个居民小组。

2019年12月11日前共辖21个镇、24个乡,分别为龙安镇、鼎屏镇、城南镇、城北镇、牟家镇、合流镇、坛同镇、高滩镇、观音桥镇、柑子镇、兴仁镇、石永镇、石滓镇、两河镇、袁市镇、丰禾镇、九龙镇、三古镇、王家镇、八耳镇、御临镇、西天乡、长安乡、甘坝乡、四海乡、九峰乡、华蓥乡、子中乡、冷家乡、太和乡、新镇乡、护邻乡、同石乡、古路乡、柳塘乡、荆坪乡、关河乡、龙桥乡、长滩乡、凉山乡、风垭乡、梁板乡、椿木乡、复盛乡、黎家乡,共有社区51个,村474个,居民小组171个,村民小组4346个。

2019年12月11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6号),将45个乡镇调整为25个镇。撤销西天乡、长安乡、甘坝乡、四海乡、九峰乡、华蓥乡、子中乡、冷家乡、龙安镇、护邻乡、同石乡、古路乡、柳塘乡、荆坪乡、关河乡、龙桥乡、凉山乡、长滩乡、风垭乡、新镇乡、太和乡、椿木乡、梁板乡、复盛乡、黎家乡。

四川省邻水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5个镇分别为:鼎屏镇、城南镇、城北镇、八耳镇、椿木镇、丰禾镇、复盛镇、柑子镇、高滩镇、观音桥镇、合流镇、九龙镇、黎家镇、梁板镇、两河镇、牟家镇、三古镇、石永镇、石滓镇、太和镇、坛同镇、王家镇、兴仁镇、御临镇、袁市镇。截至2019年末,全县有户籍总户数334359户、100.92万人,常住人口70.6万人。

2023年末,辖鼎屏、城北、城南、柑子、观音桥、太和、牟家、合流、椿木、坛同、高滩、梁板、九龙、御临、黎家、丰禾、复盛、八耳、袁市、两河、石永、兴仁、石滓、王家、三古25个镇,有村(社区)335个,其中村253个,社区82个,有村(居)民小组2397个,其中村民小组1937个,居民小组460个。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