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都市观察|文化会展溢出效应显著 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

排行榜 2025年09月24日 12:02 2 admin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已经圆满落幕。书市期间每日闭市后,毗邻地坛公园的各家餐厅都会迎来一波消费高峰,等位的顾客排起长龙,很多人手里还抱着书,或拎着盖满印章、装有各种文创产品的布袋。他们从书市转战餐桌,让阅读的余温延伸到味蕾。

餐厅火爆,是消费溢出的缩影。书市期间,地坛周边的雍和宫、簋街、五道营等商圈同样人潮涌动,小龙虾、咖啡、手串……构成另一种“书市地图”,书市不再是单一的展销,而是点燃整个区域消费活力的新引擎。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看·见殷商”大展和服贸会上。此时,展厅、展馆吸引的不只是观众和嘉宾,还拉动了酒店、文创、交通等多元消费。北京的文化会展经济,正以书香气与烟火气交织的方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都市观察|文化会展溢出效应显著 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都市观察|文化会展溢出效应显著 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

现场

邻近餐厅客流激增四成

北青报记者上周末走访“我与地坛”书市发现,书市庞大的客流基数与丰富的特色活动,为周边商业带来直接利好。例如,毗邻地坛的金鼎轩酒楼精准把握书市文化氛围,顺势推出“书香伴佳肴”主题套餐,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据餐厅工作人员介绍,书市期间店里日均客流增长了40%。

上周六晚上6点左右,金鼎轩酒楼迎来消费高峰,不少顾客捧着书坐在店门口,边看书边等位。“我们一家人都爱读书,就趁着周末来逛书市。这不,逛到天黑了肚子饿了,刚好刷到金鼎轩有主题套餐,就过来等位了。”市民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刚才孩子一直在跟他讨论新买的书,“今天花133元给孩子买了一整套《明朝那些事儿》,还有一套博物馆的书,他说这个周末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还要来。”

“我和小姐妹周五下班后就从天津赶过来了,周六白天逛书市淘了不少书,下午去五道营胡同喝了咖啡,回来又接着淘书。今天在地坛这边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周日到雍和宫那边逛逛,北京的初秋时光可不容错过。”来自天津的白领王女士对这趟周末文化之旅十分满意,“逛累了就去周边吃吃喝喝,休息好了再回来继续淘书,感觉既充实又惬意,明年书市我还会来的!”

影响

红利外溢带火周边商圈

除了金鼎轩,书市的大量客流还外溢到附近的雍和宫、五道营、簋街等餐饮街区,中式快餐、特色小吃、咖啡茶饮等各类门店上座率持续攀升。以簋街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餐饮品牌之一胡大饭馆为例,书市期间周末排队等位现象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其中有不少顾客都是逛完书市后特意赶来“打牙祭”的。“白天几乎逛了一天书市,腿都要抽筋了,晚上来胡大吃一顿麻辣鲜香的小龙虾,别提有多快乐了。”消费者郭女士说。

零售与文创业态在书市期间同样受益显著。地坛公园及周边商圈的便利店、文具店销量大幅增加,部分文创店铺更是主动联动书市及中轴线主题,精心推出一系列特色周边产品,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雍和宫周边的手串饰品店也人气高涨,部分热门款式需提前备货。多家商户负责人表示,书市期间店铺营业额较平日大幅增长,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书市带来的消费红利。

书市期间,由于不少出版人、作者、读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与这场文化盛会,地坛周边的住宿消费也一路升温,预订量大幅上涨,进一步拉动了区域消费。数据显示,雍和宫、五道营等商圈在书市期间客流量较平日增长15%,销售额提升近20%。

追访

线上线下串联文化IP

“地坛书市是北京极具影响力的文化IP,其辐射效应早已超越文化领域,有效激活了周边商业的‘毛细血管’。”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承接书市带来的庞大消费潜力,属地提前联动商圈商户,从优化服务质量、丰富产品供给等方面入手,通过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消费吸引力,让文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书市的火爆不仅体现在线下,线上热度同样居高不下。“我与地坛2025北京书市”“逛北京最快乐的书市”等多个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年轻读者纷纷分享自己的逛展体验:“买了很多好看的小玩意儿!”“优惠力度大,还盖了好多章!”“背上这个布袋就是书市最靓的仔!”……从大家的分享中不难看出,地坛书市已成为兼具文化内涵与趣味性的“京城打卡地”。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虽然已经落幕,但它以书香为纽带,串联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书写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未来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背景

打造创新场景

添彩文化消费

9月22日,为期11天的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圆满落幕。本届书市以“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主题,汇聚350余家出版发行与文旅单位,展销出版物近50万种,涵盖古籍珍本、社科经典、少儿读物等各类图书,加之作家签售、文化沙龙、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据统计,本届书市期间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跨界融合的文化盛宴。

在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方面,本届书市可谓亮点纷呈。首次引入的北京礼物、北京中轴线和公园礼物亮相展示,让市民游客在逛书市的同时,能近距离感受北京特色文化魅力。

书市期间发放的近850万元图书惠民券,更是切实降低了阅读消费成本,有效点燃了大众参与热情。据了解,此次惠民券发放兼顾普惠性与针对性,设三档优惠:满100减50、满50减20、满30减10,通过“线上即时领取+线下定向发放”双通道覆盖不同读者群体,让更多市民游客乐享阅读时光。

记者观察

从文化“流量”

到消费“增量”

金秋时节,京城接连不断的文化盛会点燃消费热情。从大运河畔的“看·见殷商”展,到首钢园内的服贸会,再到刚开幕的北京文化论坛,文化的魅力正从展厅蔓延到街区。博物馆外排起长队,文创产品售罄,餐厅一座难求,酒店持续“满房”——文化“流量”切实转化为了消费“增量”,为京城文化消费季注入蓬勃动能。

每逢周末,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博物馆门口便会排起长队。“看·见殷商”展的展厅里,“妇好鸮尊”“祖辛方鼎”等明星文物成为“打卡点”,不少观众全家出动,边看展边听故事。展厅外的文创商店里,最热门的“亚丑钺”与“鸮尊”冰箱贴几度补货,一上架仍会被抢空。

观展人潮也溢出到周边街区。紧邻大运河博物馆的D.P.ONE源·心商业体,各家餐饮店每天晚间依旧高朋满座。数据显示,“看·见殷商”展开展以来,源心商圈日均营业额与客流分别环比增长逾三成。

城市副中心的旅游业态同样受益。展览开展后,特别是暑假期间,区域内几家中高端酒店入住率保持高位。通州区联动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的“看·见殷商”票根消费券活动,吸引了区内各大商业综合体商户的积极参与,串联起商圈优惠、文旅体验,形成“看展—消费—休闲”的链条。据悉,展览开幕以来已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文创收入上千万元,其中近40%的观众会持门票去商圈消费。“展览+商业”的模式,让文化既能吸引人,又能带动消费。

在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区,刚刚落幕的服贸会为北京带来另一种热闹。来自全球的展商与嘉宾汇聚,酒店“满房”,园区咖啡馆、特色餐厅一座难求。展馆夜晚灯火辉映,形成“展会+夜游”的新场景。开放合作的氛围,不仅体现在交易洽谈间,也渗透到城市的餐桌和街巷。

昨日刚刚开幕的北京文化论坛,也将带来新一波文化消费热潮。论坛期间举办的一系列主题展览、艺术演出和配套活动,将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文化盛宴,再度激活北京的夜间经济和文化消费热潮。

从殷商文明的重现,到国际会展的交流,再到论坛的思想盛宴,金秋的北京正迎来一个叠加的“文化消费季”。展厅里人头攒动,展厅外烟火升腾,文化热度正在切实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