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

排行榜 2025年09月24日 18:03 3 admin
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

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尤其是韩国游客增长迅猛。

免签政策是直接的催化剂。去年11月起,我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对韩国开放15天免签政策。政策落地后,“周五下班去中国”迅速登上韩国社交媒体热搜榜。随后政策进一步优化,韩国旅客在中国免签停留期限延长为30天。这一系列便利举措,让出境游爱好者真正实现了“说走就走”。

根据《韩国时报》的报道,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韩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而上海,凭借其国际大都市的气质和便捷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他们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从情侣、闺蜜到三代同游的家庭,越来越多韩国游客正在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在这里,韩国年轻人跟着Naver(韩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博主的攻略穿梭外滩和豫园,在迪士尼的烟花下举起手机自拍,也会拉着行李箱走进平型关路的大润发超市扫货,感叹“很便宜”。

“免签是一根‘火柴’,点燃了游客的出行愿望;但能否把火焰持续下去,靠的还是上海自己的魅力。”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懿黑说。

从年轻人探路,到全家总动员

“签证门槛一旦降低,游客的决策会更加迅速。”赵懿黑指出,韩国年轻人特别看重效率和便利度,周末短途旅行、三四天的小假期本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免签让“临时决定去一趟上海”成为可能。相比日本、泰国等传统目的地,中国在地理距离和航班密度上的优势更加突出,飞行仅需一两个小时,票价也较为可控。

数据印证了这种趋势。以松江区为例,今年1月到5月,松江区入境住宿游客达16073人,同比增长105.51%。作为上海的郊区文旅新秀,松江的增长体现出免签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游客不再局限于外滩、南京路这些传统地标,而是愿意花更多时间深入体验“上海之根”。

免签不仅吸引了韩国年轻游客,也推动了家庭出游。赵懿黑观察到,最初来沪的韩国人以情侣、闺蜜为主,如今更多是三口之家甚至“多代同行”。这背后既有出行便利度提升的原因,也反映出家庭旅游的消费升级趋势。

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

结伴来上海旅游的韩国姐妹。

上海,韩国游客不仅“来得容易”,还“买得放心”。平型关路大润发经理潘承鑫告诉记者,去年10月之后,韩国游客客流明显上升,“常常是一家人拖着行李箱进来采购,人均消费几百元,部分游客甚至一次刷卡近千元”。

从韩国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反馈来看,免签让“去一趟上海”成为潮流。韩国博主在Naver上分享大润发扫货攻略、在小红书上传迪士尼夜景视频,很快就能带动一波跟风效应。政策的便利与社交媒体的放大,形成了合力。

从传统地标,到深度体验

如果说免签政策是点燃韩国游客出行热情的“火柴”,那么真正让他们把上海列为“首选目的地”的,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韩国游客的行程单上,外滩几乎是必选项。黄浦江两岸的夜景被不少博主称为“亚洲最美”,一边是百年历史的万国建筑群,另一边是现代摩天大楼簇拥的天际线,满足了他们对“世界级都市的想象”。

豫园和城隍庙则代表着另一类期待:小桥流水、飞檐翘角,街巷间的糖画、生煎和小笼包,构成了韩国游客心目中的“东方古韵”。对家庭客群而言,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同样不可或缺。一位韩国游客在接受采访时说:“最期待的就是迪士尼,夜晚的烟花很特别。”

与其他亚洲城市相比,上海的文化叙事更为多样。黄浦区马当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许多韩国游客必去的地方,它不仅承载了两国交汇的历史,也成为一种“寻根”的体验。

与此同时,郊区松江的新兴文旅场景正在悄然走红。深坑酒店、千年斜塔、广富林水下遗址被称为“松江新三件套”,社交媒体的传播让这些地方迅速“出圈”。一位韩国博主拍摄的深坑酒店悬崖夜景视频,在网络上播放量超过十万次,评论区里充满了“下次一定要去”的留言。

这意味着韩国游客的目光,正从外滩、南京路等经典地标,逐渐转向更深度的在地体验。

他们对消费体验同样兴趣盎然。在平型关路大润发,韩国游客的身影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个人消费金额常常能达到二十万韩币左右(约合人民币千元)。他们的购物车里塞满零食、坚果、中国限定款奥利奥,还有酒水与调味料。有人干脆拉着行李箱进店,把超市当成“免税店的延伸”。

Naver爬虫结果显示,“零食”“茶”“文创周边”是韩国游客搜索的高频词。为了满足需求,平型关路大润发超市不仅增加了库存,还在货架上增设韩语标识,并推出带有门店地址的伴手礼袋。

有意思的是,韩国游客买的零食往往高度一致:同一款饼干、同一种坚果、同一类调味品,仿佛有人提前发过“统一清单”。经理潘承鑫笑称,“你看一眼他们的购物车,就知道什么东西又要卖断货了。”

酒店行业也明显感受到这股“热潮”。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总经理韩祥元介绍,在一些酒店里,韩国的团体游旅客甚至可以“包场”。酒店针对年轻客群推出“露营房”,早餐里加入油墩子、生煎和豆浆等上海特色,收获了游客的好评。而松江的深坑酒店、广富林希尔顿酒店,则因为韩国博主的分享,日韩客源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入境游客的增长中,日韩客人是主要的贡献者。餐饮业同样受益,不少韩国游客偏爱羊肉串、啤酒和川味小吃,带动夜间消费。

此外,韩国游客对支付便利比较看重。一位年轻游客告诉记者,原本打算用 KakaoPay(韩国常用的支付软件),但最后选择支付宝,因为折扣更优惠。这种微小的体验差异,直接影响他们对城市的印象。事实上,“付款方便”已经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支付手段的升级、语言标识的增加、服务细节的优化,共同塑造了他们眼中“友好的上海”。

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

专为韩国游客准备的商品导览和支付优惠活动。

让热度转化为稳定的市场

韩国游客的到来,为上海带来了热度和收益,但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上海所面临的考题,不是如何留住某一类客人,而是如何面向所有海外游客,把“短期红利”转化为“长期口碑”。核心就在于:能否及时感知需求,让游客宾至如归,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上海文旅“做广告”。

在平型关路大润发,韩国游客的购物车里几乎装着同样的零食与伴手礼,超市管理层很快做出反应:增设韩语标识、推出带有店址的伴手礼袋、扩容库存以避免断货。这样的调整虽小,却让游客感受到便利和被理解。经理潘承鑫说:“他们买的东西都差不多,我们就提前备货。”

更重要的是,超市并没有止步于临时调整,而是主动找到支付宝,推动与韩国常用支付工具KakaoPay对接,让韩国游客可以直接用熟悉的方式完成购物。这一举动解决了他们出行中最敏感的“付款问题”,不少游客因此感叹:“没想到在上海买东西,比在首尔还方便。”事实证明,支付体验是留住游客的关键一步。

这种“以游客为中心”的思路,正在成为入境游竞争的关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访华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0%。但携程海外版的分析指出,目前入境旅游对中国GDP的贡献还不到0.5%,而在一些成熟的旅游市场,这一比例通常为1%到2%之间。这意味着中国的入境游仍处在政策驱动的早期阶段,未来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上海如何从单一案例的调整,走向面向全球游客的系统性服务创新,是决定能否把流量沉淀下来的关键。

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

其中张家界的成功逻辑颇具代表性。韩国游客最初因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而熟悉张家界,又因潘基文的到访和孝道文化的共鸣而心生向往。当地文旅部门没有止步于一时热度,而是主动组织代表团赴韩国参加旅游推荐会,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强化韩语导览和韩餐配套。需求被点燃后,产品和服务迅速跟上,才让热度转化为稳定的市场。

对上海来说,这一逻辑同样适用。免签政策吸引了韩国游客,未来还会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如何做到无论来自何方,都能在机场、酒店、景区、超市的每一个环节感受到便利、舒适和欣喜,决定了上海能否真正成为“入境游第一站”。

从外滩到大润发,韩国游客映照上海的国际化答卷

平型关路大润发里最受韩国游客欢迎的酒。

原标题:《外滩、松江、大润发…韩国游客拖家带口一波波来,上海如何展示独特魅力》

栏目主编:唐烨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心远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