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排行榜 2025年10月05日 18:56 4 admin

10月的秋,还是一条绿色长廊。陵园路的梧桐树下,长满了“快门”。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作为南京TOP级旅游景区,这里早已不堪重负。在体验感下降管理难度上升交织的螺旋节奏中,新尝试应运而生。

钟山风景名胜区陵园路启动“步行化”管理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9月的梧桐大道,在快门与议论声中开启了步行化管控尝试。为了适应新政、保障游客出行,南京多部门联合采取交通优化提升措施。

公共交通方面,有关部门推出了“常规公交+旅游专线+假日旅游专线”的运行体系,结合既有地铁可实现无缝换乘。

大型客车方面,近年来相继建成投用的金陵STYLE和钟爱里派上了大用场,游客大巴可以在这两个地方停车并换乘景区东、西2条接驳线车辆进入景区。

自驾车方面,可以提前1天进行停车位预约,预约成功后按指定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每辆车每个自然月最多申领2次。需要提醒的是:该预约仅为停车泊位的预约,而非景点预约。

在此次“陵园路步行政策”落地之后,舆论上产生了不小的争议。除了利益相关方的支持与反对,中立场上的跟风与节奏,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陵园路步行政策的初衷,主要源于安全上的危机意识。

因自然条件限制,占地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内部弯道多、路幅窄、高低起伏大,超饱和车流与人流交织时极易形成事故风险。

尤其是游客扎堆拍照、商拍团队占道取景的陵园路,近年来更是因为网红效应成为顶流打卡地。但人气飙升带来了不少隐患:在双向两车道的路面上,游客与私家车、电动车、观光车交织穿行。举着手机拍照时,镜头里时常会塞进来几辆车。游客需在车流中侧身避让,摄影爱好者难寻无干扰的取景角度。碰掉相机都是小事,更大的问题在于会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在了解了南京的初衷之后,更应该理解南京的苦衷。

何为苦衷?尽力之后的问心无愧,才叫苦衷。否则,只能叫懒政。

抛开陵园路不谈,为了解决钟山风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南京这些年做了很多努力和预判。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2018至2019年期间,作为钟山风景区最核心的道路,中山门大街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了精细化改造,实现了通行效率的大幅提升。如果不是因为城东交通路网顽症迟迟没法解决,现状中山门大街对于钟山风景区南麓的疏解足够了。

2019年10月,为加强紫金山与玄武湖的交通联系,提升旅游集散功能,金陵STYLE破土动工。2022年底项目建成开业,805个小车+40个大巴车停车位,不仅缓解了钟山风景区、玄武湖的交通拥堵,也正好解决了当下燃眉之急。

2022年5月,东门的紫金钟爱里开工建设。2025年5月,项目开业迎客。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商业项目,其实规划上的定位是这个:这里作为钟山风景区东部主入口广场,未来将是集散中心,可以满足沪宁高速公路及附近来向的游客至钟山风景区的旅游集散需求,同时承担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功能。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这些举措都很具有前瞻性。陵园路的部分封闭,某种程度上说是南京这些努力之后的顺理成章。

这份付出背后藏着难以回避的现实苦衷,谁来理解?

在了解和理解了宏观上的初衷和苦衷后,现实的痛感和不便也需要持续关注。

待解的现实痛点:需要根据各方反馈进行整改

南京梧桐树下的初衷与苦衷

陵园路的步行设计,可以让满山的文物与古迹远离尾气与震动的侵蚀,同时满足了生态与游览品质的提升需求。

即便像前面说的那样,钟山风景区的规划与设计已具前瞻性,但落地后的现实痛点,仍有需在磨合中寻找平衡。

首先,要重点关注本就严重承压的城东交通。虽然这一带的交通压力并非短期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路网短板所致,但陵园路的步行政策不应该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能够推动周边路网破局,或许能够成为“失马未知福”

其次,要关注受此影响的商户。经济是最大的民生,为商户保住消费客源,很重要。毕竟,景区的长久活力离不开商户的参与。

最后,不能忘记南京牺牲自我的无私。工作量增加、无新增商业、本地车辆通行不便,只为方便来宁游客安静打卡拍照,此情此景下,真是“大萝卜式”无私的又一例证。

以上这些痛点并非政策设计的疏漏,而是新变化带来的必然摩擦,每一种诉求、每一处平衡都需要慢慢校准,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忽视个体的真实感受。

陵园路的梧桐枯荣轮回,见证了南京的岁月变迁。这场风波留下的启示在于:唯有在禁限与开放、初衷与苦衷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才能让梧桐深处的风景更加滋养城市、赢得人心!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