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15:19 1 admin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城市的街道换了语言,超市的指示牌换了字体,广播电台播放的,也不是英语或法语。走进布兰普顿,走进萨里,走进多伦多郊区某些区块,你可能会以为自己误入了南亚。

加拿大如今的印度裔人口已达290万,已成为最大非欧洲族群。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仅在2023年这一年,加拿大就向印度发放了42万张学生签证、128万张探亲及短期签证,以及14万份永久居民签证。

算上各种滞留者与非法入境者,这一年从印度输入的新增人群可能逼近200万,而加拿大全国总人口也不过4000多万。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这些人并未平均分布,而是高度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萨里等特定大都市,造成了极端的结构性压力。在某些地区,印度裔人口占比已超过20%,族群密度远超历史上任何一次常规移民潮。

并不是这五十年间,加拿大和印度有了怎样历史文化上的新交集,而是政策的缺口,在一点点地撬动人口结构的根基。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1967年,加拿大废除了对非欧洲族裔的移民配额。1970年代,新移民法引入家庭团聚、亲属担保、难民通道,这些条目最初是出于“平等”和“包容”的名义,但很快就被某些区域“专业化”利用。

以旁遮普邦为例,当地出现了完整的“移民服务产业”:假存款证明、伪造学历、学签包装、家庭担保包装、婚姻移民交易。一栋栋高楼里,成百上千间办公室不经营实业,只经营“移民出口”。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女方拿学签赴加,男方付费结婚,拿到永居后再担保全家移民。这种“雅思新娘”和“契约婚姻”方式在许多社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再来看留学移民路径的异化。

2022年,加拿大所有学生签证里有一半颁给了印度人。但问题是,这并非以学术为目标。大量新设的学院几乎没有录取门槛,不审核语言能力、不验证学术背景,只要交学费,24小时即可发出“offer”。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有的课程甚至直接照搬图书馆里的免费教材拼凑。某些高校的印度学生比例高达75%,从2014年到现在,个别学院的国际招生人数暴涨了1300%。

这些学生们大多数进入快餐店、外卖业、便利店、装修工地,成为加拿大低端用工的主要力量。一间出租屋里塞十来人,轮流上夜班,用最少的钱熬最长的工时,不抱怨、不罢工、不申请保险,这让他们成为雇主的最爱。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本地青少年几乎无法再进入这些行业,而原本在最低工资上有保障的工种,如今在黑市劳动市场上重新定价。

有些企业直接出售劳工担保名额,中介再层层加价卖给希望留在加拿大的人。

快餐业、便利店、洗车行、物流仓库成了这种“族裔自雇闭环”的主要载体。如今走进某些店铺,你会发现全部员工都讲旁遮普语、不说英语,也不接待非族裔同胞。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住房压力同样压得城市喘不过气来。

大批临时工与留学生住进同一片区域,房租飙涨、公共设施严重超负荷,违规分租屡禁不止,垃圾处理、噪音污染、治安事件频发。许多居民反映原本安静的小区被深夜烟花、婚礼乐队、马路堵车所扰乱。

这种文化行为本身未必违法,但当它脱离规范管制地大规模出现,就不再是“特色”,而是秩序风险。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文化差异的真正麻烦在于,不是语言问题,不是饮食习惯,而是价值结构的差异。部分新移民将加国制度视为可以任意套用的“福利配方”:假难民申请、重复申请救助、领完福利后回国长住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些人依然保留着种姓意识与性别偏见,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尊重环保要求,在湖中洗衣、随地倾倒垃圾已成常态。对他们来说,加拿大并不是要融合的“新社会”,而是可以复制故乡模式的“资源外包地”。

随着族群数量的增长,融合意愿反而进一步降低。早期印度移民不得不学习语言、融入职场,而现在的结构性集中与社群封闭,已经使得“无需英语即可生活”成为现实。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在布兰普顿、萨里等地,有完整的旁遮普语生活系统,学校、电视台、银行窗口、政党宣传,甚至自动结账机都支持非官方语言。

这不再是文化共处,而是文化取代。过去是“学会适应主流”,现在变成“主流必须适应我们”。

随着族裔人口增长,印度裔在政坛影响也迅速扩大。

在今年第45届加拿大联邦众议院选举中,22位印度裔议员当选,部分选区直接以族裔身份竞选动员,公开使用旁遮普语进行选举宣传,并鼓励选民“支持我们的锡克教政客”。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政党为了赢得选票,也开始在移民政策上继续放水。而所有对此表达忧虑的人,则被打上“种族主义”的标签,哪怕他们只是陈述数据。政治正确的高压舆论,使加拿大本土社会逐渐选择沉默。

而沉默掩盖不了结构的崩塌。

教育系统自我降格、劳动力市场低端化、租房危机恶化、文化隔离持续加剧,这些不只是个别现象的堆叠,而是社会形态重构的信号。

有人说,加拿大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身份转移”。

加拿大如何一步步沦为“复制版印度”?50年“多元文化”的教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每个群体都把这个国家改造成自己熟悉的样子,最终可能谁也不再认识它。

而在某些街道上,早已听不见一句法语或英语。这里仍叫加拿大,但它看起来、听起来、生活方式上,却更像是印度的一个“行政特区”。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