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排行榜 2025年10月10日 08:01 1 admin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人工通关柜台前,队伍绕了两个弯才到尽头。

不同肤色的护照在灯光下快速翻动。

粗略一数,光是这一片就有两三百个外国人。

“现在航班上的外国旅客比疫情前多170%—180%,北京大兴、重庆这些航点老外比例高得惊人。”

更有意思的是票价反差:中国直飞新加坡往返两千多块,从东南亚飞中国却要四千多。

航线想赚大钱,得靠老外撑着。”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数据比直观感受更震撼。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1916万人次外国人入境中国,这还不含港澳台旅客。

这个数字已经能和观光立国的日本掰手腕,同期访日外国人才2151万,只比中国多235万。

更意外的是,中国居然超过了泰国(1661万)、韩国(882万)这些传统旅游热门地。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压根没觉得“老外变多了”,这股热潮为啥藏得这么深?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看不见的老外

在张家界的天门山景区,穿休闲装的年轻人正对着群山拍照,若不是他们突然冒出几句韩语,你压根猜不到这是韩国游客。

可数据不会骗人,去年张家界的外籍游客里,韩国人占了71%,今年免签政策落地后,这个比例只增不减。

这就是第一个“看不见”的原因:我们的游客大多来自近邻。

上半年入境客源国前十里,韩国、马来西亚、日本霸占前三,这些黑发黄皮的游客和我们长得太像,不说话时很难分辨。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吉林珲春更夸张,俄罗斯节假日高峰期,当地的俄罗斯游客数量比中国任何城市都多,可在街上擦肩而过时,不看护照真分不清谁是游客。

还有些老外干脆“伪装”成了本地人。

某外资药企的HR朋友吐槽,自己快成“驻京办主任”了。

每个月都有总部高管借出差来中国,开完会就去逛故宫、吃烤鸭,不走旅行社,穿着西装革履,谁能想到他们是游客?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这正是免签扩容后出现的新变化:商务、学术交流、汉语学习甚至半自由职业驻留,这些“隐形目的”的入境者越来越多,他们消费却不“像”游客,自然容易被忽略。

地域集中更放大了这种体感偏差。

80%以上的外国游客扎堆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八个城市,而且主要活动在国际机场、高星酒店和核心景区。

要是你不住在这些地方,没去过张家界、没逛过春熙路,确实会觉得“没见着几个老外”。

但数据不会说谎:重庆1-7月入境游客涨了75.4%,昆明更是涨了90%,只是这些热度没扩散到每个角落。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为什么是现在

“周五下班突发奇想,周末就能飞上海吃小笼包。”

这在以前对法国游客来说是天方夜谭,现在却成了现实。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像把钥匙,把入境的大门彻底打开了。

现在免签国家已经扩到55个,从欧洲的法德意西到东南亚的新马泰,覆盖了大部分热门客源地,上半年1364万免签入境者,占了总人数的71.2%。

政策打开了门,性价比则把人留住了。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伦敦唐人街一碗兰州拉面卖15英镑(约138元),成都街头15块就能吃到。首尔夜宵花三四百,在中国能搓一顿丰盛的火锅。

对被通胀压得喘不过气的欧美游客来说,这简直是“消费天堂”。

五一假期的数据很直观,外籍用户微信支付的笔数和金额都涨了近两倍,免签游客的支付宝消费更是激增2倍。

真正打破偏见的,是社交媒体上的“反向滤镜”。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美国网红“甲亢哥”拍的重庆8D魔幻视频在全球刷屏,直接带火了当地的入境游。

TikTok上中国高铁飞驰的画面、移动支付的便捷操作,比任何官方宣传都管用。

以前西方媒体总用“阴间滤镜”描绘中国,现在年轻人亲眼看到:上海外滩的流光溢彩不输纽约,重庆的夜生活比伦敦还热闹,张家界的山峰真的像《阿凡达》里的场景。

这种“真实的科幻感”,让旅游从“看古迹”变成了“探未来”。

以前不起眼的地方,正被入境游重新激活。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航空业最先尝到甜头。

以前靠国内客源打价格战,一条航线顶多赚几百块;现在有了入境游客,利润能涨到几千块。

山西大同这样的小众航点也忙了起来,成了航司眼里的“中转支点”。

民航局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7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创了历史新高,沙特、阿联酋这些新免签国家的旅客增幅超50%。

旅游业的“毛细血管”也被打通了。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小语种导游的日薪从300元涨到500元,还供不应求。

餐馆老板们学聪明了,菜单配上英文和图片,有的还推出中西结合的菜品。

景区的“厕所革命”效果显著,干净的卫生间配上第三卫生间,再也没人抱怨“如厕难”。

福建上半年入境旅游花费涨了78.1%,甘肃的文旅演艺票房涨了49%,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力。

更珍贵的是“民间宣传队”的力量。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韩国网红拍的海底捞视频在社交平台获赞百万,美国游客夸高铁“比飞机还舒服”的帖子刷屏,这些真实体验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当越来越多人知道“中国不是西方媒体说的那样”,这种认知转变正在变成经济吸引力。

外资更愿意来投资,外企更愿意派人交流,形成了良性循环。

藏不住的吸引力:经济自信的最好证明

这波入境潮的本质:它不是偶然的旅游热,而是中国经济活力的必然结果。

藏不住了!2000万老外“偷摸”涌入中国,我们迎来了什么?

结语

免签政策是诚意,物价优势是底气。

而移动支付、高铁、干净的街道这些“日常细节”,才是最硬核的吸引力。

要知道,中国入境游目前仅占GDP的0.3%,远低于世界平均的1.5%,要是能达到平均水平,就能带来上万亿的增量。

中国的吸引力藏不住了。

这2000万老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消费,更带来了世界对中国的新认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