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景区外的帐篷大军:年轻人开始对坐地起价说不!

排行榜 2025年10月13日 07:06 3 admin

在全球旅游消费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节假日住宿选择往往成为反映民众生活方式转变与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庆长假作为年度规模最大的民众出行时段,住宿市场的动态变化不仅承载着大众对出行品质的期待,更推动着旅游产业链的重构。近年来,露营这一曾局限于户外爱好者圈层的活动,已逐步突破小众标签,成长为覆盖全年龄段的大众休闲方式。2025年国庆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陆的多个城市郊野、景区周边,随处可见扎起的各色帐篷,形成规模庞大的“帐篷大军”。这一现象并非偶然,既是消费者对酒店行业长期存在的“节日涨价、服务缩水”问题的自发应对,更凸显出当下大众对消费性价比、个性化体验的深度追求。露营爱好者借助轻量化、高配置的装备,将帐篷打造成兼具舒适度与自然感的“移动套房”,在山林、湖畔间享受家庭团聚时光,这种全新的住宿选择打破了传统酒店的空间束缚,也为旅游行业开辟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赛道。热潮背后,是年轻消费群体观念的成熟——他们拒绝为品牌溢价与节日噱头盲目付费,更注重消费投入与实际体验的匹配度,同时也为依赖节日涨价盈利的酒店行业,敲响了优化服务、回归合理定价的警钟。

景区外的帐篷大军:年轻人开始对坐地起价说不!

## 露营现场:茶园云海间的“移动套房”,解锁自然住宿新体验

2025年10月3日清晨6点,福州隐野茶谷营地还沉浸在秋日的静谧中。山间的薄雾尚未散去,如轻纱般笼罩着成片的茶树,远处的山峦在云海中露出模糊的轮廓,草叶上凝结的露水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茶树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

来自厦门的露营爱好者刘女士已早早起身,她穿着浅灰色的户外冲锋衣,蹲在一片平整的草地上,双手紧握帐篷的防风绳,身体微微前倾,用力将地钉向土壤深处按压,确保帐篷在山间偶尔掠过的微风中保持稳固。她的身旁,一顶米白色的双人帐篷已搭建完毕,帐篷顶部的透气窗半开着,侧面连接着一块灰色的遮阳天幕,天幕的四角被牢牢固定在地面的地钉上,形成一处宽敞的遮阳区域。天幕下方,一张浅棕色的折叠实木餐桌静静摆放着,桌面擦拭得一尘不染,上面放着一罐未开封的哥伦比亚咖啡豆、一个银色的便携摩卡壶,还有一套陶瓷材质的咖啡杯碟。餐桌侧边的金属挂钩上,挂着一盏暖黄色的露营灯,灯绳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灯罩上印着的小碎花图案在晨光中隐约可见。

“这就是我的‘移动套房’,别看装备齐全,全套打包后重量才12公斤,放在汽车后备箱里就能轻松带走。”刘女士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着向周围同样早起的游客展示自己的装备。她伸手拉开帐篷的拉链,帐篷内部的布置清晰可见:地面铺着一层厚度约10厘米的充气床垫,床垫表面覆盖着浅灰色的棉质床品,触感柔软;床垫一侧放着一个深绿色的棉质睡袋,睡袋边缘绣着简约的条纹图案;帐篷角落的位置,一个白色的小型收纳箱整齐地存放着换洗衣物与洗漱用品,收纳箱上方还放着一本翻开的书籍,书页间夹着一枚树叶书签。

刘女士介绍,这套露营装备是她提前三个月精心挑选的,总共花费两千三百多元,涵盖了帐篷、睡袋、折叠桌椅、卡式炉等必需品。“国庆四天三夜的露营,算上营地费、食材、交通等所有开销,总共才花了一千两百多元,比在景区附近住两晚经济型酒店还要便宜两百多。”她指着远处的茶园与云海,语气中满是满足,“在这里抬头就能看到云雾绕着茶树转,低头能摸到草叶上的露水,早上醒来还能闻到隔壁帐篷飘来的咖啡香,这种被自然包围的感觉,是酒店里再好的景观房都给不了的。”

景区外的帐篷大军:年轻人开始对坐地起价说不!

当天上午9点,隐野茶谷营地已有近半数的营位被占据。沿着营地内的石板小径行走,能看到不同风格的露营场景:靠近溪流的区域,一家人正围着卡式炉忙碌,炉上的不锈钢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红色的辣椒油浮在汤面,旁边的折叠椅上放着洗好的青菜与肉片,孩子拿着筷子在一旁兴奋地等待;营地中央的开阔地带,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折叠桌旁,桌上放着一台银色的便携投影仪,白色的幕布挂在两棵树之间,正播放着经典的户外纪录片,有人手里拿着罐装饮料,偶尔低声交流着剧情;靠近茶园的一侧,几个小朋友拿着彩色的捕虫网在草地上奔跑,清脆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偶尔停下来观察草地上的昆虫,家长则坐在帐篷前的折叠椅上,拿着相机记录下孩子的身影。

隐野茶谷营地的负责人张先生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正在营地内巡查,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不时记录着各营位的情况。“国庆期间营地的预订量比平时增长了三倍多,从9月中旬开始,国庆的营位就陆续被订满了,很多游客都是全家出动,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来体验露营。”张先生介绍,过去露营给人的印象多是“风餐露宿”,需要忍受简陋的住宿条件,但现在的游客更追求“精致露营”,“带遮阳天幕、充气床垫、全套厨房装备的游客占比超过八成,还有不少人会自带太阳能充电板和小型冰箱,把帐篷打造成功能齐全的临时小家,有的甚至会带上天幕灯串、折叠沙发,把露营的舒适度拉满。”

除了隐野茶谷,福州其他露营地在国庆期间也呈现出火爆景象。位于梁厝历史文化街区的露营地,被游客们称为“帐篷森林”——数百顶颜色各异的帐篷沿着古厝周边的草地依次排开,有明亮的橙色、清新的蓝色、柔和的粉色,与周边灰瓦白墙的古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游客在古厝与帐篷之间拍照打卡,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露营装备碰撞出独特的美感。闽侯不离岛营地则在傍晚时分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随着天色渐暗,营地里的露营灯陆续亮起,暖黄色、淡蓝色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如同繁星落在地面,游客们围坐在帐篷前,有的烧烤,有的聊天,偶尔传来阵阵歌声,与远处的蛙鸣虫叫交织在一起。

这些用帆布与支架搭建的临时居所,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成为对抗酒店“节日坐地起价”的新选择。“去年国庆想带孩子去景区玩,周边酒店价格涨了三倍多,一间普通的标准间要八百多一晚,今年选择露营,不仅花费更少,孩子还能近距离接触自然,这比住酒店值多了。”一位带着孩子露营的家长说。

## 全国热潮:露营经济规模扩张,带动产业链协同增长

国庆期间的露营热度并非福州独有,而是从沿海地区向全国多个城市蔓延,形成跨区域的消费热潮。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周边的露营地早在国庆前一周就已宣告预订满员,部分热门营位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抢订;在四川成都,龙泉山的多个露营基地迎来大量家庭游客,家长带着孩子在山间搭建帐篷,白天观察山间的植物与鸟类,晚上围坐在篝火旁听星空讲座,感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夜晚;在云南大理,洱海畔的露营点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帐篷前摆放好桌椅,等待日出或日落,用相机记录下湖面波光粼粼、苍山云雾缭绕的美景,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浏览量突破千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询问营地地址与预订方式。

景区外的帐篷大军:年轻人开始对坐地起价说不!

露营热潮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增长。根据南方都市报10月11日发布的国庆消费数据,国庆假期期间,京东平台上的户外鞋服销售额同比增长55%,其中防风防水材质的冲锋衣、轻便透气的速干裤最受欢迎;睡袋、吊床等露营装备的销量同比暴涨46%,具有恒温功能的睡袋销量增速最快;唯品会平台上的户外桌椅销量同比攀升47%,可折叠、易收纳的轻量化产品占据销量榜前列,部分款式在假期前就已售罄。

线下零售渠道同样热闹。在全国多地的迪卡侬门店,国庆期间的客流量创下全年峰值,门店内专门开辟的露营装备区域挤满了选购的消费者。北京某迪卡侬门店的店员李女士介绍,从9月下旬开始,露营装备的销量就进入快速增长期,国庆前两周,便携帐篷、充气床垫、卡式炉等核心装备的销量比平时增长两倍多,“很多顾客都是第一次购买露营装备,会详细咨询装备的使用方法、收纳技巧,还有人会询问不同场景下的装备搭配,比如‘带孩子露营需要哪些装备’‘雨天露营该选什么样的帐篷’,大家更关注装备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不会盲目追求高价产品。”

艾媒咨询今年5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发展报告》给出了更宏观的数据支撑: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到2139.7亿元,较2023年增长28.3%,若计入露营装备制造、餐饮、交通、景区等相关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报告分析指出,露营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不断增加,露营成为兼顾休闲与社交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露营装备的升级降低了参与门槛,轻量化、模块化的装备设计,让没有户外经验的家庭也能轻松搭建帐篷、准备餐食,比如一键充气的床垫、自带防风功能的卡式炉,都大幅提升了露营的便捷性。

在社交平台上,露营相关内容已成为热门话题。截至2025年10月,小红书平台上的露营笔记数量已超过500万篇,内容覆盖露营装备推荐、营地攻略、露营美食制作、亲子露营活动设计等多个维度。不少用户会分享自己的“魔改帐篷”经验:有人在帐篷侧边加装透明储物袋,用来存放手机、水杯等小物件;有人用可调节挂钩在帐篷内打造分层收纳空间,避免衣物与睡袋混杂;还有人用防水布在帐篷旁搭建临时厨房,将烹饪区域与休息区域分开,保持帐篷内部整洁。一位刚购买露营装备的网友在笔记下留言:“以前总觉得露营很麻烦,要带很多东西,看了大家的分享才知道,现在的露营装备已经这么先进了,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准备国庆后带家人去周边试试。”

## 酒店乱象:“价格刺客”与服务缩水,引发消费者不满

露营热潮的持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与酒店行业长期存在的“节日乱象”形成对比。每年国庆期间,多地酒店都会出现“强制取消低价订单、大幅涨价”的情况,被消费者称为“价格刺客”,类似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不少游客对酒店住宿产生抵触情绪。

景区外的帐篷大军:年轻人开始对坐地起价说不!

9月29日,环球网曝光了长沙消费者黄女士的遭遇。黄女士在国庆前两周,通过某旅游平台预订了郴州欢漫酒店的一间标准间,当时平台显示的价格为160元/晚,她立即支付了两晚的费用,收到了平台发送的确认订单短信。然而三天后,她突然收到酒店发来的短信,称“系统故障导致价格标错,需要强制取消订单”,并表示会通过平台退还已支付的费用。黄女士对此感到疑惑,登录旅游平台重新查询该酒店同款房型,发现价格已涨至640元/晚,涨幅高达300%。“我多次联系酒店客服,对方只说‘没办法,价格标错了’,让我自行重新预订;联系平台客服,对方也只能帮忙协调退款,无法强制酒店履行订单。”黄女士无奈地说,由于国庆期间房源紧张,她最终只能花620元/晚的价格,在周边预订了另一间酒店,比原计划多花了近千元。

类似的“订单刺客”并非个例。苏州消费者李女士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她在9月30日下午通过平台预订了国庆期间苏州某酒店的一间大床房,支付了516元的房费,系统显示预订成功。十分钟后,她却收到平台发来的短信,称“酒店反馈房源紧张,订单已取消”。李女士立即登录平台查询,发现同款房型的价格已飙升至927元/晚,涨幅近80%。“明明已经支付成功,订单也确认了,却被无故取消,这明显是酒店看到国庆期间价格上涨,想把房间卖给愿意付高价的客人。”李女士气愤地表示,她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酒店赔偿因订单取消产生的额外费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涉事酒店对这类操作并不避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店从业者坦言,国庆期间推出的低价房源大多是“引流噱头”,目的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关注,提升酒店在平台上的排名。等到临近假期,酒店会以“价格标错”“系统故障”“房源紧张”等理由,强制取消前期预订的低价订单,将房间以更高价格出售给临时预订的游客。“这是行业内的‘正常操作’,很多酒店都会这么做,尤其是热门景区周边的酒店,不愁没有客人。”该从业者说。

但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已涉嫌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消费者通过平台预订酒店,支付费用后,与酒店之间的服务合同即成立,酒店单方面强制取消订单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酒店继续履行合同,或承担赔偿责任;若酒店被认定存在故意标错价格、诱骗消费者预订后取消的欺诈行为,消费者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除了价格暴涨,酒店的服务质量也在国庆期间出现明显缩水。多位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国庆期间入住的高价酒店,服务质量远不如平日。在浙江杭州,一位游客花800元/晚预订了一间经济型酒店,入住后发现“床单上有明显的污渍,像是没更换过;淋浴水温忽冷忽热,最高水温只能达到30摄氏度;晚上发现空调无法制热,打电话给前台反映,半小时都没人回应,最后只能自己找酒店工作人员解决”。在广东广州,有游客吐槽涨价后的旅馆“连免费矿泉水都要额外收费,一瓶普通的纯净水卖5元;早餐只有馒头、白粥和咸菜,与宣传页面上的‘营养早餐(包含鸡蛋、牛奶、面包)’完全不符,向工作人员提出质疑,对方只说‘国庆期间食材紧张,只能提供这些’”。

这种“质劣价高”的体验,让不少游客对酒店行业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旅智科技10月17日发布的《2024国庆假期中国住宿业经营报告》显示,国庆期间全国酒店平均房价(ADR)为301.9元,但民宿均价高达382.1元,800元以上的高端民宿入住率仍达54%;而酒店之家驿镜平台的数据则显示,国庆期间全国酒店平均房价实际达到367.55元,热门景区周边酒店的价格溢价普遍超过200%,部分网红城市如长沙、西安的经济型酒店价格,甚至超过了平日四星级酒店的价格。“价格涨了两三倍,服务却降了一半,这样的消费体验很难让人满意,还不如去露营,至少能自主掌控住宿环境。”一位游客在旅游平台上留下这样的评价。

## 成本对比:露营成为性价比之选,契合家庭消费需求

在酒店价格高企、服务缩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将目光转向露营,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可重复使用的露营装备上,而非为酒店的节日溢价买单。从经济成本来看,露营的性价比优势逐渐凸显,尤其适合家庭出游群体。

以一个三口之家的国庆四天三夜出游为例,若选择住景区周边酒店,两晚的房费通常在2000元以上,部分热门景区的酒店价格甚至超过3000元;加上每日的餐饮费用(按人均100元计算,四天共1200元)、景区门票(按人均150元计算,共450元)、交通费用(按自驾油费500元计算),总花费可能超过5000元。而选择露营,前期购买一套基础露营装备(包括双人帐篷、睡袋、折叠桌椅、卡式炉、锅具等)约需3000元,这些装备可重复使用,后续每次露营只需支付营地费(国庆期间多数营地的费用为150-200元/晚,三晚共500元)、食材费用(按每日200元计算,四天共800元)、交通费用(500元),总花费仅需1800元左右,远低于酒店住宿的成本。“去年国庆我们一家三口住景区酒店两晚花了2100元,今年露营四天三夜,加上装备分摊的费用,总共才花了800元,还能带着父母一起,性价比太高了。”来自上海的露营爱好者王先生分享道,他购买的露营装备已使用三次,每次分摊的装备成本不足300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露营消费者画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消费转变。2025年中国露营爱好者中,31-40岁群体占比达到46.5%,是露营的核心消费群体;其中已婚已育家庭占比高达72.9%,远超单身群体与情侣群体。这部分消费者更看重家庭互动体验与消费性价比,他们认为露营不仅能节省住宿费用,还能让家人在自然环境中增进感情。“平时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孩子,露营时能和孩子一起搭帐篷、捡树枝、煮面条,孩子特别开心,这种亲子时光比住酒店更有意义。”一位来自深圳的家长说,他已连续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