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决胜收官“十四五” 黄河岸边风光好 金城处处有美景

排行榜 2025年10月23日 13:07 2 admin
决胜收官“十四五” 黄河岸边风光好 金城处处有美景

黄河岸边好风光

决胜收官“十四五” 黄河岸边风光好 金城处处有美景

银滩湿地

决胜收官“十四五” 黄河岸边风光好 金城处处有美景

城区口袋公园

深秋的兰州,南北两山层林尽染,黄河两岸秋意盎然,口袋公园里市民悠然休憩,乡村小道旁果实缀满枝头……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跃然纸上。10月21日,记者从兰州市林草局获悉,自“绿满陇原”行动启动以来,兰州市锚定“筑牢国家西部、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绿色廊道、沙荒地绿化四大任务,推动“绿美兰州”建设落地见效,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1 美丽乡村

村村万树添新绿

产景融合惠民生

走进皋兰县什川镇,千亩古梨园硕果盈枝,周边新栽的文冠果、桃树长势正旺——这是兰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兰州市聚焦“五边四旁”等重点区域,全力推进“村村万树”行动,为1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心村编制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绿美乡村,形成“规划—实施—管护”全链条技术指导体系。筛选适宜乡村绿化的生态林及经济林树种50种,向乡镇技术人员和农户发放名录和手册6500册,全面普及绿化知识、推广绿化技术,全年共栽植各类苗木144.14万株,实现了“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开门红”。2025年以来,兰州市在接续推进“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过程中,特别突出特色经济林建设,共栽植各类苗木134万株,其中文冠果、杏树、山楂、李子树、桃树等经济林木26.7万株,新改扩建乡村小游园98个,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有力推动了乡村绿化美化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2 美丽城市

森林公园提质效

口袋公园嵌城芯

城市绿化同样亮点纷呈。目前,九州台、仁寿山、大青山森林公园挂牌工作已完成,沈家岭森林公园挂牌工作已获编办批复;石佛沟、关山森林公园已完成规划编制,徐家山、西固南山、沈家岭、仁寿山、九州台、大青山森林公园规划正在优化完善;沈家岭、九州台等7个森林公园已完成新增造林1650亩;兰山森林公园结合“烟雨兰山”示范带建设精心打造彩绘景观8处、景观小品120余处,打造49.6公里景观绿带(花带);徐家山森林公园林场结合春季造林时机补植苗木100亩、栽植花卉55.87亩,完成森林景观提升工作;九州台森林公园已建成了彩陶博览园、金城丝路园等4个小游园;五一山森林公园(劳动公园)已完成改造;石佛沟森林公园已建成7个文化景点及导视导览、监控系统,十大森林公园已成为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园林兰州建设方面,我市积极争取优质绿化苗木3360株用于主次干道绿化景观提升;全市主城四区、大景区完成行道树、分车带、游园内更新补植乔木5860株,栽植各类彩叶树和花灌木共8.04万株、小灌木41.387万株、地被花卉7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口袋公园10座,在建口袋公园5个,全市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20.2公顷,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80%。通过十大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绿地更新改造,美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绿色廊道

省市联动共植绿

交通沿线展新颜

交通廊道是展示城市生态的“窗口”,兰州以省门第一道、中通道沿线绿化为重点,省市联动掀起绿化热潮。2025年3月,省政府在兰州组织召开省市单位包片支持两山绿化启动会,号召省市121家单位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兰州两山和机场高速、中通道沿线新造林2.13万亩,退化林修复2.28万亩,水利工程提升改造4.66万亩,切实提高廊道绿化水平。121家单位闻令而动,以浓厚的家园情怀,包片支持廊道绿化,目前包片工作稳步推进,其中机场高速生态廊道完成新造林3652亩,完成退化林修复7573亩,共栽植各类苗木59.5万株,完成水利工程维修改造12491亩;中通道沿线完成新造林2968.6亩,栽植各类苗木56.5万株,机场高速生态廊道重现生机,中通道已通车段绿化效果已初步显现,G30、G312新通道正结合“三北”工程六期分步实施绿化,其余廊道绿化也在结合工程造林和“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统筹推进。

4 “三北”工程

攻坚黄河“几字弯”

荒山披绿筑屏障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全域纳入“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范围,其中三县纳入核心攻坚区,五区纳入协同推进区,积极谋划“三北”工程六期项目14个,总规模476.1万亩,总投资37.04亿元。已完成“双重”项目81.08万亩,投资4.98亿元;正在实施“三北”工程六期项目3个,规模61万亩(三县新建27.46万亩,五区新建20.03万亩,皋兰成果巩固项目13.5万亩),投资3.3亿元;已入库85万亩、2.43亿元;正在谋划湟水河流域联防联治项目、宛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黄河主要支流整流域推进项目249万亩,投资26.34亿元。通过谋划一批、入库一批、实施一批的方式,“三北”工程项目正在逐步实施,荒山荒地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正在有序推进。

5 生态守护

天然林护基盘

古树名木续文脉

此外,以天然林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为依托,始终做到保护优先。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实施一体化保护,进行分类管控,重点保护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一般保护区域开展科学经营,着力构建保护发展新格局。在加强对全市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同时,对全市5个古树群和482株单株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编制发布了《兰州市古树名木巡查实施方案》,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巡查制度;制定颁布地方标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标准》(DB62/T3209-2021);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平台策划发布“黄河岸边忆乡愁—爱古树·爱金城”公益募捐项目,募集社会公益资金82万余元,用于古树的保护复壮;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参与由全国绿委办指导、新华网主办的“双百”古树和古树群推选活动,皋兰县什川古梨树群成功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第一批),成为展示兰州生态文明成果和厚重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皋兰县“什川古梨园系统”于今年正式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的兰州,生态建设已从“增绿”向“提质”“增效”转变。下一步,兰州将持续推进“绿美兰州”建设:在乡村,落实“村村万树”三年行动方案,打造“烟雨兰山、金色平安”等特色品牌,确保每个乡镇有 1处休闲公园;在城市,按“四年建成”目标推进十大森林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布局,选用乡土、长寿、彩化植物,让城市景观更具特色;在廊道,传承“背冰上山、植树造林”精神,深化省市单位包片绿化,打造重点突出的绿美空间;在荒山,加快“三北”工程六期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力争2030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3.12%。

兰州晚报记者 谭安丽 文/图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