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排行榜 2025年10月31日 09:31 4 admin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武汉市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城市,具有其独特的水资源与地貌特征:水资源丰富;武汉拥有166个规模以上的湖泊、262座水库及165条主要河流,水域面积占到了全市面积的1/4(2117.6平方千米)。长江与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并造就了武汉的“江城”美誉。 ‌武汉地势以平原(江汉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57.8%,丘陵仅占18.9%,但低山丘陵分布集中于武昌区、汉阳区、洪山区等核心区域,与城中的江、湖共同形成武汉“山水相依”的自然格局。例如东湖、南湖等湖泊与周边山脉共同构成城市主要生态屏障。 ‌

近些年,武汉还通过退耕还林、污水处理等措施,使其市域水质持续改善:2020年106个湖泊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劣V类湖泊从30个减少至6个。东湖绿道、长江汉江江滩公园等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山水资源的景观价值。武汉的湿地资源丰富,其湿地资源的总面积为‌1620平方千米,占到了全市国土面积的18.9%,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这一称号源于其独特的湿地资源禀赋、生态修复成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截至2024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达1380.91万,城镇化率为85%,其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体现了该市持续吸引人口聚集的能力。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武汉市的水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达到了2217.6平方千米。 ‌水资源丰富与湿地资源丰富是武汉市的一个亮点,高楼众多是武汉市的另一个亮点。截至2025年10月,武汉市拥有150米以上的高楼数量为‌277栋‌,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 ‌武汉的高楼主要集中在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等核心滨江闹市区域,这些区域依托长江和汉江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以商务区、金融中心、步行街等为主的建筑群落。例如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天际线从长江岸线逐渐抬升,与东湖、月湖、汉江形成多维的生态呼应。 ‌

武汉的高楼数量目前虽不及深圳、广州与上海,但作为中部核心城市,其超高层建筑密度和集群效应显著,尤其是在国家存储器基地等重大项目的推动下,城市的垂直空间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武汉的城建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三‌,在住建部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报告》里,武汉以407.13分的总成绩列为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455.87分)和深圳(437.67分),超越北京、广州等传统强市。‌‌该排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评估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交通网络及城市治理等维度,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具有高权威性和时效性。‌‌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武汉城市上的其他表现亮点‌包括地铁里程超过了深圳;生态公园较以前翻倍,长江主轴绿道建设累计达102千米,体现了武汉“九省通衢”的枢纽升级和古今融合的城市山水生态大格局。‌‌为什么可以说武汉市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呢?武汉市的生态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湿地资源与生态保护;武汉市蔡甸区的沉湖湿地自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来,鸟类种数从169种增至301种,候鸟数量高峰期超10万只,水质于2025年1月达到Ⅲ类标准。绿色基础设施与公园体系;截至2024年底,武汉建成1024座公园,形成“千园之城”格局,绿道总长度达2426公里。

绿色基础设施与公园体系;截至2024年底,武汉建成1024座公园,形成“千园之城”格局,绿道总长度达2426公里。东湖绿道三期(105公里)等工程提升了城市绿色通行能力。水质与空气质量;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斧头湖等湖泊水质提升明显。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目标显示,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35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武汉市还通过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智慧监测系统等创新举措,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如沉湖国际小镇项目(2025年启动)、江滩体育公园等多个相关项目,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武汉市为提升生态宜居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涵盖生态修复、空间优化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生态廊道建设;武汉市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累计贯通80公里的岸线,通过连通断点、提升景观亮点、补足服务设施,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滨水空间。2025年建成武昌江滩6000平方米粉黛花海等景观节点,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在绿色空间改造方面;灵山矿区通过生态修复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生态产品总值达2.58亿元。北湖、武钢老工业区等片区通过“以湖为单元”的统筹改造实现功能升级,汉阳碧道项目打造出原生态江滩空间体验。 ‌

在污染治理与空气质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保持优良比例达90.9%(力争100%),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通过“无废城市”建设等国家级试点推进绿色发展,建立跨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共治合力。在城中村与工业用地优化方面;完成了111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腾退了94.3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引入优质产业项目提升闲置用地价值。推进“工业上楼”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双百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升级。通过融媒体平台和主题宣传活动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多个新媒体产品单篇阅读量超5万人次。

武汉是座生态宜居城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

武汉市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间分布着百山百湖,这种城市在全国多吗?武汉“百湖之城”的生态特征在全国并不多见。武汉的山地与湖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百山百湖”,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保护实现“人水共生”的百山百湖。目前的武汉市在百山百湖的基础上,以建设“千园之城”为目标,截至2025年9月,武汉市已经建成了1115座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1年的9.5平方米增至2024年的15平方米以上。这种发展模式体现了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示范意义。武汉市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方面主要从生态修复、绿化提升、景观打造三方面持续发力的。

目前的武汉生态宜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武汉通过“生态资源‘一张图’”实现全市森林、湿地、绿地等资源的智慧化管理,建成东湖绿道等城市绿道网络,形成覆盖全城的绿色生活空间。武汉已经连续五年保持长江水质Ⅱ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已经拥有300余处公园绿地免费开放,包括东湖风景区、中山公园等。2025年新增和美乡村重点街道(乡镇)15个,提档升级精品村湾30个,覆盖50%以上行政村。 ‌武汉的地铁覆盖全市各区域,其总里程长达518.2千米。 ‌一座生态宜居城市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与千万武汉市民及全世界游客共享其湖光山色之魅。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