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排行榜 2025年11月09日 09:06 3 admin

清晨,广州市永曜北小学的孩子们奔向楼顶天台,在晨光中开启一场友谊赛;傍晚,二沙岛桥底的新活力综合运动场灯火通明,网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乒乓球划破空气的声音、年轻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点燃了整座城市的运动热情。而这些活力四射的运动空间,曾经只是被遗忘的角落——闲置的天台、寂寞的桥下、不起眼的边角地。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每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核心区都面临着共同的“时代之问”:如何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上,书写出符合当代要求、满足人民期盼的新篇章?

位于广州城市原点的越秀区,用一场“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一部“老城提质”的精彩答卷。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细微处破题

绘就惠民便民城区

11月7日,“黉桥·小石集”项目现场人头攒动,广州首个中心城区原拆原建的自主更新项目正式交付。“以前都是危房,看着就揪心。”居民黄小姐在这里长大,如今站在焕然一新的家门前笑容满面:“环境好了,预计租金也会涨。”

在越秀区洪桥街道小石街,曾经的17栋C、D级危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风格现代、简约的楼房。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除了商铺和公寓,还规划了健身房、养老服务站和托育点等公共空间。”洪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广超介绍,项目开创了“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的筹资机制,实现了广州中心城区首个小连片危旧房的“原拆原建”。

老城更新,体量巨大,千头万绪。越秀区精准切入民生“痛点”,以一系列“小而精、微而妙”的项目为针,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为线,绣出了一幅充满温度的民生“工笔画”。

如果说“黉桥·小石集”项目是“向地面要空间”,“第五立面”则是“向天空要品质”。

在新河浦一栋百年红砖别墅的天台,工匠们正“一栋一策”地进行防水和隔热修复,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历史街区的风貌。越秀区大塘街道秉政社区的一处天台,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崭新的健身器材、整齐的晾晒区、点缀着绿植的休闲角落,居民们在此锻炼、闲聊,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乐园”。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越秀区大塘街秉正社区,居民在提升改造后的天台聊天议事。

越秀区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让超3万平方米的天台实现了从“杂乱废弃”到“美丽实用”的华丽转身,解决民生“痛点”近3000处。

不仅“上天入地”拓展空间,越秀还向“犄角旮旯”要活力。二沙岛桥底“新活力综合运动场”、中华广场第五立面“花园式运动社交空间”、粤盛中环“空中足球场”、维新横口袋公园“立体球场”……如今漫步在越秀,随处可见运动场所,市民运动热情高涨。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中华广场第五立面“花园式运动社交空间”。

面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运动空间不足”的普遍困境,越秀区深度挖潜桥下空间、闲置天台等“金角银边”,变政府“单一投入”为撬动“企业参与”,探索出“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可复制范本。

一年来,24处“闲置地”变成38个“灯光球场”,超过3万平方米的“金角银边”被激活,生动诠释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深层逻辑。

方寸间营造

重塑老城气质品质

11月3日,广东体育博物馆开馆亮相。龙舟、醒狮、南派花毽等实物展品,再现了岭南体育的萌芽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传统体育画卷。

该馆选址于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为了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体育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从体育场出发,经英雄广场至烈士陵园,一条750米长的南北轴线视觉通廊豁然开朗。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航拍广东省体育场,经英雄广场至烈士陵园的南北轴线。

曾经杂乱的违建商铺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临街商业空间;优化的车行道、精修的建筑立面和夜景灯光,共同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又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越秀区着眼“赛时服务盛会、赛后惠及民生”,打造了大型赛会场馆区域“全要素”提升的范例。这条路,不仅是通往全运赛场的“迎宾路”,更是赛后市民休闲漫步的“惠民路”。

作为广州唯一保存的古护城河,如今的东濠涌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脚下是涌边宁静的步道,头顶是高架桥下彩绘一新的缓跑径。透过沿岸新设的玻璃护栏,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东濠涌。

“以前这里比较昏暗,现在亮堂堂的,晚上还有水纹灯,像电影院一样!”住在东濠涌附近居住的李女士是个跑步爱好者,她几乎每天都要来新修的缓跑径跑上几圈,“桥上跑到桥下全程无缝衔接,这种感觉太棒了。”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东濠涌缓跑径。

更巧妙的是,堤岸砌块上镶嵌着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历代陶瓷标本,运用岭南传统嵌瓷工艺,将东濠涌打造成了一条流淌的“历史文化长廊”。

“这次我一定比你快!”黄昏的东山印象广场上,小杰踩着轮滑鞋像只轻盈的燕子。树荫下,伙伴们早已等候多时。这片曾经被公交车轰鸣声占据的角落,如今成了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散步聊天的“城市客厅”。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旁,新落成的新河浦邻里中心也备受欢迎。居民们在“小剧院”阶梯上认真“听讲”,茶艺等公益课程每周都有。

东山印象广场片区的改造是一次对红色文化空间叙事能力的成功升级。打通后的“红色文化礼仪道路”,将门户广场与纪念馆庄重地串联起来,获得了街坊们实实在在的点赞。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东山印象广场。

品质,是老城焕新的核心竞争力。品质提升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绣花功夫”的精巧构思。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通过“针灸式”激活城市功能,重塑独特的“精气神”。

活化中兴业

激发老城发展新动能

走进大德·国医坊,草药的清香扑面而来。修旧如旧的骑楼街内,汇聚着三甲医院的名医馆、非遗传承的工作室、现代化的康养企业和广东省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这里不再是一条单纯的老街,而是一个以“中医康养”为IP的文商旅潮流综合体。

“这不是复刻的新建筑,而是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项目负责人罗轩铭印象深刻:九道工序、12项精细化技艺才完成广州花窗的修复,只为“修旧如旧”。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大德·国医坊。

老城提质,最终要服务于发展,要能让老城区在新时代“拼”出经济新活力。如果说国医坊的成果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探索,那“一方东山”二期则是趁热打铁的“扩张”。

从一期火爆全城,到二期向西扩展,“一方东山”文创园已成为广州潮流文化的新地标。红砖墙内,是岭南文艺名家的交流中心,也是时尚潮牌的旗舰店。它贯通生态驿站与口袋公园,让商业与公共空间无缝衔接。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一方东山”文创园二期正式开园。

一、二期总体超一万平方米的改造,不仅带来了客流量,更育强了新兴消费业态IP。它证明了历史文化与潮流商业并非对立,通过精巧的运营,完全可以相互赋能,成为驱动老城消费升级的强劲引擎。“一方东山”文创园二期正式开园,新均益球场亦由一块闲置的绿地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营。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新开放的均益球场,教练在训练队员。

不游北京路,不算到广州。如今的北京路,“南拓”后全路段步行长度延至4.7公里,“登越秀山—逛北京路—游珠江”经典游径全线贯通。“花城花街”“同庆坊”项目接续上新,年客流量突破1.34亿人次。农林下路商业街通过“分段式”设计、智慧灯杆和“城市家具”的设置,实现了客流增长20%、营业额提升45%,商铺空置率从40%骤降至5%。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北京路南段。

两条商业街提档升级,用数据说明:品质提升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营商环境优化,是激发内需潜力、实现拼经济目标的核心抓手。正如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所说,“老居民回归,年轻人愿意来,这才是老城市的新活力。”

古越积淀数千年,今秀书写新生活。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的获得感,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凝聚成一股绳,通过“针灸式”更新激活千年城脉,老城区焕发出持久的新活力。越秀区的探索与成效,已超越一区一域,为全省的老城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越秀范式”。

撰文:冯艳丹 马艺天

摄影:钟涌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专题内容↓

广州越秀:红砖墙守护历史 老骑楼中医飘香

【作者】 冯艳丹;马艺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