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23日 19:10 3 admin

象州县隶属于广西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主要旅游景区(点)有象州温泉、大梭生态峡谷群、中平古榕群、郑小谷故居、象州凉泉、大乐泥盆纪地质遗址、大乐龙女岩、运江古镇、中国传统村落纳禄村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锰、铅、锌、铜和银,其中重晶石探明储量3000万吨,占广西储量的55.7%。著名地方产品有优质米、蚕丝被、古琶茶等。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重晶石之乡、国家钡盐生产基地县、国家优质谷生产基地县、全国“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县、桑蚕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区第一批35个工业发展重点规划县之一、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生态县”“建设平安来宾活动先进县”。象州沙糖桔、象州古琶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广西#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距今8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县境内活动,过着渔猎生活。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象州境内设置桂林县,属郁林郡,为县境设置行政机构之始;三国吴凤凰三年(274年),从郁林郡分出置桂林郡,今象州县设武安县,为桂林郡治,治所在今县境东北部。南朝梁、陈(502—589年)在今县境地设韶阳郡,辖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县治在今象州县城,亦为韶阳郡治。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桂林、韶阳等郡废,置象州;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置阳寿、桂林2县,并将阳宁县并入阳寿县;将西宁县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以州城河西象山为州名,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辖阳寿、武仙、武化、长风4县;乾元元年(758年)象郡复改称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象州属楚,州治在今象州县城;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七年增辖来宾县;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象州路,设总管府;大德年间(1297—1307年)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7月象州属明,次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行政级别与县相同。初辖武仙县后无辖县,属柳州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泖州旁近诸州县,象州归清,建置沿明制。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改象州为相州。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复称象州。

民国元年(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属柳州府。2年6月改属柳江道。15年改属柳庆区。17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19年属柳州民团区。23年11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5年9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31年3月属第二区(柳州)。36年属第三区(治苍梧)。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第二区。

1949年11月29日,象县解放,属柳州专区。1952年9月,象县与武宣县合并,改称石龙县,属宜山专区,县城暂设于武宣镇,1953年6月迁至石龙镇.。1958年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石龙县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1971年柳州专区更名为柳州地区。象州仍属之。2002年12月,撤销柳州地区,设立地级来宾市,象州属之。

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象县设置5区、21乡镇。即城厢区辖城厢镇、近城乡、上西乡、思善乡;石龙区辖石龙镇、下西乡、中西乡;寺村区辖寺村乡、人和乡、义和乡、协和乡;中平区辖中平乡、百丈乡、大樟乡、瓜山乡、东南乡;大乐区辖罗秀乡、水晶乡、大乐乡、中兴乡、东北乡。

1951年2月调整行政区划,撤协和乡,全县划为7区20乡镇,区名按数字顺序排列。即一区辖城厢镇、近城乡;二区辖石龙镇、下西乡、中西乡;三区辖寺村乡、人和乡、义和乡;四区辖中平乡、百丈乡、大樟乡、东南乡;五区辖罗秀乡、水晶乡;六区辖大乐乡、东北乡、中兴乡、瓜山乡;七区辖思善乡、上西乡。

同年6月,撤20个大乡、镇,设72个小乡,9月增设1个小乡。10月把瑶族聚居较多的东南乡、东北乡从原属区划出,成立第八区。1952年8月,八区划归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全县划为7区,86个小乡镇:

一区辖塘头、沐恩、朝南、古才、王铎、石祥、鸡沙、龙门、培森、城关(镇)10乡镇。

二区辖东岸、石龙(镇)、回龙、马坪、石排、四家、花山、迷赖、大佃、新庆、石社11乡镇。

三区辖寺村、齐心、王院、中团、士箦、岩口、崇山、上山、谭村、白崖、横桥、大井、花池、秀和14乡。

四区辖中平、五福、落沙、谢官、良山、大架、梧桐、大满、新寨、练石、百丈、那沙、三婆、大樟14乡。

五区辖敖村、礼教、六峨、马旦、罗秀、双竹、水晶、木便、土办、潘村、永利、军田、下令13乡。

六区辖鸡德、架村、丁贡、侣塘、龙屯、仁里、古院、那马、龙庆、泰山、大乐、那拉、六回13乡。

七区辖古平、那敖、岩村、太阳、三里、龙庆、石鼓、大曼、水寨、上坪、铜盆11乡。

1952年9月,象县、武宣县合并为石龙县,全县划为14区,今象州境有8区,即一区(石龙)、八区(妙皇)、九区(象州)、十区(寺村)、十一区(中平)、十二区(大乐)、十三区(罗秀)、十四区(大曼)。

1953年4月,鹿寨县运江、都莲、京岭、新运、雷安5个乡(镇)划入十四区;1954年7月河满、古梨、河甫、垦民4个自然村划入十三区;9月,将十一区大樟、互助2乡划给大瑶山瑶族自治区。

1955年8月从荔浦县划入桐江、高仁、鹿鸣、大蚕、七建、三友6乡(镇)合设第十五区。

1956年4月改数字顺序区为地名区称谓。今象州境内有:石龙区(辖12乡镇),妙皇区(辖9乡),象州区(辖8乡镇),寺村区(辖14乡),中平区(辖13乡),罗秀区(辖13乡),大乐区(辖13乡),运江区(辖16乡镇),桐木区(辖6乡镇)。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设置34个区级乡。今象州境内有石龙、马坪、妙皇、思高(后改名王铎)、象州、岩村、运江、寺村、上山、横桥、中平、百丈、罗秀、水晶、麦棉、大乐、仁里、桐木、七建19乡。8月以乡为单位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高级农业社改为生产大队。9月,合并为9个大公社。今象州境内有7个公社:即石龙、马坪为东风人民公社;寺村、上山、横桥为幸福人民公社;中平、百丈、大乐为丰收人民公社;象州、妙皇、王铎为跃进人民公社;七建、桐木、仁里为卫星人民公社;罗秀、水晶、麦棉为东方红人民公社;运江、岩村为红太阳人民公社。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9年3月,恢复以原乡为单位建立的公社。全县划为33公社。今象州境内有马坪、石龙、妙皇、象州、横桥、上山、寺村、中平、百丈、麦棉、水晶、罗秀、大乐、仁里、桐木、七建、运江、岩村18个人民公社155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从大乐公社划出架村、贯村、新庆3大队、从中平公社划出多福大队建立大架公社(后称多福公社);设置石龙、象州、罗秀、运江、桐木、武宣6个县辖镇。

1962年3月分出武宣县,象州县辖19个人民公社,5个镇。同年9月恢复区乡体制,全县划为10个区和1个区级镇,辖103个由大队改称的公社(又称乡)、3个乡级镇。即石龙区(辖11公社1镇),妙皇区(辖9公社),象州区(辖8公社),寺村区(辖14公社),大乐区(辖7公社),桐木区(辖12公社1镇),运江区(辖14公社1镇),中平区(辖14公社),罗秀区(辖9公社),水晶区(辖5公社),象州镇。

1963年2月,从运江区划出呈村、洞村、东古路、那恩4村,成立古路公社,属石龙区。同年4月象州镇降为乡级镇,属象州区;撤销桐木镇并入桐木公社。

1966年8月改为公社,原公社(乡)改称生产大队。全县划为12公社,116大队(镇):即石龙公社(辖6大队),马坪公社(辖7大队),象州公社(辖9大队1镇),水晶公社(辖8大队),运江公社(辖15大队),大乐公社(辖10大队),罗秀公社(辖9大队),中平公社(辖8大队),妙皇公社(辖11大队),百丈公社(辖6大队),桐木公社(辖12大队),寺村公社(辖14大队)。

1980年3月,中平公社多福大队分为多福、古磨2大队;寺村公社林塘大队分为林塘、白崖2大队;象州公社龙富大队分为龙门、龙富2大队,石里大队分为石里、沐恩2大队;罗秀公社六峨大队分为六峨、凤阳2大队。同年9月,象州镇升为区级镇,从象州公社划出象州、朝南2大队归象州镇。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4年7月,将桐木公社及所属大队划归金秀瑶族自治县。同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全县设石龙、象州、运江3镇和马坪、妙皇、寺村、中平、百丈、罗秀、大乐、水晶8乡,下辖120个村(居)民委员会。

1987年7月,将村民委员会建在自然村,下设村民小组,原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圩镇建立居民办事处。全县设118个村公所,3个居民办事处,606个村(街)居民委员会,1705个村民小组。

1990年全县有11个乡镇,118个行政村,3个居民办事处,714个村(街)民委员会。

1995年4月,寺村乡改称寺村镇。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9年6月,中平乡改称中平镇。罗秀乡改称罗秀镇。

2000年6月,大乐乡改称大乐镇。

2001年全县共设7个镇4个乡。分别是:

马坪乡:辖古路、东岸、马坪、龙岩、回龙、其塘、龙兴、新庆、古德、丰收、大佃共11个村民委员会。

石龙镇:花山、中塘、迷赖、马列、大蒙、大塘、青凌7个村民委员会与石龙居民委员会。

妙皇乡:辖大梭、盘古、龙头、新造、路村、寮村、妙皇、山定、花侯、塘头、桥头、思高12个村民委员会。

象州镇:辖培森、龙富、龙门、鸡沙、沙兰、王铎、沐恩、古才、象州、朝南、石里11个村民委员会与象州居民委员会。

运江镇:辖水寨、大曼、古坪、石鼓、三里、友庆、芽村、京岭、都莲、保应、新运、铜盆、山坳、上坪、岩村、那敖、思劳17个村民委员会与运江居民委员会。

寺村镇:辖齐心寺村、王院、中团、岩品、士、崇山、林塘、白崖、谭村、上山、横桥、花池、秀和、大井15个村民委员会。

中平镇:辖梧桐、良山、中平、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9个村民委员会。

百丈乡:辖民进、那沙、百丈、敖抱、练石、新寨、大满7个村民委员会。

罗秀镇:礼教、敖村、军田、永利、潘村、土办、罗秀、六峨、凤阳、麦棉10个村民委员会。

大乐镇:辖大乐、龙屯、新杯、那拉、侣塘、同庚、丁贡、岭南、六回那芙、双告11个村民委员会。

水晶乡:辖水晶、新村、迷塘、竹山、龙团、马旦、雷安、甫上8个村民委员会。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4年,撤销马坪乡,设立马坪镇。

2015年全县共辖7镇4乡,122个行政村(居委会)786个自然村,总人口35.71万,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1.2%左右。

2019年,象州县设8镇3乡,共112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有12个民族,总人口37万人。

广西象州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4年,象州县辖8镇3乡,分别是:象州镇、石龙镇、运江镇、寺村镇、中平镇、罗秀镇、大乐镇、马坪镇与百丈乡、妙皇乡、水晶乡,设111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社区)。县人民政府驻象州镇,行政区域面积1898.47平方千米。

大美广西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