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歙北古村竟是皖南地委秘密驻地,路旁石头藏信,山顶古树做瞭望塔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2日 09:28 1 admin


歙北古村竟是皖南地委秘密驻地,路旁石头藏信,山顶古树做瞭望塔

在歙北丘陵海拔240米的位置,有个千年古村落仁里村,又名敦仁里,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中共皖南地委秘密驻地。

1946年2月,根据中共华中分局张鼎丞、邓子恢的指示,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与沿江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南地委,胡明任书记,杨明、刘奎、唐辉、洪琪(女)为委员,后来熊兆仁、吴文瑞等也参加地委为委员。

地委机关驻歙东汪满田,先后下辖旌绩、路东、路西、歙绩旌、黄东、皖浙、沿江等16个工委,领导范围达40多个县。

1947年3至9月间,革命形势大发展,作为皖南新四军游击队创建者,胡明与刘奎、熊兆仁等人多次对歙北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开展隐蔽斗争,为解放军筹粮、筹款。

为便于皖南地委靠前指挥,筹建解放皖南的后方基地,1947年8月,胡明、刘奎等领导开始向歙北一带物色地委新的秘密驻扎地点。当来到大坞山一带时,他们发现敦仁里村西的沙家那地形复杂,方便游击,且距县城、许村、绩溪都不远,很适合战时召集秘密会议。

此后不久,在歙北大坞山东南密林间“飞机场”的一次皖南地委踫头会上,胡明等领导现场决定,把敦仁里村西的沙家那设为皖南地委的备选驻地。

1947年10月,游击武工队员胡滨、胡细庭等人先遣到沙家那程开义户秘密驻扎,收集信息。1948年夏,解放战争形势越来越好,胡明、刘奎、唐辉等地委领导来沙家那秘密驻扎。

在敦仁里秘密驻扎期间,地委领导主要精力在于谋划财经工作,筹集武器、粮食、盐、药品等物质,开展群众工作,动员、集结广泛的援军力量,为策应大军渡江南下做好充分的物力、人力准备。

为便于工作联系和指令传达,皖南地委在村中设立“敦仁里工作站”,直属地委领导。站长胡细庭、副站长郑克良及站员之间均系单线联系,共同为皖南地委承担情报收集和指令传达等机要职能。期间还组织部署了许村战斗等特别行动,敦仁里村多位游击队员参加战斗。

1949年4月21日,皖南地委发布《关于迎接大军渡江准备接管城市的紧急指示》,命令各游击队配合大军渡江,控制交通,切断敌人逃跑路线。

4月23日,解放军2野3兵团12军35师在师长李德生、政委李如海率领下挺进徽州,4月27日翻越箬岭向富堨开来。在皖南游击队配合下,35师先头部队103团于27日当晚进入富堨,一举歼灭溃兵106军282师846团。

28日凌晨,接中共歙县县委和歙县民主县政府命令,游击队员胡细庭、程惠等接管富堨镇。28日上午,解放军103团涉水从西南进城,占领歙县城,徽城解放。5月1日,歙县全境解放。5月5日,中共徽州地委在歙县成立。

至此,中共皖南地委及敦仁里工作站的历史使命完成。

解放战争时期,敦仁里尽管未曾发生血火枪战,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敦仁里工作站”和一批堡垒户、交通员,承担着为皖南地委收集情报、转送密信,为解放军、游击队筹钱筹物等隐密而紧要的特殊任务,由此而产生敦仁里红色古道。

红色古道以村中大坦上、塘边坦一带为中心,五条路线呈弓箭形分布:西线,沿村中老西边路到大园、沙家那,往霞丰方向;东线,经红庙、布鸠岭、山里亭往东乡方向,游击队员沿此线从宋村、宋家那方向进村;南线,经木亭、上水碓往青山、富堨方向,这里是由富堨以外方向来往本里的大路;北线,向北经背岭通往岩源、上丰等地;山弧线,由沿东、北、西山半腰的弧形丛林小道组成,形势紧张时,只能走此线接头。

在敦里村流传着很多红色故事:

1.“飞机场”来历。

1947年末,解放战争形势发展极快,为便于靠前指挥,皖南地委需要走出大山,选择新的秘密驻扎地点。当胡明、刘奎等领导来到大坞山一带时,发现敦仁里村西的沙家那地形复杂,最西边又是单独一户,屋后山顶有棵高30米以上的参天古树,树旁有一块约数十平方米的平地。此处便于藏身,又可洞察八方,有利于部队行动方便、快捷,很适合战时召集秘密会议。

正探察时,草木丛里一群野鸡呼啦一声,展翅远飞。胡明一语双关地说道:“这里不就是一个天然的飞机场吗?”还命人在树顶部搭起了瞭望哨。

1948年,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击队领导汇聚于此,召开了第一次秘密会议,确立了“飞机场”作为紧急时期重要秘密会场的特殊地位。从此,“飞机场”就在皖南地委高层内部传开了。

2.借宿“沙家那”。

1947年的一天,沙家那程开义带领一家老小在果园干活,走来一位汉子向他们打招呼。程开义放下农具,回屋倒茶并请来人坐下歇息。

汉子说:我们有几个人需要在您家住上几日,可以吗?程开义家中9口人只有3间楼房,对方身份又不明,因此迟迟未予答复。此人等了许久,慢慢从腰间掏出手枪轻轻地放在八仙桌上,并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个“四”字。

程开义顿时明白来人就是新四军,于是答应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汉子就是新四军游击队党代表胡斌。不久胡斌就带着队员在这里秘密驻扎下来。

3.“小门里”。

自从皖南地委确定敦仁里的沙家那为秘密驻地以后,各个游击队、武工队也要在村中物色一个可靠的联络处所。村中心塘旁边坦的“小门里”进入了领导视野。

“小门里”是郑克良世居的一幢清代二层小楼,其楼小巧,且有村里为数不多的“门套”(“门厅”的俗称)。郑克良女儿郑琦瑛嫁到唐模为毕子勉儿媳妇,毕子勉也为共产党做事,政治可靠,而且房子位居村口,人来客往,外人出没不易引起怀疑。再则郑克良曾旅居上海,有一定见识,在本村有威望,受人尊重。

为此,胡明等领导决定“小门里”为“敦仁里工作站”,站长胡细庭、副站长郑克良在此单线联系,紧急情况下其他站员可直接到“小门里”联络。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小门里”成为秘密斗争的重要节点。

4.“大会堂”演讲。

皖南地委驻扎敦仁里期间,地委书记胡明多次进村,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除了进入重点户访谈之外,还多次来到大会堂(即村中大坦上的郑氏宗祠大厅)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为:教唱新四军军歌,宣传共产党政策,鼓励青年参加新四军,宣传“两减”(减租、减息)“四抗”(抗丁、抗租、抗债、抗税)运动和反霸斗争的内容。他还和村民一起学唱仁里小学校歌。县委还派来胡敏如等人也曾到村宣传、教唱革命歌曲。

5.藏信“换肩石”。

“换肩石”为进村古道木亭边上的一块大石头。平时路人挑担经过路亭,便将担子搭在这块石头上歇脚抽烟喝水。换肩石后有一堆陈年乱石,长满杂草,石缝较多,游击队秘密信件有时不方便当面交接,便约定藏于换肩石后面的石缝中,做上记号。

6.浪子“猪痧惠”。

1948年夏,皖南地委领导及相关人员到达后,由胡斌作介绍人,发展程开义户长子程惠(浑名猪痧惠)为秘密党员,让其担任司务长,负责驻地生活,又结合其曾经在上海闯荡的经历,秘密培训程惠为地下联络员。程家有打猎的传统,程开义故意对外宣称这个儿子不喜务农,不务正业,专爱打猎。

程惠被塑造成一杆枪、一只鸟笼、一条狗到处打猎的形象,组织上充分利用其本地人身份联络收集和传递信息。

7.搭信“包肚丘”。

皖南地委秘密驻扎沙家那后,和国统区的信息联络便成了一个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密信从富堨传到沙家那,更是一个难事。郑琦瑛成了最为合适的送信者人选。

说来也有几分巧合,她是嫁到富堨成为太和堂药店经理毕子勉的新儿媳妇,走亲戚理所当然。当时放哨“飞机场”的游击战士发现郑琦瑛提着篮子从娘家回富堨,路至包肚丘,被新四军战士拦下,见其身份符合,便委托其带信回富堨交于其公公毕子勉。

毕子勉为富堨商会会长,方便出入各种场合,又多次利用商队为我党运送各种物资。而郑琦瑛则利用新媳妇回娘家的掩护,多次为新四军传送情报。外面和沙家那之间的秘密通信渠道,由此就顺利畅通了。

8.险遇“国民党”。

“国民党”是当时我方对敌人的统称。一天,程惠带着土铳和狗外出去远门接头。由于叛徒告密,程惠身份暴露,接完头回敦仁里路经凤凰上村口道路,正遇国民党一个连队在马鞍岭拉练,发现程惠后立即追击。

敌越追越近,眼看就要追上,程惠朝“国民党”方向开了一枪,滞缓追兵,乘机顺着熟悉的地形地貌,朝项村后山奔去,等天黑后才返回秘密驻地沙家那,可谓有惊无险。

9.胸口绑炸药。

游击队经秘密侦察得知,国民党富堨保安队一连长经常在凤凰胡某香家借宿。掌握其行踪和借宿规律后,游击队上门做通胡某香工作作为内应。

一日消息传来,该连长又借宿胡某香家。地委领导做出里应外合周密部署,胡斌只身一人身绑炸药,佩双枪,半夜进入胡某香家,从床上拖起该连长,亮出手枪和炸药,挟持该连长,一同到富堨伪队部,以“拉练”名义将该连队调出,“拉练”进入我包围圈,全部缴械。此次共缴获各式枪支100余只,子弹千余发。

10.烧炭焙衣裳。

沙家那秘密驻地最多时住有30多人,白天游击队员分散到附近山棚里,晚上部分人员在家休息,部分人员在山棚休息。人多,洗晒衣服也多,为了不被外人发现,无奈只能在家里洗、在家里焙。

队员们发现烘烤的木炭不够用了,就在大坞山挖了2个炭窑烧炭。至今,在大坞山还遗存着两个焙衣烧炭的旧址。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