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雷州市博物馆推出多元体验新玩法,引客近3万人次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6日 14:15 5 admin

清晨八点半,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萦绕耳畔,雷州市博物馆刚开馆,树荫下静候多时的游客瞬间汇聚成流——研学学生步履轻快、亲子家庭欢声笑语、外地旅行团旗帜招展。这份开馆即“满场”的日常图景,成为雷州市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生动注脚。

“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游客的执着诠释着雷州文化的吸引力。

近来,馆方以“时间延展”与“活动饱和”双引擎驱动,暑期未竟已引客近3万人次。这里不仅成为市民消暑纳凉、青少年沉浸学习、公众感悟地方历史的文化新地标,也让城市文化活力值持续拉满。

雷州市博物馆推出多元体验新玩法,引客近3万人次

服务升级

多措并举优化体验

走进雷州市博物馆,一群“小小讲解员”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雷州先民的拓荒史诗、石狗图腾的古老传说在稚嫩而笃定的童声中徐徐铺展。生动的演绎让耄耋老者驻足凝神,更引得少年学子频频发问,千年雷州文化脉络在这青春声场里澎湃流转。

雷州市博物馆推出多元体验新玩法,引客近3万人次

在广东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这座被誉为“岭南文博一枝花”的博物馆,实为城市文化基因的宝库。

馆内设有“历史沿革”“石狗奇观”“民俗风情”“历代陶瓷”等八大基本陈列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厅,汇聚了逾八千件馆藏文物,以当地古墓群、古遗址、古窑址出土的文物最具地方特色。

其中,馆内珍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7件、国家二级文物147件和国家三级文物464件,这些文物见证着雷州乃至岭南地区的岁月变迁,是雷州市博物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核心依托。

为满足暑期需求,雷州市博物馆以立体化体验组合拳打破传统边界,闭馆时间由往常的下午5时30分延长至下午6时;通过推出朗诵比赛、非遗手工体验、红色教育等多样化的文化互动体验活动,让文化纳凉成为新民俗。

据了解,雷州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项目今年已举办至第五届,持续为本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我们的培训主要面向8到16岁的中小学生,每届都有约30名学员‘上岗’开展解说。”雷州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角色代入式”深度体验,点燃了年轻一代守护历史文化根脉的使命感。

志愿者们精心维护观展环境,让每件文物能在静默中被凝视;高效协办文化讲座、修复体验等多样活动,激发公众深度参与的热情,为雷州市博物馆的夏日注入了澎湃活力。

丰富活动

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学生们专注地观察着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在寻找历史文化痕迹的过程中,深切感受着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近日,守护雷州瑰宝——自然遗产秘境寻宝研学之旅在雷州市博物馆落下帷幕。

活动以雷州本土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核心,设置趣味寻宝任务、自然知识解谜、文化遗产打卡等环节,将科普教育与沉浸式体验结合,引导参与者探索雷州自然奥秘与文化脉络,学习遗产保护知识,激发守护家乡瑰宝的责任感,推动雷州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

雷州市博物馆推出多元体验新玩法,引客近3万人次

趣味寻宝只是暑期活动菜单的“特色菜”。翻开博物馆的活动安排表,爱国主题纸浆画创作、泥趣雷州“塑”说石狗等非遗文化手工体验日活动丰富多彩。

雷州市博物馆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策划涵盖非遗体验、手工制作等多样化主题活动,还巧妙融合红色文化与传统节日,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8月23日上午,博物馆特别邀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解疑,活动一推出,便点燃了雷州本地收藏爱好者的热情。

活动当天,市民或拎着沉甸甸的旅行箱,或抱着精心包裹的箱匣,怀揣珍藏“宝贝”,满怀期待等待专家品鉴。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类公益活动让文物鉴定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从而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门前的长龙与展厅内的求知身影正是雷州市博物馆火爆人气的最佳写照。这股热度并非偶然,其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持续创新的活力表达和精益求精的服务品质,吸引着越来越多追寻历史、热爱文化的人们。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等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广东省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出炉,其中,雷州市博物馆榜上有名。这份官方认证的“热门百强”荣誉,成为雷州市博物馆现象级“网红”效应的有力注脚,也将吸引更多人追寻历史、热爱文化。

■ 现场手记

探索文博游持久“保温”

筑牢文化根基 创新体验模式

雷州市博物馆门前的长龙与人流,清晰投射出当下的“文博热”现象。但其持久“保温”仍需在文化深挖与活化机制上持续发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深耕文化基因,打造“不可复制”的魅力内核和建构“参与式”体验生态链。

走进博物馆,一个深刻的感受是,传统单一的展陈方式已难以满足多元的游客需求。可喜的是,雷州市博物馆给出了答案——扎根本土,解码文化符号。他们将当地独特的石狗图腾、古朴的蒲织非遗等文化基因,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活动,使游客从“看文物”转向“悟文化”。

而更深层次的吸引力则在于创造“带得走的文化记忆”。笔者在馆内文创馆观察到生动一幕,以雷州石狗为原型的瓷器、菠萝笔筒等各色文创产品成为“抢手货”。

这也提醒我们,让非遗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正是现代语境下文物传承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

撰文:邓安祺 通讯员 钟雅琦

【作者】 邓安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