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桂平人文:一本民国同学录,一段桂平的女子师范教育史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30日 16:10 5 admin
桂平人文:一本民国同学录,一段桂平的女子师范教育史

在桂平博物馆,看到新一轮的展示里,有一本民国时期的小册子,备注的是“民国九年(1920年)桂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同学录”。

这也算是桂平本地少被人记起的一段地方师范教育历史了

桂平人文:一本民国同学录,一段桂平的女子师范教育史

讲到桂平的师范教育,现在桂平地图上就有一条师范路,一个师范学校。

这个桂平师范学校的历史,可就复杂了,按查到的资料,他的沿革历史主要承接的是1956年成立的桂平县中等师范学校,和本文所说的“桂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就差了好几个时代了。

桂平的师范教育,开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那时候科举教育已经“风雨飘摇”,进入了倒计时了,一些近现代的新式教育理念,新学教育方式开始被有识之士所注意。当时的浔州知府张祖祺用山长陆尔奎的建议,在桂平开办成立了“浔州师范讲习社”,为地方(浔州四属桂平,贵县,平南,武宣)新学培养师资力量。

这就是桂平区域内师范教育的开始了。

没两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开始推行新学教育,于是,在一些省城,府城的地方,有识之士纷纷开办起新式学堂,即中学教育的中学堂,小学教育的小学堂。

那旧的教育制度取消,新的教育制度开始,都是一些只会“之乎者也”,“八股”的传统科举人才是无法直接转变的,只能通过接受新式教育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成为“老师”。但光靠“浔州师范讲习社”培训,一下子也是培训不了很多人的,于是在县一级的地方,也开始成立自己的“师范讲习社”。

所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桂平成立了“桂平师范学堂”,学期二年,专门培养本县的师范人才,为本县学堂子弟服务。

但是,在封建时代,由于时代的种种思想禁锢,“男尊女卑”,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具体到科举教育之类,一般只限于男子,女子即使有条件系统的接受过科举教育,但也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更谈不出参加科考出仕了。

直到清末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民主思想,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和理论渐渐传入,对于女子教育的问题才被社会改革所重视,所以,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由此,女学得到了全社会的推广。

时代变革之初,旧制度与新制度转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的扭转过来,那时候还是有着“男女有别”,“男女授授不亲”,“男女绝对平等分开”,等等思想,所以,男女教育还是按“男学”,“女学”分开进行,男生一个校,主要由男老师教;女生一个校,主要由女老师教。

并且也是得到了官方的鼓励与支持,如清政府就规定:每县州必设立女子师范一所。于是,专门为女学培养女教师的女子师范学堂就在全社会推广了,毕业生主要就是进入到当地的女学当教师了。

桂平人文:一本民国同学录,一段桂平的女子师范教育史

从晚清到民初,中国处在一个新旧递嬗的历史时代,女学教育也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时代的种种变故,地方的女学,女子师范也几经起伏。

像同学录中的“民国九年桂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和最初的桂平女子师范学堂也不是一脉相传的,中间有过几年中断,讲起来又是很复杂的一段历史了,可惜不能阅读其中的内容,不知道这本同学录中,除了学生名字,还有没有其他的序文介绍,如果有,可能就有准确答案了。

而“民国九年桂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之后的“桂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却又更有故事了,如民国最后一位代总统,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就是“桂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