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7日 16:05 5 admin

万源在四川省东北边境。东连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邻平昌、通江县,北拱陕西省镇巴、紫阳县。万源既为连接川、陕、渝三省(市)的重要交通要道,也为军事要地。有“秦川锁钥”之称。境内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古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黑宝山、东林山和国家AAA级风景区龙潭河,是秦巴地区消夏避暑首选胜地。万源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峰奇峡幽、人文历史神秘莫测、乡村旅游特点鲜明,是川陕渝地区理想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四川#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夏商为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地,春秋战国时属巴国疆土。秦灭巴国后置巴郡,属巴郡宕渠。东汉属益州巴郡宣汉县,隋初,属通州宣汉县、东乡县、巴州始宁县和集州白石县。唐初属南并州宣汉、东关县、壁州白石、诺水县和巴州始宁县,贞观元年(1627年)属通州,天宝元年(742年)属通川郡宣汉县、始宁郡通江、白石、巴东县和清化郡始宁县,五代时置明通院(治今县东南旧院坝),属通州,后属壁州。宋崇宁初升明通院为明通县,是时县地属通川郡东乡县、明通县、巴州清化郡通江县、曾口县,元直隶达州和巴州曾口县。明属重庆府菱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东北境太平里置太平县。清初属夔州府,嘉庆十七年(1802年)升为太平直隶厅,设直隶同知,直隶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川东道。道光二年(1822年)移直隶同知于城口,割太平县七、八、九保设城口厅,复降太平为县,拨通江县安仁里、长宁里、麻巴里各甲及巴州太平、长乐两乡归辖,隶属绥定府。1914年因“太平”与安徽等省县名重复,以“邻邑之水多源于此”,更名万源县,隶四川省川东道。达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后,县即隶之。1933-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县境内建立万源、红胜、城口三县苏维埃政府,隶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绥定道,另设竹峪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直隶川陕省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中旬,红军撤离县境,恢复原县建置,属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949年12月29日后,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达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1日起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达县区专员公署领辖,1978年析白沙区及所辖7个社建立白沙工农区(县级)后,至此由四川省达县地区行政公署领辖。1993年7月隶属达川地区,10月,撒销万源县、白沙工农区,合并成立万源市(县级)属四川省人民政府直辖由达川地区代管。1996年6月,由达州市代管。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县城,解放了全县。其时,行政区划仍民国之旧,仅在大竹、黄钟设有区公署,任命了区长;在石塘、罗文设指导区,由指导员巡回视察各乡工作,向县负责;城守镇及青花、白沙、官渡3个乡由县直辖。1950年1月25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其后仍实行区、乡、保、甲制,仅增建了城守区。时万源共5个区、25个乡(镇)、215个保、2012个甲(下列括号里的数字为乡镇所辖的保数):

城守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16)、官渡乡(8)、青花乡(8)、白沙乡(9);

石塘区(驻石塘坝)辖石塘乡(11)、旧院乡(10)、白羊乡(7)、井溪乡(8)、固军乡(7);

罗文区(驻罗文坝)辖罗文乡(16)、王家乡(6)、长坝乡(8)、庙垭乡(9)、大沙乡(8);

黄钟区(驻黄钟堡)辖黄钟乡(7)、丝罗乡(6)、关坝乡(7)、竹峪乡(8)、石窝乡(9)、魏家乡(12);

大竹区(驻大竹河)辖大竹乡(12)、田坝乡(6)、庙子乡(6)、曹家乡(5)、皮窝乡(6)。

1950年12月11日,县长、副县长发布废除保、甲制的布告。1951年4月1日,施行新的行政区划,增建河口、草坝2个区和茶垭、坪溪、石人、庙沟、沙滩、铁矿、堰塘、曾家、赵塘、河口、双龙、兴隆、草坝、新店、赶场、罐坝、三溪、板桥、庙坡19个乡,区辖乡(镇)、乡辖村、镇辖段。时全县共7个区、43个乡、1个镇、252个村、4个段:

城守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和白沙、青花、官渡、茶垭、坪溪、石人、庙沟7个乡;

石塘区(驻石塘乡)辖石塘、白羊、旧院、井溪、固军、沙滩、铁矿、堰塘8个乡;

罗文区(驻罗文乡)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赵塘5个乡;

河口区(驻河口乡)辖河口、庙垭、大沙、双龙、兴隆5个乡;

草坝区(驻草坝乡)辖草坝、魏家、石窝、赶场、新店5个乡;

黄钟区(驻黄钟乡)辖黄钟、丝罗、竹峪、关坝、罐坝、三溪、板桥7个乡;

大竹区(驻大竹乡)辖大竹、田坝、庙子、曹家、皮窝、庙坡6个乡。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2年4月又调整行政区划,改区名为序数,增建了第八区(驻白沙乡)和水田(驻今官渡乡水田坝)、安家、蜂桶、响水、长田、三教、梨子、白杨、秦河、三官、金山、康乐、高家、刘家、上三溪、观音、白果、钟亭、蒿坝、荆竹、诸葛、紫溪、八台、石马、花萼25个乡,时全县共8个区、68个乡、1个镇:

一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和青花、官渡、茶垭、石人、庙沟、坪溪、水田7个乡;

二区(驻旧院乡)辖旧院、白羊、安家、井溪、固军、蜂桶、铁矿、石塘、沙滩、响水、长田11个乡;

三区(驻罗文乡)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赵塘、三教、梨子、白杨8个乡;

四区(驻河口乡)辖河口、大沙、庙垭、双龙、兴隆、秦河、三官、金山8个乡;

五区(驻草坝乡)辖草坝、魏家、石窝、新店、赶场5个乡;

六区(驻黄钟乡)辖黄钟、丝罗、竹峪、关坝、三溪、康乐、板桥、罐坝、高家、刘家、上三溪、观音12个乡;

七区(驻大竹乡)辖大竹、田坝、庙子、庙坡、皮窝、白果、钟亭、蒿坝、荆竹、诸葛、紫溪11个乡;

八区(驻白沙乡)辖白沙、八台、曹家、堰塘、石马、花萼6个乡。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2年8月6日再调整行政区划,增建了六区(驻三溪乡)、九区(驻青花乡)、十一区(驻官渡乡)3个区,改原六区(驻黄钟乡)为十区(驻黄钟乡),增建了水田(今白沙工农区内)、长石、卢家、新兴、龙舟、明镜、梨树7个乡,撤销了三教、白杨、水田(今官渡乡水田坝)、三官、金山、高家、刘家、上三溪8个乡。时全县计11个区、67个乡、1个镇:

一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和茶垭、坪溪、长石、卢家、庙沟5个乡;

二区(驻旧院乡)辖旧院、井溪、白羊、固军、铁矿、蜂桶、响水、安家8个乡;

三区(驻罗文乡)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梨园(原梨子乡改名)5个乡;

四区(驻河口乡)辖河口、大沙、秦河、庙垭、兴隆5个乡;

五区(驻草坝乡)辖草坝、新兴、新店、魏家、赶场、石窝、龙舟7个乡;

六区(驻三溪乡)辖三溪、竹峪、关坝、板桥、康乐5个乡;

七区(驻大竹乡)辖大竹、田坝、庙子、明镜、庙坡、白果、紫溪、钟亭8个乡;

八区(驻白沙乡)辖白沙、曹家、花萼、八台、堰塘、石马、长石、水田、石塘9个乡;

九区(驻青花乡)辖青花、石人、沙滩、赵塘4个乡;

十区(驻黄钟乡)辖黄钟、丝罗、罐坝、双龙、观音5个乡;

十一区(驻官渡乡)辖官渡、皮窝、蒿坝、荆竹、诸葛、梨树6个乡。

是年10月3日将二区(驻旧院乡)原辖的安家乡划给宣汉县辖,10月9日接收通江县原辖的马口乡入第六区(驻三溪乡),余无变动。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3年1月14日,达署下达民政字第13号通知,据此增设了罗文、大竹2个乡级镇,归所在区辖。5月7日,将八区(驻白沙乡)原辖的堰塘乡划归二区(旧院乡)辖。是年六区驻地迁至竹峪乡,余无变动。

1954年5月7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增建红茶乡,属九区(驻青花乡)辖;撤庙子乡,增建蒲家乡,属七区(驻大竹镇)辖,余无变动。

1955年3月16日,撤销十一区,将其原辖的官渡、蒿坝、梨树3个乡划归一区(驻城守镇)辖,将皮窝乡划归七区(驻大竹镇)辖。撤销荆竹、诸葛2个乡。7月1日,根据中共四川省委转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通知,区名由原序数改为用地名称呼。至此,全县共辖10个区、66个乡、3个镇:

城守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和庙沟、长石、卢家、蒿坝、官渡、坪溪、茶垭、梨树8个乡:

旧院区(驻旧院乡)辖旧院、固军、白羊、铁矿、堰塘、井溪、蜂桶、响水8个乡;

罗文区(驻罗文镇)辖罗文镇和罗文、王家、长坝、曾家、梨园5个乡;

河口区(驻河口乡)辖河口、兴隆、庙垭、大沙、秦河5个乡;

草坝区(驻草坝乡)辖草坝、石窝、赶场、魏家、龙舟、新兴、新店7个乡;

竹峪区(驻竹峪乡)辖竹峪、关坝、三溪、马口、板桥、康乐6个乡;

大竹区(驻大竹镇)辖大竹镇和大竹、皮窝、庙坡、田坝、蒲家、钟亭、紫溪、明镜、白果9个乡;

白沙区(驻白沙乡)辖白沙、长田、水田、曹家、石马、八台、石塘、花萼8个乡;

青花区(驻青花乡)辖青花、沙滩、石人、赵塘、红茶5个乡;

黄钟区(驻黄钟乡)辖黄钟、罐坝、丝罗、双龙、观音5个乡。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6年1月12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布会办(56)字第002号命令,决定撤销和合并乡(镇),撤销了卢家、响水、梨园、龙舟、马口、长田、石马、红茶、观音9个乡和罗文、大竹2个镇,合并蒲家、明镜2个乡为庙子乡。3月5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布会办(56)字第015号命令,宣布正式撤销青花区,将其原辖的石人乡划归黄钟区、赵塘乡划归罗文区,青花、沙滩两乡由县直辖。不久又将青花乡划归城守区、沙滩乡划归白沙区。至此,全县共9个区、56个乡、1个镇:

城守区辖城守镇和庙沟、蒿坝、官渡、坪溪、茶垭、梨树、长石、青花8个乡;

旧院区辖旧院、固军、白羊、铁矿、堰塘、井溪、蜂桶7个乡;

罗文区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赵塘5个乡;

河口区辖河口、兴隆、庙垭、大沙、秦河5个乡;

草坝区辖草坝、石窝、赶场、魏家、新兴、新店6个乡;

大竹区辖大竹、皮窝、庙坡、田坝、庙子、钟亭、紫溪、白果8个乡;

白沙区辖白沙、水田、曹家、八台、石塘、沙滩、花萼7个乡;

黄钟区辖黄钟、罐坝、丝罗、双龙、石人5个乡;

竹峪区辖竹峪、关坝、三溪、板桥、康乐5个乡。

195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县内除城守镇外,都建立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同时,改区政府为区公所,改村为管理区。时全县共9个区、53个公社、1个镇:

城守区(驻城守镇)辖城守镇和红旗(驻原庙沟乡)、茶垭、坪溪、青花、长石、团结(驻原官渡乡,合官渡、梨树两乡建)、蒿坝7个公社;

旧院区(驻建国公社)辖建国(驻原旧院乡)、卫星(驻原白羊乡)、宏伟(驻原固军乡)、红专(驻原铁矿乡)、红晶(驻原堰塘乡)、红溪(驻原井溪乡)、红岭(驻原蜂桶乡)7个公社;

罗文区(驻红胜公社)辖红胜(驻原罗文乡)、红光(驻原曾家乡)、红颜(驻原王家乡)、红星(驻原长坝乡,合原长坝、赵塘两乡建)4个公社;

河口区(驻河口公社)辖河口、兴隆、大沙、秦河、高峰(驻原庙垭乡)5个公社;

草坝区(驻金银公社)辖金银(驻原草坝乡)、新兴、上游(驻原魏家乡)、和平(驻原赶场乡)、涌泉(驻原新店乡)、金山(驻原石窝乡)6个公社;

竹峪区(驻红蜂公社)辖红峰(驻原竹峪乡)、燎原(驻原关坝乡)、新桥(驻原板桥乡)、火星(驻原三溪乡)、东风(驻原康乐乡)5个公社;

大竹区(驻大竹公社)辖大竹、田坝、火炬(驻原白果乡)、火花(驻原钟亭乡)、火焰(驻原庙坡乡)、火箭(驻原皮窝乡)、火红(驻原庙子乡)、火光(驻原紫溪乡)8个公社;

白沙区(驻白沙公社)辖白沙(驻原白沙乡,合白沙、花萼两乡建)、八台、沙滩、雄伟(驻原石塘乡)、宝山(驻原曹家乡)、五一(驻原水田乡)6个公社;

黄钟区(驻黄钟公社)辖黄钟、丝罗、罐坝、石人、跃进(驻原双龙乡)5个公社。

不久,又合蒿坝公社于团结公社。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9年8月于县城郊增建长青公社,属城守区辖,余无变动。1961年3月,撤销红星公社复置长坝公社、赵塘公社,并将赵塘公社划归黄钟区辖。4月建花萼公社,属白沙区辖。5月重建官渡区,辖官渡、梨树、蒿坝、皮窝(由火箭公社改名)4个公社。1962年,根据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有关规定,调整体制,改公社下辖的管理区为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1961一1962年,陆续将绝大多数公社改为用原乡名命名。至此,全县共10个区、57个公社、1个镇:

城守区辖城守镇和长青、红旗、茶垭、坪溪、青花、长石6个公社;

旧院区辖旧院、白羊、铁矿、固军、井溪、堰塘、蜂桶7个公社;

罗文区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4个公社;

河口区辖河口、大沙、秦河、庙垭、兴隆5个公社;

草坝区辖草坝、石窝、赶场、魏家、新兴、新店6个公社;

竹峪区辖竹峪、关坝、三溪、板桥、康乐5个公社;

大竹区辖大竹、白果、钟亭、庙子、紫溪、田坝、庙坡7个公社;

白沙区辖白沙、水田、曹家、八台、石塘、沙滩、花萼7个公社;

官渡区辖官渡、梨树、蒿坝、皮窝4个公社;

黄钟区辖黄钟、丝罗、罐坝、石人、赵塘、双龙6个公社。

“文大”中,公社、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区、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同时更改了一些区和公社的名称。名称更改的有:旧院改名洪流,罗文改名红胜,秦河改名红伟,庙垭改名向阳,兴隆改名新胜,庙子改名红岭,新店改名涌泉,魏家改名长征,关坝改名红岩,官渡改名前进,石人改名红岗,赵塘改名永跃,双龙改名永胜。1973年5月3日,又恢复原名。

1972年更城守镇名城关镇,升为区级镇,并划长青公社及其所辖的2个大队归辖。1978年分白沙区及所辖的7个公社成立与县同级的白沙工农区。至此,全县辖1个区级镇、9个区、50个公社。

1972年更城守镇名城关镇,升为区级镇,并划长青公社及其所辖的2个大队归辖。1978年分白沙区及所辖的7个公社成立与县同级的白沙工农区。至此,全县辖1个区级镇、9个区、50个公社。

城关镇辖城关一、二、三、四段和长青1个公社;

城守区(驻城关镇)辖红旗、茶垭、坪溪、青花、长石5个公社;

旧院区辖旧院、白羊、铁矿、固军、井溪、堰塘、蜂桶7个公社;

罗文区辖罗文、王家、长坝、曾家4个公社;

河口区辖河口、大沙、秦河、庙垭、兴隆5个公社;

草坝区辖草坝、石窝、赶场、魏家、新兴、新店6个公社;

竹峪区辖竹峪、关坝、三溪、板桥、康乐5个公社;

大竹区辖大竹、白果、钟亭、庙子、紫溪、田坝、庙坡7个公社;

官渡区辖官渡、梨树、蒿坝、皮窝4个公社;黄钟区辖黄钟、丝罗、罐坝、石人、赵塘、双龙6个公社。

四川省万源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1年复划长青公社归城守区辖。12月25日,达县地区行署发布达署通(1981)1号通告,要求遵照国务院国发(1979)305号文件《关于地区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地区内区、镇、公社名称不重复,实现地名标准化。经达署(1981)137号文件批准,县内改城关镇名太平,公社改名的有:坪溪改名石岗,王家改名花楼,兴隆改名鹰背,赶场改为玉带,新兴改为柳黄,三溪改为溪口,关坝改为永宁,板桥改名虹桥,田坝改名临河,双龙改为中坪。在一个县内大队名称亦不重复,同时取消以序号命名,改为地名命名,余无变动。

1983年,将以前的公社、大队、生产队改为乡、村、村民小组。至1985年,全县计1个区级镇、9个区、50个乡、368个村、2225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52个居民小组(括号内前一个数为乡辖村数,后一个为乡辖村民小组数):

太平镇辖6个居委会,52个居民小组;

城守区辖长青(2、7)、红旗(11、45)、茶垭(8、78)、石岗(6、27)、青花(10、49)、长石(9、44)6个乡;

旧院区辖旧院(12、69)、白羊(10、60)、铁矿(8、42)、固军(9、43)、井溪(15、84)、堰塘(5、21)、蜂桶(4、47)7个乡;

罗文区辖罗文(14、73)、花楼(12、78)、长坝(7、52)、曾家(8、59)4个乡;

河口区辖河口(8、50)、大沙(10、61)、秦河(5、33)、庙垭(5、36)、鹰背(6、46)5个乡;

草坝区辖草坝(7、62)、石窝(9、87)、玉带(7、65)、新店(5、33)、魏家(7、70)、柳黄(5、32)6个乡;

竹峪区辖竹峪(11、47)、溪口(5、31)、永宁(6、32)、虹桥(5、27)、康乐(5、18)5个乡;

大竹区辖大竹(11、67)、白果(6、40)、钟亭(6、35)、庙子(15、62)、临河(7、29)、紫溪(5、21)、庙坡(6、38)7个乡;

官渡区辖官渡(8、65)、梨树(5、27)、蒿坝(3、12)、皮窝(6、27)4个乡;

黄钟区辖黄钟(7、43)、丝罗(5、32)、罐坝(6、27)、石人(4、25)、赵塘(4、27)、中坪(8、40)6个乡。

1986年12月,撒大竹乡、罗文乡建大竹镇、罗文镇(乡级)。

1987年5月,撤销长青乡并入太平镇。

1993年7月,全县辖9个区、1个区级镇(太平镇)、2个乡级镇(大竹、罗文)、47个乡。

1993年10月27日,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示,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县级)。市人民政府机关驻太平镇。11月29日,启用“万源市人民政府”印章和举行挂牌仪式。原“万源县人民政府”、“白沙工农区人民政府”印章和吊牌收藏,即日作废。

万源建市后,原万源县行政区域所辖城守、旧院、罗文、河口、草坝、竹峪、大竹、黄钟、官渡和白沙工农区辖的白沙共10个区57个乡为万源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5月6日,全市10个区公所改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下同)。1994年7月19日,撤销青花、沙滩、旧院、官渡等乡分别建镇(乡级);1995年8月7日,撤竹峪、黄钟、河口、草坝等乡分别设镇(乡级)。

2004年2月10日,中共万源市委、万源市人民政府6号文件,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2003年37号文件批复,撤销城守、旧院、罗文、河口、草坝、竹峪、大竹、白沙、官渡、黄钟10个工委及红旗乡、石岗乡、蒿坝乡、水田乡。撤销红旗乡、石岗乡并入太平镇;撤销蒿坝乡并入梨树乡;撤销水田乡并入沙滩镇,其中石岗乡八字头村并入青花镇,水田乡的牟家坝村、往川坝村并入白沙镇,另有茶垭乡的先农坛村并入太平镇,石塘乡的朱家沟村并人沙滩镇。2004年3月1-31日,实施乡镇区域勘界及县市勘界联会。

2005年,全市为12镇(其中1个区级镇),41个乡,辖371个村民委员会,2268个村民小组,25个社区,73个居民小组,56.91万人。

12个镇:太平、旧院、罗文、河口、草坝、竹峪、大竹、白沙、官渡、黄钟、青花、沙滩。

41个乡:长石、茶垭、井溪、堰塘、固军、蜂桶、铁矿、白羊、曾家、花楼、长坝、秦河、鹰背、庙垭、大沙、魏家、柳黄、石窝、玉带、新店、永宁、虹桥、溪口、康乐、白果、临河、紫溪、庙坡、庙子、钟亭、八台、曹家、花萼、石塘、梨树、皮窝、中坪、丝罗、罐坝、石人、赵塘。

2006年,撤销临河乡,并入大竹镇。

2015年,石塘乡、八台乡、石窝乡撤乡设镇为石塘镇、八台镇、石窝镇。

2017年,铁矿乡、大沙乡、魏家乡、白果乡撤乡设镇为铁矿镇、大沙镇、魏家镇、白果镇。

2018年,井溪乡、长坝乡、鹰背乡、赵塘乡撤乡设镇为井溪镇、赵塘镇、长坝镇、鹰背镇。

2020年6月,设立古东关街道,将太平镇东城社区、新华社区、古马儿社区、燎原社区、裕丰社区、秦川社区、银铁社区、状元社区、鞠家坝社区、庙沟河社区、万兴社区、天马山社区、镇江寺社区划归古东关街道管辖。

撤销梨树乡、皮窝乡和茶垭乡,将原梨树乡、原皮窝乡、原茶垭乡磙子坪村和太平镇斑竹溪村、杜家坝村划归官渡镇管辖。将原茶垭乡李家沟村、老龙寨村、李家坝村、老洼坪村划归太平镇管辖。

撤销曹家乡、花萼乡,划归白沙镇管辖。撤销罐坝乡,将原罐坝乡罐坝场村划归青花镇管辖。撤销永宁乡、长石乡,设立永宁镇,原罐坝乡锅厂村划归永宁镇。

撤销石人乡、丝罗乡,原罐坝乡二郎坪村、烂祠堂村划归黄钟镇管辖。撤销堰塘乡,划归八台镇管辖。撤销白羊乡、固军乡,设立固军镇。

撤销庙坡乡,划归大竹镇管辖。撤销钟亭乡,划归白果镇管辖。撤销虹桥乡、康乐乡和溪口乡,划归竹峪镇管辖。撤销赵塘镇、中坪乡,设立黑宝山镇,原赵塘镇和原中坪乡青坪村、冯家河村、观音村、徐家坪村、大中坪村划归黑宝山镇。将原中坪乡吕家坡村划归大沙镇管辖。

撤销花楼乡,原花楼乡红星社区和苟家坡村、桅杆坝村、三堡溪村划归罗文镇管辖。原花楼乡董家梁村、花楼坝村、马鞍山村划归长坝镇管辖。撤销秦河乡、庙垭乡,划归河口镇管辖。撤销柳黄乡、新店乡。

2023年万源市辖1个街道、25个镇、5个乡:古东关街道、太平镇、青花镇、旧院镇、罗文镇、河口镇、草坝镇、竹峪镇、大竹镇、黄钟镇、官渡镇、白沙镇、沙滩镇、八台镇、石窝镇、石塘镇、铁矿镇、大沙镇、魏家镇、白果镇、井溪镇、长坝镇、鹰背镇、黑宝山镇、固军镇、永宁镇、蜂桶乡、曾家乡、玉带乡、庙子乡、紫溪乡。

目前辖1个街道办事处、30个乡镇,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6685人,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6亿元。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