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或许只在福建的山里头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2日 08:07 3 admin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或许只在福建的山里头

车子刚过闽侯收费站,雨突然就停了。

不是戛然而止的利落,是有人悄悄收了雨帘 —— 雨丝慢慢变稀,最后一缕挂在车窗上,风一吹就没了。我下意识踩了刹车,速度降下来的瞬间,突然看见前方的山:

不是高速上瞥到的 “背景板”,是裹着云的山。云像晒透的棉絮,松松软软搭在山尖,又顺着山坡往下淌,笼住半座山,只剩几棵松枝露在外面,像从云里伸出来的手。

以前总听人说 “福建的山有仙气”,我都当客套话。活了三十多年,见多了城市的霾、景区的人,早不信什么 “仙气”,觉得都是滤镜噱头。

可此刻盯着窗外,我发愣了。握着方向盘的手不自觉松了,连空调风都忘了调。

云在慢慢动,像老太太摇蒲扇的节奏。有时一团云顺着山坳滑到护栏边,突然停住,像探头看车里的人;有时几团云凑一起,把远山遮得只剩轮廓,像水墨画没干的墨痕。

我打开车窗,风裹着水汽扑进来 —— 有松针的清苦,有泥土的腥气,一下冲散了车里的咖啡味。

就在这时,我想起十年前的自己。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或许只在福建的山里头


那时候刚辞职,揣着几万块钱,想找个 “没人认识的地方躲一躲”。日子糟透了:加班到凌晨的方案被老板打回,谈了三年的对象说 “你太拼,我耗不起”,连便利店阿姨都问 “小伙子怎么总不笑”。

我觉得世界在跟我作对,想找个 “闭世” 的深山老林 —— 没有微信,没有 KPI,安安静静待着,等想通了再出来。

那时候也查过福建的山:武夷山、太姥山、冠豸山。攻略说 “山高林密,适合隐居”,可最后没去成。

怕山里没电,怕手机没信号,怕晚上有虫子?现在才懂,哪里是怕这些?是怕躲起来后,还是逃不过心里的慌。

车子继续往前开,云好像跟了我一路。

过尤溪时,雾变浓了。前方的车开了雾灯,红色尾灯在雾里晕开,像一串挂在云里的灯笼。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或许只在福建的山里头


我突然想起去年上海的同学会。老周说他辞了互联网工作,回福建老家开民宿,就在武夷山脚下。

当时我劝他 “别冲动,民宿不好做”,他笑说 “想每天醒来看见山,不想再盯电脑数据到天亮”。

那时候我觉得他傻,觉得 “向往田园” 是没吃过苦的矫情。可现在看着窗外的山雾,突然明白:不是他傻,是我把自己困在了 “必须要拼” 的执念里。

这些年我总在赶:赶方案、赶 deadline、赶别人眼里的 “成功”。以为跑得够快,就能把不开心、不确定甩在身后。

可刚才盯着山雾看,突然发现:我连眼前的云都赶不走。

它想飘就飘,想停就停,从不在乎我要去哪里,也不在乎我急不急。

就像十年前的执念:我以为 “闭世” 是逃开,躲进山里就不用面对生活的难。

可福建的山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这些山站了千百年,经历过台风、暴雨、战乱,从来不是 “躲”,是 “守”—— 守着山里的树,守着山脚下的村落,守着从中原逃来的人,给他们一块能种地、能安家的地方。

古代中原流民逃到福建,不是因为山 “能闭世”,是因为山 “能容人”:不高到望而生畏,不矮到一眼望穿,刚好挡住战火,又刚好种出粮食。

山雾也不是用来 “藏” 的,是用来 “护” 的 —— 护着山里的人,也护着人心里的那点盼头。

我突然脸红了。

这些年总把 “想躲” 挂在嘴边,其实是没勇气面对:怕失败,怕被人说 “你不行”,怕拼了半天,还是活不成想要的样子。

就像刚才看到山雾,第一反应是 “拍下来发朋友圈”,不是停下来好好看。

我连欣赏风景的时间都没有,连慢下来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 “闭世”?

车子过了沙县,雾渐渐散了。

山的轮廓清晰起来,能看见山脚下的稻田 —— 黄灿灿的,该快熟了。有个老农牵着牛走在田埂上,牛尾巴甩了甩,像在跟云打招呼。

我关掉了工作群提醒,把座椅往后调了点。第一次在高速上没急着赶路,就慢慢开,慢慢看。

突然想起大冰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是真的‘避世’,你逃得过城市的喧嚣,逃不过自己心里的热闹。”

以前不懂,现在懂了。

福建的山雾不是用来 “躲” 的,是用来 “照” 的 —— 照见我藏了十年的慌,照见我急着赶路时,丢了的 “慢慢看” 的温柔。

再往前开,太阳出来了。

阳光穿过云缝,洒在山尖上,把云染成金红色。我打开音乐,放了首老歌,风从车窗吹进来 —— 有山的味道,也有释然的味道。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