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脱下军装,我在烈士陵园普查文物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3日 10:56 3 admin

在时光长河里,有些日子特别有意义。2024年7月30日,建军节前夕,我加入海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队,开始从事文物普查。我,曾经穿着橄榄绿军装保卫国家的退役军人,现在成了文物普查员,幸运地参加这次意义重大的文化探寻,一段让人触动的旅程就这么开始了。

当知道这次普查地点是海阳市烈士陵园时,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以前,我穿军装保卫国家;现在,虽然身份变了,但还是在守护国家,不过这次守护的是历史记忆和先辈的荣耀。烈士陵园是无数革命先烈安息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写满了过去的波澜壮阔,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和奉献,在我心里,它特别神圣,不能被亵渎。

我和队友们带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这座庄严肃穆的陵园。清晨的阳光照在陵园的每个角落,常青的松柏像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脱下军装,我在烈士陵园普查文物

东南碑亭:北索格庄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抗战记忆

烈士陵园东南设置了碑亭。这里好像是历史的驿站,18通从各乡镇迁移来的纪念碑整齐地排着,每一座都像一位经历很多的老人,为大家讲述峥嵘岁月里的铁血故事。走进碑亭,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目光被一座六棱形的纪念碑吸引住了,它就是北索格庄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座碑高3.1米,最宽的地方0.38米。经过风吹雨打,碑身有了裂纹,就像岁月留下的伤痕,但它还是坚强地立着,守护着那段珍贵的记忆。碑身的六个面,分别刻着碑名“民兵殉国烈士纪念碑”、纪念词、烈士名录、落款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四日”,还有“海阳县武委会主任、县长、各救会、各协会等”。

碑上的纪念词就像一幅生动的画,把民兵们的勇敢无畏展现出来:“你们的武器是土枪土炮手榴弹,你们的精神就是干、干、干,敌人来了就打,敌人走了就种地,你们是勇敢顽强的民兵,是抗战生产的模范。”这些朴实又有力量的文字,画出了军民一起对抗外敌的壮观画面。我好像看到,在被战火烤焦的土地上,一群穿着粗布衣服、拿着简单武器的民兵,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跑来跑去,和凶狠的敌人拼命战斗;战斗完了,他们又回到地里,拿起锄头,为抗战生产出力。他们用普通的身体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用热血和生命保护了家园和乡亲。

为了准确记录碑上的每个细节,特别是那些因为时间久了有点模糊的字,我和队友们就像在和时间比赛的“考古队员”。我们一头扎进很多历史资料里,在发黄的书页里找线索;还向陵园的工作人员虚心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原来只在冷冰冰的文字里的民兵烈士,在我心里变得鲜活起来。孙明顺、姜元恩、李树梓……他们不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他们有的是家里的顶梁柱,有的是父母疼爱的孩子,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把自己的生死放在一边,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勇敢地冲向战场,用生命写出了一首首让人感动的英雄赞歌。他们的故事,像一道道明亮的光,让我更了解那段历史,也让我深深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像他们这样平凡又伟大的老百姓,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

烈士陵园山顶:海阳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巍峨精神

从东南碑亭出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陵园山顶爬。山路两边,松柏像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好像在小声地怀念先烈们。爬到山顶,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海阳抗日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修建,约30米高,占地近500平方米,像一个巨人,站在天地之间,让人觉得特别庄严,心里充满敬畏。

我抬头看着这座纪念碑,心里有很多感慨,敬意也越来越深。1942年冬天,日军集合了两万多兵力,对胶东地区进行了残忍的拉网式扫荡,想消灭我们的抗日力量。在这危险的时候,胶东军区16团、17团的战士们,心里装着对人民的忠诚,站了出来,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定,特别勇敢,在枪林弹雨中跑来跑去,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道打不垮的防线。战斗非常激烈,四百多个战士牺牲了,但他们成功救了六千多群众,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记住这些英雄烈士的伟大功绩,200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烟台市委、海阳市委主持修建了这座纪念碑,并于4月5日清明节的时候,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从那以后,它就成了后人怀念先烈、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地方。

我和队友们围着纪念碑,认真地采集数据。碑上每一个字,像一把把剑,穿过岁月的迷雾,把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好像能听到先烈们在战场上冲锋时的喊叫声,能体会到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坚定决心。站在山顶,往远处看,那一片片绿色的松柏,好像是先烈们的灵魂在守护这片土地。我恍然间仿佛穿越回战场,穿着绿军装,与战士们在战火中冲锋。这座纪念碑不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带着革命先烈们的高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记住历史、怀念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脱下军装,我在烈士陵园普查文物

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历史与精神的交融

海阳市烈士陵园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分成东厅和西厅,收藏着海阳人民在不同时期的勇敢抗争和伟大奉献。从鸦片战争开始,海阳人民就生活得很艰难,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海阳人民从来没低头,他们很顽强,多次反抗清王朝统治、封建军阀统治,还抗捐抗税。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想出了很多办法,到处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游击战这些灵活的战斗方式,和日军、伪军、顽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出了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三个全国民兵英雄,还有150多个胶东以上的民兵英雄、民兵模范,有三个“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五虎联防村”这些先进单位,海阳还得了“战斗模范县”的称号。解放战争时期,海阳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先后有1.6万多青年勇敢地参军,去前线打仗;8千多青壮年参加子弟兵团,跟着部队到处打仗;15.4万民工走了很远的路,全力支援前线,立了很多功劳,得到了“支前模范县”的荣誉。

我站在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前面,听着16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被他们深深震撼。他们是海阳英烈里的代表。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一点都不犹豫,一个接一个地站出来,勇敢地战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先烈的精神传下去、发扬起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新时代的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拼搏。

一天的普查工作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我拖着有点累的身体走出陵园。夕阳像金色的纱,轻轻地照在大地上,给整个陵园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回头看这一天的经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能从穿橄榄绿军装,到做文物普查工作,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出力,我觉得很荣幸、很自豪。这次在陵园普查,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深入了解革命先烈事迹的大门,让我更明白文物保护工作有多重要。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它们带着过去的记忆,把现在和未来连起来。通过这次普查,我特别希望更多人能走近这些文物,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记住历史,珍惜现在。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保持军人的坚强和执着,为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尽最大的力,让那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岁月里一直发光,永远不会消失。

文/海阳市博物馆 潘林川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