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3日 14:46 2 admin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西安老城西南角东起五味什字、西至甜水井的这段街巷叫五星街。看到这个名字可别多想,它与五星红旗无关,而是源于一次“文化抢救”的结果,那段历史比名字更有趣。


土地庙什字:一条街的“封神”往事


明清时期,此街西头曾有一座威震西北的“都土地庙”。这不是普通的土地庙,而是传说中统管西北五省土地神的“总部”,地位堪比“省级城隍”。它坐北朝南,矗立在十字路口,香火极盛,此街因此得名“土地庙什字”。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更传奇的是,这里曾是明代“反腐教育基地”。《西安通览》记载,明初为震慑贪腐,曾在土地庙什字对贪污官员实施剥皮实草的酷刑。所以,此庙不仅是百姓祈福之地,还是“廉政教育”的说法现场。


从土地庙到五星街:“文化改名”的意外


1966年,土地庙什字和粉巷、南院门、五味什字、东西梆子市街等统一被改名为“五星街”,意在打破“封建迷信”的旧名。多年后,其他街道陆续恢复原名,唯独“土地庙”因名字太“封建”被永久除名,“五星街”这个名字得以保留。


如今,老街坊还记得“土地庙什字”的旧称,但五星街早已不只是地名,它成了西安中西文化交汇的“活化石”。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五星街的高光期:一座教堂,三百年风雨


五星街最耀眼的建筑,莫过于五星街天主教堂,又称“南堂”。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意大利传教士马戴弟主持修建,是陕西天主教总堂。


这座教堂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外表是罗马式拱券结构,内部却藏着中式砖雕与纹样。当时是西安最高的建筑之一,17.45米的堂顶直指天空,仿佛要向这座古城宣告:信仰可以跨越山海!


但南堂的命运并不平坦。雍正年间曾因禁教被官府没收,卖给三户人家,直到1884年,才由教会收回并扩建。1960-1970年代,教堂又被西安糖果厂整体占用,十字架被拆,圣殿改成库房、车间,地面也按工厂需求重新铺设了下水管网。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正因为“糖库”身份,教堂才在特殊年代躲过整体被拆毁的厄运;1980 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归还教会,1991年修复完成。今天,教堂小广场地面还能看到当年西安糖果厂 定制的井盖,成为教堂劫后余生的甜蜜注脚。


更神奇的是,教堂院内曾立有一块唐代景教碑的复制品,真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这块碑记载了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基督教第一碑”。也就是说,五星街不仅有天主教的南堂,还藏着基督教最早来华的“通行证”。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玫瑰女校与修女:一条街的教育与奉献


五星街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西安近代教育的发源地之一。1920年代,意大利方济各会在土地庙什字创办了玫瑰女子中小学,从初小到高中一应俱全,老师多为修女。学校曾培养出不少才俊,学生手工作品还在亮宝楼展出。


1953年,学校被政府接管,玫瑰小学成为五星街小学前身,玫瑰女中改为西安市第九十一中学,现在身份是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东区。2005年,因五星街小学拆迁问题,17位修女遭到暴力殴打,震惊一时。这段历史,成为五星街记忆中最沉痛的一页。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一条街的双“进士IP”:宋伯鲁的夕阳红


宋伯鲁(1854—1932年)是陕西礼泉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点过翰林,做过御史,最厉害的是——他是戊戌变法时唯一连上三折、力主“改科举、办新学”的台谏官,连梁启超都夸他“言诸新政最多”。变法失败后,宋伯鲁被革职回乡,却并未躺平。


他人生最后10年,就住在今天五星街(旧称土地庙什字)路北“宋氏老宅”。1923年出任陕西省通志馆馆长,主持编纂《续修陕西省通志稿》;1931年省府举办首届书画大赛,79岁的宋伯鲁一幅行书技压群芳,拿下全场第一,成了报纸头条里“第一人中最老人”。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宋伯鲁是关学大师柏景伟的关门弟子,正宗关学正统传人。他和隔壁的意大利神父隔墙而居,一个代表关学余脉,一个象征西学东渐。每天清晨,宋宅墨香与教堂钟声同时溢出巷口,成为民国西安最奇特的文化“立体声”。


“双进士”的另一位是1903年进士、曾任省财政厅厅长的景凌霄,曾住土地庙什字21号院。在西安,一条小巷同时集齐两位进士,至今找不到第二例。


如今的五星街,早已不见土地庙的踪影,但教堂依旧屹立,钟声每周末准时响起。从土地庙什字到五星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转换,它们用三百年的时光,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文化与城市记忆的传奇。


十三朝印记: 五星街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