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新潮赋能“古城魂”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1日 11:44 2 admin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新潮赋能“古城魂”

通讯员 杨建义 卫世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新绛用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旅盛宴,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古城“静态展陈、单向输出”的刻板印象。该县用三重密码破解了古城文旅“有资源没流量、有流量没变现、有变现没品牌”的困局,揭开了历史古城火爆出圈的“神秘面纱”。

非遗活化+沉浸体验

新绛县绛州署衙景区内,国家级非遗“绛州鼓乐”点燃氛围。夜幕降临,皮影剧场暖光亮起,《嫦娥奔月》《薛仁贵征西》等剧目吸引游客驻足。“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皮影,现在仿佛站在唐宋的市井里看演出。”杭州大学生王雨桐的抖音视频记录下这一幕。署衙互动体验区,游客们在传承人的手把手教学下体验绛州木版年画印制。游客林先生和孙子一起印制了《天官赐福》,直言“这是今年最珍贵的国庆礼物”。

沉浸体验更是“让游客入戏”。《薛仁贵衣锦还乡》情景剧每日上演,游客扫码开启“穿越”,薛仁贵骑马踏雨而来。剧中“九六八宴席”(九冷六热八主食)顺势成了“网红”美食。“跟着剧情品美食”套餐直接带动餐饮收入增长,相关话题更是冲上大众点评“运城必吃榜”前列。

为了让“故事”传得更远,本地自媒体达人还开启多机位直播,最高峰时有10多万人同时在线,相当于把整个绛州署“搬”到了网友眼前。

红色赋能+科技加持

城隍庙前,一场“即兴快闪”温暖人心:文艺志愿者刚唱起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卖油糕的摊主就放下铲子加入合唱,穿汉服的姑娘用手机直播,路过老人跟着拍手,雨丝里的歌声越聚越响。“原以为下雨没人来,没想到来了好几百人。”新绛县文化馆合唱队队长文春明满是惊喜。这场“不期而遇的感动”不仅被央广网报道,更收获超50万阅读量。

贡院巷的红色巡游,上演了“三代人的爱国课”,3支队伍举红旗边走边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比在家讲爱国故事更有力量。”游客高先生激动地说。

晋南地区最大的民间收藏馆——富荣收藏馆里,十万余件革命文物成了“沉默的讲解员”:光村地下党用过的枪支、抗美援朝时期的木质担架、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每一件实物都比书本更有冲击力。

针对习惯“手机在手”的年轻游客,新绛用科技为体验“减负加分”:绛州署景区无需纸质票,扫码就能生成带个人照片的“电子通关文牒”;智能导览桩,手机一碰就能听不同朝代的署衙故事,还能切换“儿童版”趣味讲解。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反哺”:通过分析线上直播观众停留时长、线下游客打卡路线,新绛实时调整项目——发现皮影戏观众多为亲子家庭,便加开“儿童互动场”;见“电子通关文牒”转发量大,就新增“朋友圈集赞换非遗小礼品”活动。

本土造血+长效运营

很多古城都面临“核心景区挤爆、周边区域冷清”的困境,而新绛早早规划了“一核两翼”(古城核心+汾南汾北两翼)的全域格局,串联起五大A级旅游景区、12处国保单位,让游客“来了不只是看一个点,而是逛一片区”。假期里,这种格局的优势尽显:当绛州署衙景区挤满看鼓乐、看情景剧的游客时,汾北光村的澄泥砚工坊里,游客正跟着匠人学习制坯;汾南稷益庙的壁画临摹体验区,大人和孩子在数字临摹板上复刻明代壁画的色彩;周边的温泉小院,也推出了“非遗美食+温泉”套餐。

新绛文旅场景中,“本地人做本地事”的画面随处可见:绛州鼓乐表演者是土生土长的新绛人,农闲排练、节假日演出;非遗体验区教学者均为本地传承人,教技艺时还会讲“新绛故事”;景区“网红摊主”也以本地商户为主,卖油糕的阿姨、做剪纸的大爷,都能熟练介绍“新绛老味道”。

“以前觉得文旅是‘外人的生意’,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手艺、故事就是最好资源。”参与鼓乐表演的村民赵师傅满脸自豪。新绛县通过“景区+合作社+农户”模式,既解决文旅项目“本土化”问题,又让当地人共享红利,形成“人人是宣传员、家家是参与者”的良性循环。

为避免“国庆过后就冷清”,新绛县提前布局“长效运营”:推出“非遗月度主题”;将《薛仁贵衣锦还乡》改编为“轻量化版本”;联合本地学校打造“研学课程”,让红色故事成为学生“课外实践课”。

“流量是暂时的,品牌是长久的。”新绛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这个假期的文旅盛宴,新绛县交出的不仅是亮眼“流量成绩单”,更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古城活化方案”——以体验为桥、文化为魂、本土为根,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