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文旅+百业” 共绘新前景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1日 13:19 3 admin

东南网10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彭辉 谢赟星)

“文旅+百业” 共绘新前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拂过三坊七巷的马鞍墙,游客逐渐涌入坊巷,或着“三条簪”服饰打卡“爱心树”,或进古厝看演出、品国潮;午后,阳光透过枝叶,游客泛舟白马河,赏景听曲;夜晚,华灯映照人潮,海鲜自选火锅热气蒸腾……福州鼓楼,以古今交融的活力、推陈出新的玩法,吸引全国人气。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鼓楼区5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55.68万人次,同比增长6.9%。而今年上半年,鼓楼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693.83万人次;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46.51亿元,两项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鼓楼做好人气聚集、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三篇文章”,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发展双赢,以景城一体激活百业发展。今年2月,鼓楼区上榜2024年度福建省县域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名单。

老建筑吸引新潮流

国庆中秋假期,位于鼓楼区文儒坊16号的《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游客爆满。剧场运营负责人徐丹婷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剧场是《唐朝诡事录》IP全国首个落地在历史文化街区的项目。VR体验区设置在古厝第三进,1∶1真实还原剧中场景,无论是宫殿、街道还是案件现场,代入感极强。”徐丹婷介绍,为了增强互动性和参与度,项目还通过真人扮演角色,引导玩家身临其境参与“探案”。自2024年10月1日开业以来,该剧场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万人次游客体验。

来三坊七巷,不只看名人故居、“打卡”爱心树、吃鱼丸肉燕,还有古厝沉浸式剧场的新体验。目前,三坊七巷通过活化利用文物建筑,推出《雀起无声》《最美的茉莉花》等沉浸式演出2000余场。

踏入南后街的“山海福厝”国潮生活馆,人头攒动,“三条簪”“爱心树”“佛跳墙”等福州热门IP文创琳琅满目。游客在选购文创产品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闽都文化风情。

鼓楼区文体旅局局长朱嘉希说,目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含未定级),如何利用好是思考重点。“精选业态尤为重要,既要符合文旅发展方向,又要兼顾游客对历史文化的感受体验。”朱嘉希介绍,鼓楼区出台《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等长效机制,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规范承租运营方对文物建筑的日常维护行为,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需保留一定空间来展示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小空间生成“大”项目

白马河畔,弦音流转,水袖轻舞。

水岸舞台正在上演《梁祝·十八相送》经典唱段,唱的是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三载后离别送行的情节。福建芳华越剧院花旦汤婉莹唱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这句时,手指方向正好指向前方白马河岸上的两只白鹭,这种实景演绎让观众看到了唱词里的风景,别有风味。

今年4月,鼓楼区牵头联动福州水务集团、福建芳华越剧院,试点打造水岸联动演出场景,开启“游船+越剧+市集”新玩法。游客沿西湖—白马河航线泛舟,一路可赏廊桥、观水鸟、看灯光秀,还能在途经芳华越剧院时,临停赏越剧。

“试点反响不错,不仅提升了内河游的文化品位,又将市民游客引入越剧院。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常态化舞台搭建,计划在白马河沿线芳华越剧院旁的桂芳桥头打造临水舞台,将经典剧目搬到水岸场景中。”福建芳华越剧院副院长卓恒说,常态化临水舞台启用后,将献演《盘妻索妻》《红楼梦·读西厢》《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越剧。

通过省市区资源联动,鼓楼实现了在“寸土寸金”的地盘内生成“大”项目、好项目的目的,推进文旅消费提质增效。2024年鼓楼区新落地文旅项目9个,新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怡山文创园)、文旅部首批技术创新中心(票付通)各1个。同时,携手福州市名城公司、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主题展演等文旅活动200余场。

“文旅+”激活新消费

9月9日,福州地铁商业新空间“南门厝边”亮相。该空间位于地铁南门兜站,通过融入多元业态、潮流文化、艺术人文与夜间经济等元素,激活南门兜站区域的商业氛围。“项目空间紧邻鼓楼三山两塔一水,致力于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新趣生活’,覆盖从日常餐饮到便捷购物的多元场景。”朱嘉希说。

“文旅+商圈”,放大溢出效应,带旺周边服务业。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游客向周边东街口商圈、达明美食街、香格里拉八匚汇辐射,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焕新升级的达明美食街,2024年底开业至今累计营收超1300万元;福州首个东方美学艺术市集落地雅道巷,吸引人流量超500万人次;今年5月引进“谷子店”的大洋百货负一层,成为福州二次元文化消费新地标。东街口、熙街口商圈2024年营收近220亿元,实现“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

从文旅到“文旅+百业”,鼓楼区推动文旅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以“文旅+非遗”“文旅+温泉”“文旅+研学”“文旅+演艺”“文旅+游戏”“文旅+低空”等主题,进一步挖掘文旅经济增长点。近一年来,仅“三条簪”非遗项目,就带动相关业态营收超800万元。

2024年,鼓楼全区规上文化企业数量271家,总营收近400亿元,居全市首位。

“下阶段,我们将持续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文旅经济建设‘鼓楼样本’。”鼓楼区副区长余宁辛表示。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