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3日 09:03 1 admin

金秋清晨,峰峰矿区响堂山森林公园迎来首批晨练的市民。太极拳爱好者悠然起势,登山的人们沿步道拾级而上。举目四望,满山苍翠——这座曾因无序开采而遍体鳞伤的废弃矿山,已悄然蝶变为城市的“绿色氧吧”。如今的峰峰,正以产业蝶变、生态重生、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走出一条资源型老工矿区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

游客在峰峰矿区龙洞珠泉景区游览。

产业转型:坚定迈向“绿富同兴”

近年来,峰峰矿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污染治理,统筹推进结构调整、产能压减、燃煤控制、企业治理和扬尘抑制,推动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全省率先完成产能压减的区域,该区将14家焦化企业整合为2家,7家钢铁企业整合为1家,实现了从“烟囱冒黑烟”到“厂房披绿装”的根本转变,企业的环保投入也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

河北新彭楠焦化有限公司的转型是其中一个缩影。公司建成的年产251万吨焦化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烟气除尘工艺,通过阵发性与连续性排放烟尘治理技术,确保烟尘零外泄。今年8月,山西辉能科技中标的无组织粉尘治理项目,以超高负压直接吸走粉尘与散落物料,既杜绝二次污染,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实现TSP粉尘监控值压减,达到超低无组织控制与绩效分级创A要求。

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

白鹭在峰峰矿区滏阳河畔栖息。

生态蜕变:从“矿区伤疤”到“鸟类天堂”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使峰峰矿区成为鸟类繁衍生息的乐园。今年,77岁的摄影爱好者杨元杰格外欣喜:他在滏阳河铁路桥、滏临大桥下先后拍摄到红尾水鸲,还记录下北红尾鸲、冠鱼狗、绿头鸭等珍稀鸟类,是近年来收获最丰富的一年。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提升,成为全区生态向好的直观印证。

数据记录着改变:去年全区优良天数达244天,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仅12天。在水生态修复方面,该区通过落实“河长制”推进“两河”“两渠”治理,实施滏阳河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2024年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其中滏阳河九号泉断面连续多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

矿山修复:“三山同治”重塑绿水青山

峰峰矿区强力推进露天矿山、荒山、煤矸石山“三山同治”,将修复链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打出“矿山减量化、开采规范化、修复多元化”组合拳。目前,全区矿山数量从50个减至9个,大中型矿山占比提升至71%,“生物+工程”“修复+旅游”等模式落地生根。

2024年,该区完成各类营造林1.7万亩,受污染耕地与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17座煤矸石山基本完成修复治理,1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生态整治初见成效,50多处公园、游园点缀城乡,往日的“矿痕”已被盎然“绿意”全面覆盖。

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

在河北新彭楠焦化有限公司数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密切监测生产线实时数据,精准管控备煤到出焦全流程工艺。

民生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峰峰矿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就业、就医、养老等群众关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2024年,全区民生支出30.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7%,高标准完成26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

在和村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78岁的齐兆林老人每天与朋友们练习八段锦、打太极拳,生活安宁惬意。峰峰矿区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创新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盘活基层卫生院资源,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颐养乐园”。同时,常态化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搭建就医“云平台”,构建“心电一张网”等服务体系。2024年,完成3家京津冀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乡村振兴同步稳步推进,全区所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城镇就业6837人,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12公里,成功打造14个省级和美乡村。

文旅融合: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峰峰矿区文旅产业注入蓬勃活力。滏河源、元宝山、滏口陉、黑龙洞等山水地质资源,与磁州窑、响堂山石窟等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吸引了大量游客。滏源里磁州窑文化创意街区火爆开街,曾经闲置的老厂房变身人气鼎盛的新地标;新市区火车站焕新亮相,成为热门打卡点。2024年,全区接待游客56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16%。

在生态修复中,峰峰矿区注重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一处长约600米、高约25米的大型山体浮雕,成为废弃矿山修复的最佳注脚:这片山体曾是基岩裸露、砾石遍野的矿脉,修复过程中,矿区将山体治理与磁州窑文化巧妙融合,精心雕琢成大型浮雕,使废弃矿脉化身为“露天艺术馆”,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行走在今天的峰峰矿区,绿意盎然的公园、游人如织的景区、热闹非凡的文化街区,无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从“黑色”到“绿色”的深刻蜕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生态环境改善,再到民生福祉提升,峰峰矿区将继续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速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将转型发展的勃勃生机,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片曾经饱受环境创伤的老工矿区,真正实现了“披绿生金”,焕发出新时代的璀璨光彩。

通讯员 李栋文/摄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