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4日 00:19 6 admin

江西大觉山、龙虎山、葛仙山三山行是2025年记者出行的又一次愉快的旅游经历。2025年10月14日18:50,我随由北大荒旅行社组织的黑龙江兵团战友们江西三山游,从丰台火车站登上D137次列车开启为期十天的行程。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南昌八一大桥(摄影:冯赣勇)

10月15日7:57,D137次列车经过一夜的行程,提前四分钟抵达南昌火车站。对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来说,我有着深厚的感情。粗算起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经差不多第十次来到这座英雄的城市。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南昌站(摄影:冯赣勇)

在领队北大荒旅行社李伯英总经理带领下,北大荒的兵团战友们走出车站,受到了已先期到达的北大荒知青享老旅游联合会核心组成员,也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耿和平与地接社华夏国际旅行社江西分社副总李建华、计调余珊珊及地接导游汪妹剑的热情欢迎。大家乘上九江联鑫旅游刘雍师傅驾驶的大巴车,前往首个景点:竹桥古村。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导游汪妹剑与刘雍师傅(摄影:冯赣勇)

途中导游汪妹剑绘声绘色地开启行程的讲解。小汪看上去就是个十分干练的小姑娘,不仅形象端庄,而且知识渊博,听着其精彩的行程介绍,令大家对此次行程充满了期待。当日10:35,江西行三山行团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南昌站抵达竹桥古村。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导游汪妹剑讲解(摄影:华子)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距县城北十公里。竹桥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唐五代时,余克忠被封为敦武校尉,驻扎在江西上幕镇,其后人余文隆于元末在此定居,后人尊余克忠为竹桥余氏始祖。道光二十三年,余氏后人余恒将村名由“祝乔”改为“竹桥”。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竹桥村牌坊(摄影:冯赣勇)

这座古村面积约2.8平方千米,俯瞰形似一柄巨扇,现存109幢明清建筑,均为青砖灰瓦的赣派建筑风格。村中有总门楼、上门楼等4座门楼,文隆公祠、镇川公祠等5座祠堂,还有品字三井、七星伴月塘等特色建筑。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竹桥村村口(摄影:王珏)

漫步进入竹桥古村,仿佛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线装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团友们从游客中心乘坐电瓶车,穿过300米长的九曲桥,眼前便是古村总门楼。这座明初始建的门楼,曾是全村的安全屏障,如今成了时光隧道的入口。阳光斜照在咸丰年间的捐资碑上,脚下的青石光滑如镜,仿佛能照见昔日挑担吆喝的乡民、背着书箱的学子。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竹桥村门楼(摄影:冯赣勇)

走进村里,“品字三井”格外引人注目。这三口井建于康熙、乾隆、道光三朝,外圆内方如铜钱,寓意着经商、为官、做人都要有品德。继续前行,七星伴月塘如诗如画。七口小塘围着一轮“月亮”,像北斗追星,塘边的老樟树,叶子飘落水中,似一句悠然的诗。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品字三井(摄影:冯赣勇)

文隆公祠是余氏家族的“家族档案馆”,明代木柱泛着温润的光泽,诉说着家族从南宋迁居至此的源流。中门楼地上嵌着一块刻有“人本”的石板,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十家弄、八家弄两条巷子如迷宫般交错,两侧高墙耸立,砖雕精美绝伦,“松鹤延年”“渔樵耕读”等图案,每一块砖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竹桥村留影(摄影:汪妹剑)

苍岚山房建于乾隆年间,白天是学堂,夜里是印刷厂,还兼具社交功能,可谓是古代的“多功能场所”。门额“拜石”,有着米芾同款“石头控”的传说,多的那一点,是给顽石点的朱砂美人痣。上门楼门楣上的“谏草传芳”四个大字,诉说着余氏先祖直言进谏的耿介风骨。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竹桥村街巷(摄影:冯赣勇)

步云公祠曾是红十一军军长周建屏建立农村革命委员会的地方,如今布展成将军堂,纪念着那段革命历史。仲和公祠则化身陆九渊思想展馆,这位“心学”先驱的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仿佛仍在厅堂回响。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将军堂(摄影:冯赣勇)

漫游竹桥古村,没有喧嚣的商铺,没有网红奶茶店,只有宁静的青石板路、古老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古人的智慧。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村中池塘(摄影:王珏)

与此同时,竹桥古村还是中国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此外,古村还蕴含着丰富的耕读文化、商帮文化等,处处彰显着先人的智慧。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金溪宗祠(摄影:冯赣勇)

如今,竹桥古村景区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展示名人名产业文化等,电视专题《爸爸去哪儿》等节目也曾在此录制,从一个侧面也扩大了该村的影响力,故此,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色地标导示牌(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竹桥古村的观光,团队在抚州福当家饭庄用过午餐后于当日下午13:50,来到当天的第二个景点:红色后龚旅游区参观瞻仰。这里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区。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一军司令部旧址(摄影:王珏)

景区完整保留了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部(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部)旧址、中央红军无线电队旧址、中央红军三人指挥小组军事会议防空洞旧址,还有周恩来旧居、朱德旧居、王稼祥旧居及红军洞、红军井、红军标语等。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村中古障树(摄影:冯赣勇)

追溯历史,1933年1月,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率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军团进入金溪,将司令部设在后龚村,并在此指挥了金溪战役。金溪战役是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先声战,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多旅,击溃3个多师,俘虏4000余人,对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走进后龚村(摄影:冯赣勇)

车行江西东丘陵间,成片的稻田与苍翠的林木交织成画,循着“红色地标”的指引,我们抵达了江西抚州金溪县合市镇后龚村。这座隐匿于绿水青山间的古村,不仅有着明清古建的温婉底蕴,更因一段烽火岁月的印记,成为承载红色记忆的精神家园。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文物保护碑(摄影:冯赣勇)

踏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重修的仿古门楼,“红色后龚”四个鲜红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两侧“峥嵘岁月传薪火,红色基因永传承”的楹联,瞬间将人拉回那段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夯土墙、青石板路、马头墙民居错落有致,墙面上留存的“红军万岁”“打倒反动派”等褪色标语,虽历经八十余载风霜,仍清晰可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坚守。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龚氏宗祠(摄影:冯赣勇)

后龚村的核心红色遗址,集中在村中的古祠堂与民居群中。我们首先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龚氏宗祠,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保留着典型的赣派古建风格。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悬挂的历史图片(摄影:冯赣勇)

推开厚重的木门,屋内陈设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一张长条木桌旁,摆放着几把简陋的木椅,墙上悬挂着红军作战地图的复制品,墙角的马灯、水壶、公文包等文物,无声还原了1933年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在此运筹帷幄的场景。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军雕像群(摄影:冯赣勇)

穿过宗祠后院,便是红军临时医院旧址。这座不起眼的民房内,陈列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担架、草药罐、绷带等医疗用品,墙壁上隐约可见的暗红色痕迹,相传是救治伤员时留下的血迹。当年村民们主动腾出房屋作为医院,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粮、采药、护理伤员,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色后龚合影(摄影:汪妹剑)

在红色文化展馆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系统展现了后龚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色后龚牌坊(摄影:冯赣勇)

从红军进驻时的军民同心,到战役打响时的浴血奋战,再到如今的红色传承,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参观瞻仰这里,不仅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而且还使人们深入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红色文化之旅。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红军时期用品(摄影:冯赣勇)

江西三山行的首日行程可谓丰富多彩,结束了红色后龚景区的瞻仰,下午15:15,团队来到资溪面包文化园参观。这里是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一处以面包为主题的3A级景区,它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资溪面包文化园(摄影:冯赣勇)

走进面包文化园内,空气中弥漫的面包香甜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人们深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充满欧式风情的建筑,白墙红瓦,尖顶的钟楼,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小镇面包坊。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走进面包园展室(摄影:王珏)

走进文化园内部,宽敞明亮的大厅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面包模型,栩栩如生,仿佛刚出炉一般。大厅一侧的面包文化展示区,陈列着各种与面包相关的物品。古老的木质面包模具,带着岁月的痕迹,好像还留着往昔面包师傅们的温度;不同时期的面包包装纸,色彩斑斓,见证了资溪面包产业的发展与变迁。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面包体验区留影(摄影:冯赣勇)

沿着走廊前行,便来到了面包制作体验区。这里设备齐全,专业的烘焙师热情地指导游客制作面包。走出体验区,不远处就是面包品尝区。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资溪面包,有经典的法式长棍面包,酥脆外皮包裹着柔软内心;有甜美的奶油小面包,奶油细腻,入口即化;还有特色的肉松面包,咸香的肉松与麦香的面包完美结合,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面包房内一角(摄影:郭三梅)

资溪面包文化园之旅,不仅是一场美食的探索,更是一次对资溪独特面包文化的深入领略。在这里,面包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江西旅游:从竹桥古村到红色后龚行(图)

大觉山国际酒店(摄影:冯赣勇)

江西行团队圆满结束了首日的观光后于下午16:00,抵达入住的大觉山国际大酒店。这里位于江西省资溪县大觉山国家景区内。入住在此,游客能感受到浓郁的宋代文化气息及现代化高端奢华。客房面朝人工沙滩湖景、特色温泉,风景优美,翌日,大家将开启大觉山之旅。(图文:冯赣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