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24日讯当泰山的秋叶染红十八盘的石阶,大宋不夜城的灯火点亮东平湖畔,足球健儿的身影跃动在体育中心赛场,古今文旅场景交相辉映,十月的泰城人流客...
2025-10-26 0
近日
《云岭之窗》杂志社发布文章
《生态智慧典范:元阳哈尼梯田》
聚焦元阳哈尼梯田
展现其生态智慧与文化魅力

一起来看原文
↓↓↓
生态智慧典范:元阳哈尼梯田
云南省水利厅
在云岭之南,哀牢山腹地,有一片被水浸润了千年的土地——元阳哈尼梯田,2025年9月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遗”殊荣的“三冠王”。元阳哈尼梯田是活态的农耕文明博物馆、卓越的生态工程典范、和谐的文化共生样本,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金秋时节的元阳哈尼梯田。 胡彦辉/摄
永续生态循环
水,是哈尼梯田的灵魂,是贯穿千年生计的命脉。哈尼人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出了一套举世无双的生态循环系统。
山顶的茂密森林是天然的绿色水库,涵养着涓涓细流。行走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森林中,但见古木参天、蕨类丛生,厚厚的苔藓如海绵般吸附着空气中的水分。每年雨季,原始森林能够截留大量降水,缓缓释放出清泉,成为梯田永不枯竭的水源。

元阳梯田与哈尼山寨。刘建华/摄
山腰的村寨在云雾间若隐若现,是人类的生活空间。哈尼人巧妙地选择在此处,正好位于森林水源与梯田之间,便于管理水资源。传统的蘑菇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而下方的万千梯田,则是哈尼人塑造的大地艺术。梯田沿着山势蜿蜒,堪称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观。水流汇入红河,蒸发形成降雨,再度回归森林,实现一个完美的生命循环。
这一系统不仅解决了山区农业的水源问题,还实现了生活、生产、生态的有机统一。

哈尼梯田。朱昆生/摄
科学灌溉智慧
哈尼人的灌溉技术堪称古代水利工程的活化石,他们采用“无坝引水”的方式,顺应山势地形,让水依着自然的脉络自由流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开挖了数以万计的水沟,这些水沟纵横交错,上满下流,排灌顺遂。
最具特色的是“木刻分水”。哈尼人通过一条刻有不同槽口的木杆,公平而精确地分配每一股水流。每个村寨、每户人家都能获得生存必需的水资源,又不会过度取用。这种分水方式体现了“平均共享”的水资源管理智慧,既保证了公平,又确保了可持续性。

三口分水木刻。图源:“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水力冲肥”更是哈尼人的独特创造。村寨建在梯田上方,人畜粪便通过水沟自然输送至田间,既解决了高山运输肥料的难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又环保,堪称古代生态农业的典范。
“竹笕引水”则展现了哈尼人利用自然材料的智慧。用竹子做成的水笕跨越沟壑,将清泉引入田间。这些传统技艺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完全依靠重力自流,是真正的绿色技术。

2025年5月2日,在云南省红河县甲寅村“开秧门”仪式上,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沿着田埂踏歌而行。
活态文化传承
水,已经深深融入哈尼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基因。在哈尼族的文化体系中,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文化之脉、智慧之流、信仰之基。“昂玛突”节祭祀水神,“开秧门”仪式祈求风调雨顺,这些传统活动蕴含着对水的敬畏之情,更在世代相传中强化了人们的节水意识和水生态保护理念。
更为难得的是,哈尼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每个村寨都设有赶沟人,负责沟渠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还有守林人,世代守护着山顶的水源林。这些角色通常世袭传承,保证管理经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哈尼人通过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用水纠纷,维持着用水秩序的和谐稳定。

历经千年沉淀的元阳哈尼梯田灌溉体系,集灌溉、防洪、生态保护于一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龙俊/摄
生态价值启示
这片被水浸润的古老梯田,犹如一部永续展开的生态教科书,提醒着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宝贵财富;传统智慧不是过时的遗产,而是启示未来的明灯。

村寨梯田相得益彰。杜创华/摄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范例,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重要遗产,将继续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农业与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元阳经验”。保护元阳哈尼梯田,不仅是保护一片风景,更是保护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社
责编:李巧芳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相关文章
鲁网10月24日讯当泰山的秋叶染红十八盘的石阶,大宋不夜城的灯火点亮东平湖畔,足球健儿的身影跃动在体育中心赛场,古今文旅场景交相辉映,十月的泰城人流客...
2025-10-26 0
徐振宇 自贡融媒记者 兰艳近日,在秋雨浸润下,荣县穹窿地貌间的火棘迎来最佳观赏期。一串串鲜红的火棘果实挂满枝头,在雨雾缭绕的浑圆山峦与深邃沟壑间格外醒...
2025-10-26 0
这个秋天,呼和浩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国庆中秋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56.8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3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
2025-10-26 0
位于浙江仙居的神仙居景区,有一处“网红”景点“佛影莲韵”,游客可站在莲花石座中,以919米高的观音峰为背景,拍出水天一色的“大片”。为缩短游客排队时间...
2025-10-26 0
忻州市,是一片受到自然与文化双重滋养的土地。近年来,忻州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主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不仅让千年文化资源焕发新...
2025-10-26 0
报!汉口江滩2期的芦苇荡开花了一簇簇、一朵朵,由紫转白远观白茫茫似雪这是水乡泽国的秋日浪漫据文旅君现场目测最热门观景点位——观芦栈道附近芦荻花初开3-...
2025-10-26 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 通讯员 黄超)近日,“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发布,长沙市雨花区首次进入全国三十强,...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