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天眼关注】文化消费添彩贵州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7日 08:12 2 admin

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有人沉醉于展厅,在艺术的漫漫长河中与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有人奔赴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唱会,在沉浸式的音乐海洋里尽情释放情感。

贵州,在这幅宏大的文化图景中,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创新活力,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文化消费在贵州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不仅成为激发创新创造的“催化剂”,更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7月,贵州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提出通过3年努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演艺市场,打响“贵州好戏”品牌。

这一举措,在贵州的文化领域激起层层涟漪,为贵州文化消费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旅市场澎湃活力正被深度激活。

一张票根引客来 演艺市场供需两旺

一张票,能牵动无数人奔赴一座城的脚步。

今夏,在二十多度的宜人气候中,贵阳星光熠熠:“等枝桠成繁花·十个勤天”巡回演唱会贵阳站在奥体中心上演,《果敢》《醒来吧少年》等歌曲引发万人大合唱;同一时间,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内,“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摇滚场次嗨翻全场,回春丹、二手玫瑰、许巍等音乐人激情演绎,让外地歌迷感慨不虚此行。场馆周边酒店预订量随之激增。

【天眼关注】文化消费添彩贵州

“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摇滚场次嗨翻全场。

而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内,用全息影像还原长征场景,让历史不再是课本文字。自2023年10月试运营以来,它已演出超10000场,接待超120万人次,还斩获10余个奖项,成为红色文旅新标杆。

同时,煎蛋艺术空间等演艺新空间兴起,轻松氛围满足年轻人“想参与、被看见”的需求。本土孵化的Z纪元音乐节,7年间从西南走向华东、华南,单IP覆盖超50万观众。“以前来贵州看风景,现在专为演出而来”,不少外地乐迷如此感叹。

作为贵州演艺名片,《多彩贵州风》自2006年开演,历经5次改版,演出超5500场,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用歌舞展现贵州魅力。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贵州深耕演艺市场、锁定年轻群体需求的布局,让“为一场演出赴一城”成为常态。

文化舞台多元绽放 消费活力持续升温

2025年上半年,贵州文化消费市场以“多元绽放”为底色,传统与潮流交融、科技与非遗共生,各类文化场景持续升温,彰显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潮流演艺成为贵州文化消费的热点领域,掀起了一场场城市文化狂欢。“黄小西”T²音乐与艺术节以“色彩嘉年华”打造限定视听盛宴,QQ音乐巅峰音乐节汇聚陈楚生、NCTDREAM成员等嘉宾,在观山湖公园上演山水与音乐的碰撞。6月末的Umeet遇见・蓝莓音乐节更集结薛凯琪、魏晨等众多艺人,在多彩贵州城掀起连续两日的音乐热潮,一场场演出吸引省内外乐迷专程奔赴,带动周边消费联动增长。

【天眼关注】文化消费添彩贵州

荔波瑶山古寨升级的实景演出《瑶山・瑶人》2.0版本。

文旅融合与非遗活化开辟消费新场景。荔波瑶山古寨升级的实景演出《瑶山・瑶人》2.0版本,将白裤瑶猴鼓舞等非遗元素与现代光影技术结合,五一期间上座率达90%,观演游客同比增长2倍。当地同步打造细话歌传承工作坊,开发瑶浴包等文创产品,通过抖音小店实现“非遗 电商”转化,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65%,让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消费。

多元场景与特色内容的共振,让贵州文化消费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升温,既释放了内需潜力,更让本土文化在市场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数据显示,贵州省艺术表演场馆相关消费同比增长255.5%,文化投资类消费的上扬成为市场鲜明特征。

科技赋能夜间经济 夜游体验升级焕新

“就是为了一睹世界第一高桥而来,站在这里真的太美了。”重庆市民张袁余说,峡谷高桥在水幕秀里绽放新姿。

2025年,贵州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画笔,为游客打造了兼具沉浸体验与文化深度的假日文旅盛宴。

【天眼关注】文化消费添彩贵州

云端之上的花江峡谷大桥。

安顺黄果树陡坡塘景区推出《再回西游》沉浸式实景剧,依托86版《西游记》经典IP,运用裸眼全息投影、AI交互与机械装置,让游客化身“取经人”穿梭于虚实场景中,“五一”期间场场爆满,带动景区游客同比增长22.3%,旅游综合收入达1.33亿元。贵阳天河潭景区的无人机烟花光影秀同样惊艳,2025架无人机携烟花升空编织动态画卷,单场吸引近3万人次,配套的VR剧场、机器狗巡游等5G体验项目,带动景区收入增长35.29%。

城市科技盛宴点亮夜间消费版图。5月,贵阳科学城太阳湖滨河公园上演“爽爽贵阳・低空启航”活动,20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画布,勾勒甲秀楼、大数据符号等3D图案,搭配飞行主题音乐会与水上火壶特技,更设共享无人机体验区,实现“科技观赏 互动参与”双重体验。铜仁中南门古城则将传统傩戏与现代科技结合,机器狗参与的巡游表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今碰撞,成为夜间打卡热点。

科技赋能让非遗与红色文旅焕发夜间活力。乌江寨的非遗打铁花表演后,300架无人机与烟花同步升空,变换“时空之门”等造型,带动景区夜间客流增长显著。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夜间开放时段,全息影像与AI交互技术还原长征场景,让红色教育在夜色中更具感染力,成为亲子夜游热门选择。

从演艺引流到文化多元,再到夜间经济升级,贵州正以政策为引、市场为基、创新为翼,持续释放文旅魅力,让“贵州好戏”不仅能吸引“流量”,更能留住“人心”,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