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3日 04:45 3 admin

十月的三亚,骄阳把天空烤得湛蓝如洗,海榆西线旁的保平村却藏着一片清凉世界。踩着被岁月磨得温润的青石板穿巷而过,犬吠声从老宅深处传来,木瓜树在院墙内探出头,熟透的莲雾坠在枝头,果香混着花香漫过百年门楼——这座藏在三亚崖州的古村落,正用最鲜活的烟火气,诉说着跨越千年的传奇。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保平村的故事,要从唐代的“毕兰村”讲起。那时的这里还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因宁远河穿流而过,成了官宦谪贬的落脚处,唐代名相李德裕便曾在此留下足迹。后来洪水冲毁村落,迁徙的村民在旧址北侧重建家园,取名“保平”,寄寓着世代平安的祈愿。上天似乎格外眷顾这片土地:东面龙溪源自铁炉塘,西面凤水出自凤岭,两条河流绕村而过,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恰似神龟腹地,让保平成了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村口那几棵需数人合抱的酸豆树,已在此伫立千年,见证着村落的兴衰更迭。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走进村子深处,0.2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40余座明清古宅连片而建,这便是海南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不同于北方大院的恢弘,保平古宅藏着应对热带气候的生存智慧:屋顶“一剪三坡三檐”的设计,延伸的屋檐既能遮挡烈日,又能防止暴雨溅入屋内;屋内二层的木质隔板,是雨季存放粮食家具的“防潮仓库”,让这些老宅在台风与多雨天气中安然度过数百年。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陈家宅的雕花梁墩上,龙凤麒麟图案仍清晰可辨,神龛雕刻堪称“崖州之最”;张家宅已变身历史文化馆,三院两进的格局里,姓氏谱与风物志诉说着家族变迁;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最特别的当属何家宅的“明经第”门楼,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随意修建的——必须家中有贡生且品行端正才能获批,而保平村历史上这样的门楼仅有三座。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清代贡生何焕的事迹至今在村里流传:他不仅严治乡中赌博盗贼,饥荒年还自费从商船购粮赈济,去世后后人在村后立碑,“三只碑山”的地名便由此而来。2015年,这座宅院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时连瓦当都以残存的原件为模板复刻,力求保留原貌。“保平多贡生”的美誉,在史料中有着确切记载:明代永乐至万历年间,这里走出32位贡生,18人赴各地任职;清代又添10位贡生,民谣“崖县老爷多,保平贡生多”便是最好的佐证。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文教昌盛的土壤,也孕育了不屈的红色精神。1927年,保平书院里诞生了崖县早期党组织,麦宏恩、何绍尧等革命志士从这里出发,用生命践行“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之花”的誓言。如今保平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23位英烈的名字熠熠生辉,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古村的生命力从未因岁月而枯竭。国家级非遗崖州民歌的旋律时常在古宅间回荡,“保平人张邦玉著诗歌训迪弟子”的记载,印证着这里是民歌的发源地。

藏在三亚的千年古村:42位贡生在此开枝散叶,明清老宅藏抗台风智慧

夕阳西下,龙溪的水波泛着金光。村口的酸豆树下,老人摇着蒲扇讲着河水发光的传说——《崖州志》曾记载这里的河水“宵可照读,掬之如散珠”,上世纪70年代村民还见过这般奇景。古宅的屋檐下,孩童追着蝴蝶跑过,花香漫过“明经第”的匾额。这座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革命老区于一身的古村,正用千年文脉与烟火气息,续写着新的故事。

#三亚##三亚头条##三亚旅游##保平村##三亚保平村##明清古村落##明清古村##保平村张家宅##海南旅游##明经第#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