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6日 02:24 3 admin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东邻峨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区,南接美姑、越西两县,西连雅安市石棉县,北毗雅安市汉源县。甘洛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种29种,享有“中国西部铅锌之都”美誉;水能资源富集,县内有7条主要河流,地方中小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300多天;是“中国黑苦荞之乡”;人文资源厚重,汉时的灵关古道、大唐的“南方丝绸之路”均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要关隘,有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自然资源绚丽,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彝族神山“吉日坡”等自然景观。#四川#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甘洛县是1949年后始建的少数民族县,但在今县所辖的区域,早在春秋中期已是蜀国的后户一“灵关”。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灵道县”(又名灵关道),治所在今阿兹觉乡境内,在西部建阑县,西晋泰始九年(273年)灵关道更名护龙县,同时废阑县,均属越离郡管辖。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阑县,置邛部县,治所迁至今的越西县境内。唐初仍设邛部县,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邛部县为南诏所据,治地更名新安城,今甘洛地域成为南诏、大理国北部的极边。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灭大理国。邛部县隶属于建昌路,治乌弄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邛部县,设越博军民指挥司,二十六年(1393年)改为越卫,弘治年间(1488--1505年)在今的海棠置镇西守御千户后所。清雍正六年(1723年)改越患卫为越离厅,并在海棠设都司府,置宁越管,宁越管辖有“暖带密坝土干户”和“暖带田坝土千户”二土司地。1913年废厅设越离县,海棠乡、启明乡(今田坝地区)为越离县的第三区。1954年四川省和西康省分别组成了“岩润工作团”与“依乌里克工作团”进入甘洛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民族工作,于1956年12月14日正式建立呷洛县。1959年因呷咯字体生僻而改为甘洛县。关于甘洛县名的来由,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甘洛”来源于彝语。在彝语中,“甘洛”的全称是“甲谷甘洛”或“呷古甘洛”。“甲谷”是指“陡缓的坝”,“甘洛”是指“甘”姓家族居住之地,“洛”是“山谷”的意思。传说古时县地居住过彝族的“甘”姓大家族,故县以此为名。一说“甘洛”来源于藏语。在藏语当中,“甘洛”是“苦尽甘来”的意思。1956年民主改革前,县境大部分区域属黑彝和“土司”统治区,是完全封闭而黑暗的奴隶制社会,广大彝族下层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1959年鉴于彝族人民已经翻身做了主人,于是便取藏语“苦尽甘来”命名为“甘洛”了。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元代统一版图,复置邛部县,后为州。其行政区为大渡河南岸、小相岭东麓,北临黎州,东靠虚恨(峨边)部,西临泸沽县,其辖地即今越西、甘洛、石棉县和汉源县部分地区。明初改设越西卫,后置镇西守御后千户所于海棠,辖地尽括甘洛全境。下设宁越营,辖今甘洛各区各乡。并在彝族地设煖带田坝土千户、煖带密土千户、煖带密土干户下属8个土百户。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越西卫置越西厅,并改镇西守御后千户所为都司府,管理宁越营军务及所辖地方民政。彝区有援带田坝土千户,住牧今胜利乡一带,地括两河及坪坝。煖带密土千户住牧前进,辖有苏雄区和7个乡总、1个土目。宁越营仍沿明制辖甘洛地区的蓼坪、坪坝、向化(今田坝)等9汛。

民国2年(1913年)改越西厅为越西县,县设保卫团,全县划为7个区团。今海棠区属第四区团;田坝区属第五区团。在甘洛境内有海棠、蓼坪、坪坝、镇西、田坝、秀水坪、双河等10个分团,各分团设团总、团正。

民国25年(1936年),田坝、海棠两分团改为联保,海棠辖有8个保,田坝辖有9个保。

民国31年(1942年),联保改为乡镇,启明乡辖有田坝、大田、干海、洼烈、双师、罗群、石庙子、石门坎、兰池、青杠林、木叶子、拖沟、挖夯9个保。海棠乡辖海棠双马槽、坪坝、松树坪、巴洛、秀水、新场、双河场、蓼坪8个保。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33年(1944年)设肤田特别政治指导区,辖区未编保甲,管理居住于今玉田、团结、玛麻、埃波洛、启明乡的彝族居民。

1956年建呷洛县时吉米、斯觉区平叛尚未结束,其基层行政机构为:

普昌区辖:古足、阿尔、留古、里克4个乡;田坝区辖:田坝、启明、新华、斯普、宜地、新建、两河、双河、玉田、团结10个乡;博烘区辖:苏雄、黑马、沙岱3个乡;斯觉区辖:石海、依乌2个乡;吉米区辖:波波乡。

1957年平叛结束,完成全县区乡政权建设,原区乡不变,普昌区增设岩润乡;博烘区增设大桥乡;斯觉区增设嘎日、波洛、拉木3个乡。全县辖5个区25个乡。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8年10月试办大民公社,建区、乡级人民公杜各1个。岩润人民公社为乡级公社,田坝人民公社为区级公社,原辖:田坝、新华、启明、勒托(原斯普)、玛麻(原宜地)诸乡均改为大队;吉米区增设夕打、阿嘎、格古乡,留古、里克并为留里乡;划出新建、双河为直属乡。

计斯觉区辖:依乌、洛波、石海、嘎日、拉莫5个乡;吉米区辖:夕打、波波、阿嘎、格古4个乡;岩润乡改为人民公社,团结并入双河乡,两河并入新建乡,与玉田乡同时列为县直属公社、乡;博烘区辖:苏雄、沙岱、黑马、大桥4个乡。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同年,越西县的海棠区划属甘洛县;建普昌(区级)人民公社;合并阿呷、格古乡为布子来乌乡;划留里乡为直属乡。

普昌人民公社辖:普昌大队(原足古乡)、阿尔大队。田坝人民公社及斯觉、博烘区仍辖原有大队、乡。吉米区辖夕打、波波、布子来乌3个乡。

1960年建斯觉(区级)人民公社,所辖原依乌等4个乡改为大队;嘎日乡划为直属乡。田坝公社增设玉门大队。普昌公社辖两个大队;博烘、吉米区辖原有各乡。海棠公社辖:海棠、坪坝、蓼坪、则洛4个大队。

县直属公社、乡:岩润人民公社、留里乡、新建乡、玉田乡、双河乡、嘎日乡。

1961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新设玉田区,全县辖7个区、30个乡。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普昌区辖:普昌、阿尔、岩润、留里4个乡;田坝区辖:田坝、启明、前进(原玛麻大队)、胜利(原勒托大队)、玉门、新建、两河7个乡;博烘改名苏雄区,辖苏雄、沙岱、黑马、大桥4个乡;玉田区辖:玉田、团结、双河、嘎日4个乡;斯觉区辖:依乌、拉莫、波洛、石海4个乡;吉米区辖:夕打、波波、阿嘎3个乡;海棠区辖:海棠、蓼坪、坪坝、则洛4个乡。

1963年苏雄、黑马、大桥3个乡分别划出部分辖地增设三合乡,其他行政区划未变。

1965年普昌乡改建普昌(乡级)人民公社,其他行政区划未变。

1968年“文大”中,各级政权机构更名为:“县革命委员会”、“区革命委员会”、“乡革命委员会”,行政区划未变。

1969年从海棠区划出则洛乡属玉田区。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73年部分乡改建人民公社。玉田区从双河、留里析出部分辖地置红岩乡;石海乡由斯觉区划归普昌区,留里乡从普昌划归斯觉区;分阿嘎乡为阿嘎公社、格古公社。全县辖七个区、33个乡(公社)。

普昌区辖:普昌、阿尔、石海、岩润公社。田坝区辖:田坝、启明、前进、胜利、玉门、新建、两河公社。苏雄区辖:苏雄、沙岱公社,三合、黑马、大桥乡。玉田区辖:玉田、团结、则洛乡、红岩、双河、嘎日公社。斯觉区辖:依乌、波洛、拉莫、留里公社。吉米区辖:夕打、波波乡;阿嘎、格古公社。海棠区辖:海棠、蓼坪、坪坝公社。

1974年全县普建人民公社,析坪坝部分辖地置五村人民公社,其他行政区划未变,有7个区34个公社。

1981年自岩润乡析置城关镇,地名普查,更名新市坝镇;留里公社分为里克公社、柳姑公社。行政区划为7个区、35个公社、1个镇。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新市坝镇。普昌区辖:普昌、阿尔、石海、岩润公社。田坝区辖:田坝、启明、前进、胜利、埃波洛、新茶、两河公社。苏雄区辖:阿兹觉、乌史大桥、黑马、沙岱、苏雄公社。玉田区辖:玉田、则沟、坞麻、团结、嘎日、则拉公社。斯觉区辖:依乌、拉莫、尼尔觉、里克、柳姑公社。吉米区辖:色打、波波、阿嘎、留古公社。海棠区辖:海棠、蓼坪、坪坝、五村公社。

1985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建制。全县7个区1个镇35个乡。1988年,改田坝乡为田坝镇。1990年全县辖7个区、2个镇、34个乡。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1年辖2镇、34乡,2个居民委员会,228个村民委员会,930个村民小组。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县政府派出机关田坝、海棠、玉田、苏雄、普昌、斯觉、吉米7个区公所;撤销柳姑、岩润、则沟、前进、启明、埃波洛、胜利、两河、五村、海棠、蓼坪、玉田、嘎日、则拉、玛麻、依乌、拉莫、尼尔觉、色达、波波、格古、阿嘎、阿尔、石海、普昌等25个乡。

(一)新建5个镇

海棠镇:镇政府驻海棠,辖原海棠、蓼坪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玉田镇:镇政府驻尔库,辖原玉田、嘎日、则拉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斯觉镇:镇政府驻依乌里克,辖原依乌、拉莫、尼尔觉3个乡所属区域。吉米镇:镇政府驻色达,辖原色达、波波、格古、阿嘎4个乡所属行政区域。普昌镇:镇政府驻普昌,辖原普昌、阿尔、石海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

(二)扩并2个镇3个乡

新市坝镇:将原柳姑、岩润、则沟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市坝镇管辖。田坝镇:将原前进、启明、埃波洛、胜利4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田坝镇管辖。新茶乡: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茶乡管辖。坪坝乡:将原五村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坪坝乡管辖。团结乡:将原玛麻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团结乡管辖。保留里克乡、阿兹觉乡、乌史大桥乡、黑马乡、苏雄乡、沙岱乡,其乡政府驻地和行政区域不变。

全县设9个乡,6个镇。

2001年9月,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恢复片区工委,片区工委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领导本片区的工作,全县共设7个片区工委和新市坝镇。

田坝工委:辖田坝镇、前进乡、胜利乡、两河乡、新茶乡。

玉田工委:辖玉田镇、团结乡、则拉乡、嘎日乡。

海棠工委:辖海棠镇、蓼坪乡、坪坝乡。

普昌工委:辖普昌镇、阿尔乡、石海乡。

吉米工委:辖吉米镇、波波乡、阿嘎乡。

斯觉工委:辖斯觉镇、尼尔觉乡、里克乡、拉莫乡。

苏雄工委:辖阿兹觉乡、黑马乡、乌史大桥乡、苏雄乡、沙岱乡。

将全县28个乡镇划分为7个二类乡镇和21个三类乡镇。

二类乡镇有:新市坝镇、田坝镇、普昌镇、团结乡、坪坝乡、阿尔乡、前进乡。

三类乡镇有:海棠镇、玉田镇、斯觉镇、吉米镇、阿嘎乡、蓼坪乡、胜利乡、嘎日乡、新茶乡、两河乡、石海乡、则拉乡、尼尔觉乡、波波乡、拉莫乡、里克乡、苏雄乡、沙岱乡、阿兹觉乡、黑马乡、乌史大桥乡。

二类乡镇设党政办公室、财政所、社会事务办公室3个办事机构;三类乡镇设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所2个办事机构。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0年6月12日,撤销阿兹觉乡、苏雄乡,设立苏雄镇。撤销乌史大桥乡、黑马乡,设立乌史大桥镇。撤销里克乡、阿尔乡、石海乡,原里克乡、普昌镇特尔莫村、西西呷村划归新市坝镇。原阿尔乡、石海乡划归普昌镇。撤销蓼坪乡、坪坝乡,原蓼坪乡、坪坝乡坪坝村、石十儿村、双马槽村、窑厂村、三匹岩村、松树坪村、巴洛村、三十户村、黄水塘村、林子村划归海棠镇。

撤销前进乡、胜利乡、两河乡,原前进乡、胜利乡、两河乡马尔朵村划归田坝镇。原两河乡秀水村、两河村、白坤村、泥水村、中普村划归新茶乡。原两河乡俄洛村、泥觉村,坪坝乡磨子沟村、扎地村划归沙岱乡。

撤销则拉乡,划归玉田镇。撤销阿嘎乡、波波乡,划归吉米镇。撤销尼尔觉乡、拉莫乡,划归斯觉镇。

四川省甘洛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5年甘洛县辖9个镇、4个乡:新市坝镇、田坝镇、海棠镇、吉米镇、斯觉镇、普昌镇、玉田镇、乌史大桥镇、苏雄镇、新茶乡、团结乡、嘎日乡、沙岱乡。共有127个行政村,7个社区。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