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3日 18:57 4 admin

最近刷短视频的朋友,估计都刷到那个卖鸡排的大哥了,没招牌的街边摊,6块钱一块鸡排,愣是让百万人心甘情愿排几小时队,现在连直播他出摊的人,都能做到日入上千。

要是你没刷到,那大概率不是平台没推,是你没在国家媒体主要想触达的受众里,这话听着有点绕,但你细想就懂,鸡排哥的走红,看着是短视频平台用户自发传播的事儿,可里头藏着不少巧劲儿。

本来想单纯说他运气好,靠手艺火了活该,但后来发现不对,这种“街边摊网红”之前也不是没有。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拉面哥、粥饼伦,还有靠外国朋友帮忙直播火起来的荣昌卤鹅哥,都是一开始大家蜂拥去拍新鲜、打卡发圈,可热度没几天就降下去了,连之前火遍全国的淄博烧烤,现在日常讨论度也淡了不少。

咱们国家这么大,藏在街头巷尾的民间高手多了去了,能被大家看见的永远是少数。

老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以前总觉得伯乐是平台算法或者资本,可鸡排哥这事儿,明显戳中了另一个点,舆论引导。

6块钱的鸡排里,藏着三样“看不见的东西”,很多人觉得鸡排哥火,是因为鸡排好吃又便宜,其实真不是。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一块鸡排的成本就那么多,6块钱能赚多少?大家愿意花时间排队,是因为他把一个小摊子,拆成了三样东西卖给大家。

首先是最实在的,一块能管饱的鸡排,这是基础其次是一场免费的现场脱口秀,他手里忙着炸鸡排,嘴也不闲着,“塑料袋6块”“加辣不加价,加价不加辣”,这种随口来的贫嘴逗乐,你点外卖可体验不到。

最后是一种被人放在心上的感觉,他那句“别亏待自己的胃”,比任何花里胡哨的广告词都管用,让你觉得他不是单纯想赚你那6块钱,是真的在关心你吃得好不好。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现在啥都讲究标准化,连锁餐厅的口味、外卖的包装,甚至服务员的话术都按手册来,这种带着人情味儿的体验,反倒成了最难得的东西。

这几年大家被“科技与狠活”搞怕了,点个外卖都得琢磨里面有没有添加剂,心里总没底。

但鸡排哥那摊子不一样,肉、裹粉、油炸、撒料,全在你眼皮子底下操作,干净不干净、有没有猫腻,一眼就能看见,他说“我这没有科技与狠活”,这话比任何质检报告都让人安心。

更关键的是,他让你觉得是在跟一个“活人”打交道,现在咱们日常接触的,不是智能客服的自动回复,就是算法推来的“你可能喜欢”,连直播间里主播说的话,好多都是提前写好的脚本。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鸡排哥不一样,他会跟排队的人开玩笑,有人催单他还会怼两句,熟客来了能记得人爱吃的辣度,这种不按套路来的“真实感”,在越来越像“单机游戏”的社会里,太稀罕了。

排队买鸡排的人,其实都在“表态”,你别觉得大家排队就是为了吃块鸡排,这里头藏着不少没说出口的心思。

一方面是对“躺平”论调的回应,现在网上总有人说“累了不想干”“混日子就行”,可看着鸡排哥从早忙到晚、手不停脚不歇的样子,大家会觉得,靠自己双手踏踏实实挣钱,这事儿不丢人,甚至挺光荣的,另一方面,现在人也不咋信那些包装出来的成功故事了。

以前总有人追捧商业大佬的“传奇经历”,觉得那才是成功的样子,可现在不一样了,比起远在天边、不知道掺了多少水分的“大佬故事”,大家更愿意把信任和流量,给楼下那个凭手艺赚辛苦钱的普通人。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就像有人排了半小时队买到鸡排,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更像是在说“我就喜欢这种真实的东西,尊重靠劳动吃饭的人,烦透了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前天水麻辣烫走红也是这样,摊主没搞过任何营销,就靠分量足、不宰客,吸引了好多人跨省专门去吃;济南还有个煎饼大爷,3块钱的煎饼卖了10年没涨价,料给得特别足,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没团队、不炒作,靠的就是“实在”两个字,其实鸡排哥自己可能都没琢磨明白,为啥卖了这么多年鸡排,突然就成了大家的“情绪出口”。

他火的那个时间点太巧了,当时网上要么是年轻人自嘲“力工”,要么是为了用苹果还是安卓吵得不可开交,整个网络氛围又精致又疲惫,全是些不着边际的讨论,特没劲。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就在这个时候,他带着一个露天小摊、一口油锅、几句逗乐的话出现了,正好点着了大家心里憋着的那股劲儿,不是鸡排哥找上了互联网,是累了的互联网,需要这么一块热乎乎的鸡排来缓缓。

鸡排哥的走红,压根不是他个人多厉害,更像是一场大家用行动发起的、对网红流水线的集体抗议。

他不是被谁选中的,是无数普通人把他“抬”到这个位置上的,当然,这背后也有国家想给之前舆论场上那些乱象拨乱反正的力量。

从淄博烧烤到鸡排哥:普通人的“真实”为啥比网红人设香?

以后可能会有这么几个变化:火的不再是完美人设的网红,而是那种有点小毛病但特别真实的“反网红”;“为了一口吃的奔赴一座城”会更常见,很多小人物会成为城市的“野生代言人”;平台肯定想复制这种成功,但这种事的魅力就在于“野生”和“不可控”,一旦被管起来,那股劲儿就没了。

我们这么喜欢鸡排哥,其实是喜欢那个心里想成为、但一直没做成的自己,那个能简简单单、一门心思做好一件事的自己。

毕竟现在的日子里,能安安稳稳把一件小事做好,也挺不容易的。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