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划走,这绝不是什么封建迷信的陈词滥调。如果你是属猪的,或者你身边有属猪的亲人朋友,这篇文章请你务必花三分钟读完。因为国庆长假过后,你身边最可能出...
2025-10-06 1
前几天体验ChatGPT那个Pulse功能,三天下来感受跟坐过山车似的,一开始打开侧边栏的“动态”(这是Pulse的中文名叫法,说实话精准是精准,但一点品味没有),看着推送的卡片配图也不精美,心里直接冒出俩字“就这?”,随便留了句“我关注AI各领域落地案例”就退了。本来以为这功能也就那样,结果第二天、第三天的体验,直接让我对“AI助手”的认知变了。
先说说这功能的基础情况吧,Pulse是OpenAI新推的,山姆·奥特曼之前在社交平台说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喜欢的功能”。简单讲就是“AI晨报”,你睡觉的时候它没闲着,会翻你之前的聊天记录、记忆,要是你允许,还能读你的日历和邮箱。第二天就用几张卡片推相关的内容,能展开问也能保存,不保存的话当天就没了。不过这功能门槛不低,只给每月200美元的ChatGPTPro用户用,还只能在手机上用。一开始我还嘀咕,这价格怕不是割韭菜?用了三天才有点明白,这可能是在高端市场先试水。
第二天打开ChatGPT的时候,推送的内容直接让我愣了一下,10张卡片里,前4张全是AI落地的案例。有国内京东AI健康医院的,能导诊还能在线购药,据说现在覆盖了不少城市;还有多伦多Loblaw的自动驾驶卡车,已经能跨城送东西了。这些都是我之前没关注到的,当时就觉得“哎,这AI还真有点东西”。更贴心的是,推完这几张,AI还问我要不要重点追“医疗健康”“交通物流”这些领域,跟个得力手下汇报完问“老板你看重点在哪”似的。后面还有三张卡片,是AI注意到我之前存了不少云栖大会的内容,主动说“这里有云栖大会的重点数据,你写稿或者做分享能用”。这时候我已经不觉得它是个简单的新闻简报了,反而有点像个会记着你需求的助理。
到了第三天,我试着点进一张讲OpenAI职业评测框架的卡片,跟AI深聊了聊,那张卡片本身不算特别出彩,分了核心速览、问题分析这些模块。但最后AI问我:“要是你愿意,我能用报告里的图表和排名,给你做个可视化摘要,需要吗?”我就回了个“要”,结果AI接着就往下做,一来二去聊了七八轮。聊完我自己都恍惚,一开始我对这评测框架一点都不懂,结果AI一步步引导着挖信息,根本不用我费脑子想“该怎么问”。这时候我才觉得,这功能可能真的会改变AI和人的交互方式,以前是你问它答,现在它会主动带你探索。我还跟AI说,我是曼联球迷,让它帮我追球队动态,赢球就多说说,输球就委婉点。现在还没看到结果,不过按曼联最近的表现,怕是很快能见识到AI的“高情商”了。
说实话,Pulse最让我惊艳的,是它从“被动”变“主动”了,以前用ChatGPT,得自己想问题,想不出来就卡那儿,跟拿着锤子不知道敲哪儿似的。现在的Pulse不一样,它会观察你的行为,主动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这背后其实是AI“能动性”的进步,不再是个死脑筋的工具,反而有点“主观思考”的意思。
为啥这一点重要,我自己琢磨过,首先,很多人用AI的时候都会“词穷”,不知道该问啥,或者问得太宽泛,得不到有用的答案。Pulse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用你问,直接把相关的信息递过来,门槛一下就低了。其次,以前用AI是“用完就关”,现在它会持续关注你的需求,比如你存了云栖大会的内容,它就记着给你补相关数据,形成一种长期的协作关系。还有一点,现在的大模型其实能力很强,但大部分人也就用了十分之一。Pulse会主动展示它能做啥,比如帮你做可视化摘要,引导你发现更多用法。如此看来,这种“主动”不只是功能升级,更像是人机交互的一种重新定义。
不过Pulse也有个让我一开始想不通的设计,内容24小时后会自动消失,28号那天我想找27号的卡片,结果根本找不到。一开始我还觉得OpenAI是不是疯了?现在信息都想存着备用,它倒好,看完就删。后来对比其他APP才明白,别的信息流APP靠广告赚钱,得让你一直刷,占你时间;但ChatGPT是订阅制,用户花钱买的是“有用的价值”,不是“刷手机的时间”。OpenAI把这叫“节制的资讯服务”,想赚的是信任,不是流量。老实讲,这种设计反而让我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看看Pulse,跟喝早咖啡似的,看完就该干啥干啥,不用被信息牵着走。当然,这只是第一版设计,之前GPT-5上线的时候,OpenAI一刀切砍了老模型,后来因为用户骂得多又加回来了。所以这“阅后即焚”以后会不会改,现在还说不准。
Pulse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数据飞轮”,你用得越多,它越懂你;它越懂你,你就越离不开。比如有海外用户说,自己跟AI提过一句“是素食者”,结果后来AI推荐餐厅,自动就把非素食的筛掉了。这循环挺直白的,不是什么阴谋,就是靠个性化服务让你觉得“离不开”。
但我也琢磨出个问题,要是AI比你还懂你,会不会慢慢把你圈在“信息茧房”里,只给你看你喜欢的,慢慢就看不到其他东西了。之前看《哈佛商业评论》有篇研究,说很多人用ChatGPT的时候,拿到第一个答案就不往下探索了,这叫“定势效应”。Pulse其实在对抗这个问题,它不等你问,主动推话题,还会引导你“我还能帮你分析这个”“你可能还想了解那个”,让你忍不住多聊几句,多探索点东西。但即便这样,咱自己也得保持清醒。比如AI推AI落地案例的时候,我会故意问“这案例有啥缺点”“有没有其他领域类似的案例”,不让自己只盯着眼前那点信息。
现在Pulse只给高端用户用,跟当年iPhone刚出来似的,贵但代表了一种趋势,2024年9月ChatGPT推o1模型的时候,也是先给付费用户用,结果三个月不到,国内的DeepSeek就出了个R1模型,把o1的推理能力复现了。所以我觉得,用不了多久,这种主动AI助手的功能就会下放到更多产品里,尤其是国内的创业者,在应用创新上一直很厉害。比如得到之前想做个“笔记发芽”功能,就是你记个想法,AI第二天给你推相关内容。虽然现在还没上,但Pulse的出现,说不定能给他们不少启发。
最后想说说我的看法,Pulse这功能确实让AI离“贾维斯式助手”更近了一步,不用你开口就知道你可能需要啥,效率是真的高。但咱也别把它当“信息投喂器”,光等着它给你推内容。不如把它当成“思考启发器”,用它推的内容当起点,多问几句、多聊几层,让它帮你把思考的路铺顺,而不是替你思考。毕竟再智能的AI,也替代不了人自己的判断。未来这种主动AI会越来越多,与其担心被AI“控制”,不如学会怎么跟它配合,让它帮你省力气,你自己保持独立思考,这样才是最实在的。
相关文章
别急着划走,这绝不是什么封建迷信的陈词滥调。如果你是属猪的,或者你身边有属猪的亲人朋友,这篇文章请你务必花三分钟读完。因为国庆长假过后,你身边最可能出...
2025-10-06 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06 1
文/旭明“又冷战了。”晚上十点,客厅里安静得可怕。我窝在沙发一头刷手机,他靠在另一头盯着电视——其实谁也没看进去。空气像凝固的胶水,黏糊糊又让人喘不过...
2025-10-06 1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最近,委内瑞拉和美国之间的“空中迷你战争...
2025-10-06 3
中秋是一年中最讲“团圆味”的节日,老辈人常说的一些“讲究”,不是迷信,而是藏着对生活的细心和对家人的在意——比如该吃什么讨个好彩头,哪些事别做以免扰了...
2025-10-06 3
前几天体验ChatGPT那个Pulse功能,三天下来感受跟坐过山车似的,一开始打开侧边栏的“动态”(这是Pulse的中文名叫法,说实话精准是精准,但一...
2025-10-06 4
导读:今日中秋,老人说最怕“中秋一日雨”,中秋下雨有啥预兆?早了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不觉,今日10月6日,不仅进入了国庆假期的...
2025-10-06 4
别再用“男人如山”的陈词滥调来绑架自己了。山,固然巍峨,却也孤寂、冰冷,任凭风雨侵蚀,只能沉默。你真的甘心做一座亘古不变、毫无生气的山峦吗?不,你的骨...
2025-10-06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