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个字,我们天天在说,可它到底从哪来的,很多人真说不清。有人以为是古人拍脑袋起的名字,有人觉得天生就叫这名。可查起资料一看,这俩字从西周刻在青...
2025-10-06 2
编辑:欣阅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向哈马斯施压。通过他的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他发出了明确的敦促,要求对方必须迅速接受他所提出的和平计划。
特朗普写道:他不会容忍任何拖延,也不会接受加沙地带再次构成威胁。特朗普进一步表示:“让我们尽快解决这件事,越快越好。”
这份由特朗普亲自推动的“20点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点头同意,而哈马斯方面也给出了有条件的积极回应,同意释放人质。
然而,这究竟是通往和平的坚实桥梁,还是一个布满陷阱、随时可能坍塌的迷宫?希望与幻象,此刻正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
这份和平计划的文本,简直是一门“模糊的艺术”。它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都留下了巨大的解释空间,这既是它能被各方初步接受的原因,也为其日后的崩溃埋下了导火索。说白了,这是一份为分歧而生的方案。
就拿撤军来说,计划白纸黑字写着以色列军队需要分阶段撤出,但紧接着就附带了一系列条件:撤军必须与加沙的非军事化进程挂钩。更关键的是,协议允许以色列保留一个安全缓冲区,甚至有报道指出,在内塔尼亚胡的干预下,以色列在撤军时间表上拥有了单方面的“否决权”。
在未来的治理问题上,矛盾同样尖锐。方案提议成立一个由巴勒斯坦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政府,并在国际监督下运作,同时明确将哈马斯排除在外。
哈马斯虽然同意移交行政管理权,但强调核心权利问题必须在整个巴勒斯坦的全民框架内讨论。这与特朗普打算亲自担任“和平理事会”主席的设想,以及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筹备选举的计划,显然不是一回事。
最核心的症结在于缴械。方案要求哈马斯交出武器,但哈马斯一名高级官员的表态斩钉截铁:在以色列结束占领之前,绝对不会解除武装。
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安全悖论,协议文本根本没有解决,只是暂时绕了过去。
眼下这个脆弱的共识,根本不是建立在互信之上,而是特朗普式极限施压外交和各方残酷现实下的策略性选择。每一方的“同意”,都首先服务于自己眼前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的外交手法极具压迫性。他不仅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喊话,更设下了美东时间10月5日18时的最后期限,威胁若不接受,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地狱般的打击”。他时而施压以色列停止进攻,时而又对哈马斯放出狠话,反复横跳,逼着所有人必须立刻站队表态。其女婿库什纳和特使威特科夫被派往开罗,就是要敲定最后的细节。
哈马斯之所以做出妥协,其背后是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持续近两年的冲突已导致超过6.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36家医院里只有21家还能“部分运转”。
近三分之一的居民连续数日没有进食,93%的家庭缺水。其政治局成员也坦承,“停止战争和杀戮”是当务之急,这无疑是一种求生选择。
而以色列方面,内塔尼亚胡同意计划并准备启动第一阶段,首要目标就是解救被扣押的人质。但他的同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通过修改条款,确保了以色列对撤军进程的绝对控制权。这表明,以色列在长期安全主导权上,一步未退。
就连国际社会的回应也十分微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积极姿态表示欢迎,沙特、埃及等八国外长也用了“欢迎”一词,但刻意避开了“全力支持”。他们在声明中特意强调了“确保以色列全面撤军”和“两国方案”,这本身就是对这份计划深层内容的保留和警惕。
即便各方在文本上暂时达成了一致,但从纸面到现实,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些不可动摇的“红线”和残酷的战场现实,随时会让这份协议变成一纸空文。
“先缴械还是先撤军”就是一个死结。哈马斯坚持“不结束占领就不缴械”,而计划的逻辑却是“缴械换撤军”。这个根本性的矛盾不解决,协议就无法真正执行。
协议条款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哈马斯方面直言,在战火纷飞的加沙,要求他们在72小时内移交所有人质是“不现实的”。这暴露了协议制定者对战场实际情况的脱节。
最讽刺的是,外交斡旋取得进展的同时,加沙的炮火并未真正停歇。尽管特朗普赞赏以色列“暂停轰炸”,但当地消息证实袭击仍在继续,仅周六的一次空袭就造成至少37人死亡。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也明确表示,军方并未正式宣布停止轰炸。在一个连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环境里,谈何执行和平协议?
协议中承诺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样面临困境。虽然协议生效后将允许更多援助进入,但现实情况是,面粉等物资依然因以色列的封锁而受限,面包房无法生产。如果连改善人道状况这个哈马斯妥协的核心动机都无法实现,协议的基础随时可能动摇。
不可否认,特朗普的这份和平计划以一种粗暴而有效的方式,将几乎绝望的各方重新拉回了谈判桌前,创造了一线生机。
然而,深植于协议文本的内在矛盾、各方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以及执行层面巨大的现实障碍,都预示着这更可能是一个暂时的、不稳定的休战符,而非通往持久和平的坚实蓝图。
未来的走向,并不取决于这份协议写了什么,而取决于各方是否真的愿意在各自的“红线”问题上,做出真正的、而非策略性的让步。
相关文章
“中国”两个字,我们天天在说,可它到底从哪来的,很多人真说不清。有人以为是古人拍脑袋起的名字,有人觉得天生就叫这名。可查起资料一看,这俩字从西周刻在青...
2025-10-06 2
加沙战火烧了快两年,这两天突然有了新进展,10月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以色列已同意加沙地带的"初步撤军线",并补充说,一旦哈马斯确认,"停火将...
2025-10-06 2
“没时间锻炼”根本不是借口,上周北京协和医院直接甩出数据:76岁李大爷只靠每周两次公园快走,半年就把颈动脉斑块磨掉0.2 mm,药片直接减半。 快走...
2025-10-06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圆满和谐的美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
2025-10-06 1
现在不少人过得挺拧巴:上班的怕被裁,没工作的愁找不着活。就算日子没大差池,也总忍不住想“当初选另一条路就好了”。越琢磨越心烦,最后连手头的事都干不下去...
2025-10-06 4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欣阅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向哈马斯施压。通...
2025-10-06 5
印象1天外村至中天门:大巴车窗外的“流动山水卷”没跟风走红门线,听山下茶馆大爷劝:“小姑娘,红门线晒得慌,先坐大巴到中天门,省力还能看景。”这一劝,竟...
2025-10-06 3
蒸了20分钟,螃蟹腿全掉锅里,蟹黄流得只剩空壳,这顿饭直接报废。 别急着怪螃蟹不结实,问题出在操作顺序。 冷水下锅、肚子朝上、时间卡死,这三步错一个...
2025-10-06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