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跪膝”。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
2025-10-30 0
导读:“冷不冷,就看九月九”,今日九九重阳节,今年冬天会很冷吗?看看农谚咋说。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在古代,人们就非常看重农历中日和月相重的日子,并称之为“重日”。每个重日还都被古人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代表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代表着苍龙七宿的角星开始升起;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是古时祛病去灾的日子。类似这样的重日还有很多,今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了,这天就是一个重日,在古人眼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寓意。
在《易经》中,奇数(1、3、5、7、9)为阳,偶数(2、4、6、8、10)为阴,其中“九”是最大的阳数,代表阳气的顶点,农历九月初九是两个“九”相重,故而得名“重阳”,而且九月九的日月皆为九,又因此得名“重九”。在传统文化中,“九”的发音为“久”,因此,重阳节也被赋予了长久、长寿之意,古人在这个节日就会进行一些祈福活动,以此求得平安、健康。现如今,重阳节更是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内涵,也被称为“老人节”。
九九重阳节,包含着赏秋辞青、尊老敬老、祭祖追思这三大主题,如今看着有着丰富文化内核的重阳节,其实也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的。最初重阳节也仅仅是一个祈福祭祖的日子,对此《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在先秦时期,农历九月是农作物丰收之时,此时古人就会举行祭天帝、祭祖的活动,以感谢天帝、祖先的恩德,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就是重阳节的雏形。一直到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宫廷和民间同庆的民俗节日,并不断被人们所重视。
无论是从“尊老敬老”方面来看,还是从“祭祖”角度来看,重阳节都是一个传承“孝道”的重要节日。因此,这个节日中除了有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民间传统习俗以外,同样还会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燕京岁时记》有云:重阳日“子女必归省,无敢龃龉者”,说的就是重阳节作为敬老的节日,晚辈要尽量避免与长辈发生争执,同时也要避免说一些负能量的话语,以免让长辈心生担忧。
除此之外,重阳节前后虽说草木开始枯黄凋零,但菊花却在此时盛开,因此重阳节有喝菊花茶、赏菊等很多与菊花相关的习俗。菊花在传统中也被称为“长寿花”,而重阳节是敬老爱老的日子,按理说送长辈花表心意再正常不过,但要注意避免送菊花。这是因为送给长辈礼物讲究的是喜庆、吉祥。可菊花在另一个场合——祭祀里,却是主角。古人扫墓时,常在坟前插菊花,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所以,重阳节如果送长辈菊花,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从重阳节的食俗来看,重阳糕就是这个节日的食物代表。所谓“重阳食糕,百病不扰”,重阳节吃重阳糕,在古人看来有着进补的作用。因为重阳糕是以糯米粉、粳米粉为主料,二者可以算是相辅相成。糯米性温,入脾、胃、肺经,《本草纲目》记载其“暖脾胃,止虚寒泄痢”,能补中益气、收涩止遗。而粳米性平,能健脾和胃、益气生津,与糯米搭配可缓解其黏滞之性,避免消化不良。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就通过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此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向,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在民间就有着“冷不冷,就看九月九”的说法,今日九九重阳节,今年冬天会很冷吗?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当天下了一整天的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进入冬天的时候就会迎来较多的降雪天气。这里的“三日雪”并不是说下三天的雪,而是指降雪天气比较多。
入冬以后天气会开始寒冷,如果再遇上降雪天气那么天气会“寒上加寒”,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虽说容易受冻着凉,但降雪对农作物的生长却有着很多好处。首先,冬天冷,尤其是北方,土地要是冻透了,来年开春种子根本没法发芽。可雪一下,情况就不一样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挡住地里的热量往外跑。降雪就像给土地盖了层厚厚的棉被,把地温稳稳地护住。就算外面天寒地冻,地下的种子和根茎也能在相对温暖的环境里“越冬”,等春天一到,立马就能返青生长。
其次,冬天本来就干燥,农作物虽然不生长,但其根系还在慢慢的吸收水分。要是土壤缺水,来年开春发芽、抽穗都会受影响。如果降雪天气较多,而雪一化,雪水就能渗进土里,给土地补足水分,让土壤保持湿润。而且雪水里的矿物质比普通雨水多,对农作物生长更有好处,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这天刮起了寒风,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比较寒冷,甚至盖着三层被子才能暖和一些。当然,这个说法比较夸张,但突出的正是“冷冬”的特点。
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天要是不冷,农民就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年景。为啥?因为冬天冷,对农作物来说可是件大好事。毕竟冬天是害虫和病菌的“难关”,可要是温度不够低,它们就能熬过去,来年春天继续祸害庄稼。寒冷的天气就像“天然的杀虫剂”,能把藏在土壤里、树皮里、秸秆里的害虫和病菌都冻死。因此,冬天冷,相当于给庄稼提前做了一次“大扫除”,来年病虫害少了,庄稼自然长得好。
而且,冬天寒冷,土壤里的水分会结冰。冰的体积比水大,结冰的时候会把土壤颗粒挤开,让土壤变得疏松多孔。这种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特别有利。像疏松的土壤透气性好,农作物的根系能更容易地往下扎,吸收水分和养分;保水性也强,能减少水分流失。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九九重阳节这天的天气比较暖和,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三九时节的时候天气不会太过寒冷,甚至穿着单衣就可以过冬,同样这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突出的则是“暖冬”的特点。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夏天最热的时期在三伏天,而冬天最冷的时候就是“冬九九”中的三九时期。如果冬天最冷的三九时期都不寒冷反而暖和,那么说明整个冬天都不会太过寒冷。但是要注意,冬天暖和并不是说会温暖如春,而是相对于往年同期的平均温度高出了一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重阳节这天没有下雨,并且太阳光很强烈,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这样的天气对冬小麦的生长会造成阻碍。
冬小麦有个特性,冬天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期,这叫“春化作用”。只有经历了低温,麦苗才能正常抽穗、结实。可要是冬天暖和,气温偏高,麦苗就会误以为春天来了,开始拼命往上长。这时候麦苗看着绿油油的,长得挺旺,可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齐民要术》中记载:“冬暖则麦疯长,春必羸弱”,旺长的麦苗茎秆细弱,根系不发达,养分都消耗在长叶子、长茎秆上了,储存的养分少。来年春天一刮风、一下雨,就容易倒伏。
综上所述,今年冬天会很冷吗?从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九九重阳节这天下起了雨,或者刮起了寒风,那么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寒冷;而如果重阳节这天比较暖和,或者晴天的太阳光很强烈,那么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但这样的天气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
今日九月九重阳节,我这里刮起了寒风,您那里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
咱们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跪膝”。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
2025-10-30 0
你练了半年八段锦,怎么感觉没劲了? 不是你偷懒,是身体在跟你玩“适应游戏”。 北京中医药大学那帮人早就看穿了:练到第12周,身体悄悄给你关了“效果...
2025-10-30 0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里老爸是数学教授,从小就泡在书堆里。七岁那年随家人搬到北京...
2025-10-30 0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马桂闸村一户人家办丧事时,3米高的围墙突然倒塌,砸中正在用餐的吊唁者,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引发关注。“我当时觉得天都...
2025-10-30 0
大寨劳模陈永贵和1975纺织工吴桂贤一起被中央任命为副总理,1980年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吴桂贤从北京回到陕西工厂,但是陈永贵却没有回到山西大寨继续...
2025-10-30 0
咱们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跪膝”。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
2025-10-30 0
零下五度,天还没亮,你站在小区门口犹豫:今天到底穿几件?穿多了跑不动,穿少了又怕“冻成狗”。别纠结,2023年12月《运动医学》刚给出答案——只要“三...
2025-10-30 0
“头顶悬”或“虚灵顶劲”是所有内家拳练习者入门第一课。但绝大多数人要么做成僵硬的“顶”,要么是完全无感的“丢”。 我蹲在北京天坛东门那片老柏树林子里看...
2025-10-3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