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抖音热搜 2025年08月09日 14:59 4 admin

71岁的陈佩斯,带着电影回来了!

这部叫《戏台》的电影,排片少得可怜,却一下子拿下了5亿票房。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很多人都记得,陈佩斯很久没上过春晚了。那是在1998年,他跟央视打官司,就是为了争口气。

后来官司是赢了,可饭碗好像也跟着没了。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之后的日子里,所有电视台都躲着他走,广告商也纷纷撤走了合约。甚至有同行私底下劝他,让他别再那么犟,不要再去得罪央视了。

一场没声没响的“封杀”,就这么围住了陈佩斯。可他在镜头前,从来没软过!

他说的那些话,现在听着还那么硬气!——“小品也是艺术品,得有骨头”。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没想到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带着新电影《戏台》回来,还是那么难。

电影上映的时候,排片率被压到不足百分之十,有些地方甚至只有百分之五!最好的黄金场次,几乎都被那些商业大片给占满了。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这还不算什么,最开始拍话剧《戏台》的时候,投资的人前前后后跑了五次!

可怪事就这么发生了!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但没有降,反而一天比一天好,往上涨!

“上映三周票房逆跌”!

很多观众都发现了,就算是大半夜的场次,电影院里的人居然都坐得满满当当的,上座率超过了80%!这叫什么事?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豆瓣上的评分,也从8。0分稳稳地涨到了8。3分。这下,市场才回过神来,重新打量这部不起眼的作品。

真是怪了,别人越是不看好,它自己就越是争气!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想当年,陈佩斯那可是春晚舞台上的“台柱子”啊!

从1984年到1998年,他一共上了11次春晚!每一次都能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笑到肚子疼。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那时候的观众都说:“过年可以没有饺子,但不能没有陈佩斯。”

他的小品到底有多火?《主角与配角》里面那句台词——“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直到现在,还是个流行的梗。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1984年,他第一次上春晚,和朱时茂合作表演了《吃面条》。

陈佩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把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定义为了“小品”。

舞台上,他端着一个空碗,“吸溜”“吸溜”地吃着那碗并不存在的面条;旁边的朱时茂,憋着笑,肩膀一抖一抖的。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可当初,春晚的导演组看了这个节目,虽然也是哈哈大笑,但笑完了就转头说,这种大笑并没有什么意义。

差一点点,这个节目就上不了春晚了!还是陈佩斯他们几个人努力争取,才终于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这个节目。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就在《戏台》的票房越来越好的时候,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陈佩斯的署名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长期主义”就是“戏比天大”》。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这位已经71岁的老艺术家,在文章里写着:

“永远把观众当明白人,别想着糊弄任何一个!”

还有——“不管潮流怎么变,该守的规矩一寸都不能让!”

这些话,说得又直接又硬气!不少网友都喊着,这是人民日报在给陈老师正名了!

其实陈佩斯这辈子,好像一直都在跟什么东西较着劲。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他25岁那年,跟着自己的父亲陈强,一起主演了电影《瞧这一家子》。

他是个“星二代”,可是一点光都没沾到。导演看了他,随口就说了一句话,差点把他的演艺道路给彻底封死了。

导演说:“你爸是大反派,你这形象也太正了,演不了主角。”

这话多伤人啊!路都给堵死了,那可怎么办?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陈佩斯心里憋着一股蛮劲,干脆拉着他爸,自己捣鼓起了喜剧!没有投资,也没有创作的功底……什么都没有!

他就什么都自己来,自己学!

1982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陈佩斯就蹲在墙角啃着馒头,手里头还紧紧攥着那个改了足足十七遍的《父与子》剧本。

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陈佩斯!撰文字字珠玑,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这部电影里没有讲什么大英雄,讲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生活里面跌跌撞撞,却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谁也没想到,电影一上映,票房就破了千万!在80年代,这可是最火的喜剧电影了。

陈佩斯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成了“平民喜剧”的代名词!

陈佩斯觉得,喜剧不是简单地挠人咯吱窝,不是为了逗笑而逗笑。他说,喜剧的里头,得装着真东西。

这么多年,他就像一个手艺人,把“喜剧”这门活计,磨得越来越精。

《戏台》这部电影能取得成功,真的一点也不奇怪。

票房已突破5亿!

电影里面,黄渤演的那个包子铺伙计,那一身的京剧髯口功架,活灵活现,就好像那个人真的站在你面前一样!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都改变了想法,原来戏曲题材的电影,不只是中老年人才会喜欢看的。

影响还挺大!北京的一所中学,把《戏台》当成了传统文化的教材。上海还有一些白领,自发组织了什么“戏班职场隐喻”的研讨会。

甚至还有企业,把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戏比天大”,写进了自己的企业文化里。

电影的官方网站评论区第一次开放,第一天,留言就超过了20万条!

电影院里的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很多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自发地为片尾的字幕鼓掌。

有人问他,以后还演吗?

陈佩斯立刻严肃地回答:“有观众看,我就一直演下去!”

写到最后


市场终于向真诚低了头。可在这个什么都讲流量的时代,下一次,还需要一个老人用32年的坚持来证明吗?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