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1
8月15号那个晚上,抗癌圈里传出了一个让人心疼的消息。
来自北京的医学博士黄丹丹,网名叫“火箭丹”,就这么走了。消息是她大学同学爆出来的,她老公也在朋友圈发了讣告。虽然具体内容没透露,但知情人说追悼会就在第二天举行。结合这些信息来看,黄丹丹去世的事应该是真的,不然,那位自称是她同学的网友肯定会反驳。
而且,她描述的一些细节,还放出了黄丹丹在朋友圈的截图,这些都让人觉得事情挺可信的。
黄丹丹得的是白血病,一被查出病情时,医生就跟她说剩下不到半年了。7月份的时候病情就急转直下了,脑转移、骨髓转移,整个人的样子都变了,一只眼睛都出了严重问题。可她依然没放弃,一直在跟病魔较劲。
黄丹丹可能是早就了解自己情况的严重性,她提前为儿子打算好了后路,怕到时候自己走了,儿子承受不了这份打击。
这位聪明的医学博士,为儿子编制了一个关于“奥特曼打怪兽”的谎言。她告诉儿子,妈妈的身体里住进了一只叫“肿瘤”的怪兽。而每一次痛苦的化疗,都是一颗颗射向怪兽的“子弹”。
妈妈,就是那个拿着子弹打怪兽的奥特曼。她以为,这个美丽的谎言,可以暂时守护住儿子的童年。
当她用尽毕生所学与癌王搏斗,却最终倒在了病魔脚下,无数人为之扼腕。35岁的北大肿瘤博士黄丹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仅以亲身经历揭示了医学知识的双刃剑,更留下了三句震彻人心的遗嘱,给八岁儿子,也给世人。
黄丹丹的人生,像一枚高速飞行的火箭。从河南农村考入南昌大学医学院,再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北京首钢医院肿瘤科,7年就晋升为主治医师,与团队在国内MDT比赛中多次夺魁。同事们都叫她“火箭丹”,因为她走路快,效率高,仿佛永远不会停歇。
这枚火箭在35岁这年,毫无预兆地陨落了。8月15日凌晨,她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晚期去世。许多人感到困惑,一位顶尖的肿瘤科医生,生活习惯良好,为何会患上如此凶险的癌症。黄丹丹自己早已澄清,这并非过劳或实验室感染所致,真正的根源,是她身体内部一个早已拉响的警报——2018年确诊的干燥综合症。
这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让她患上淋巴瘤的概率远高于常人。然而,职业的惯性让她对身体的警报有些迟钝,总觉得还能再撑一撑。直到去年年底,腿上出现不明红色斑点,血小板计数仅为8,这位常年为别人看病的医生,才终于成了躺在病床上的患者。
对于黄丹丹来说,她毕生所学的肿瘤学知识,在自己患病后,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它既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折磨自己的刑具。
凭借着职业敏感,在血小板异常时,她立刻主动要求进行骨髓穿刺。在同事们欲言又止时,她已经从他们的眼神和检查报告中,清晰地判断出自己患上了被称为淋巴瘤中“癌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这种清醒,让她无法像普通患者那样抱有侥幸。她太清楚这个病的预后了,最好的生存期是半年,最坏只有三个月。
当今年三月,她出现半侧面瘫时,脑海里瞬间就蹦出了四个字:肿瘤脑转移。知识让她第一时间洞悉了病情的每一次恶化,也让她一次次被推入更深的绝望。
治疗过程中的每一种痛苦,她都能从教科书上找到对应的名词。九次化疗,二十次腰穿,口腔里长满真菌,吃东西味同嚼蜡。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让她双手不停颤抖,双腿发软,甚至无法站立。
两次CAR-T疗法,四肢被火烧般的剧痛席卷,无法动弹。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的患者会痛苦到想要放弃。知识没能让她免于苦难,反而让苦难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
被疾病剥夺医生身份的初期,黄丹丹崩溃了。她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瞬间归零,不见任何人,听到家人的声音就想流泪。转机发生在一个下午,同病房的病友认出了她,向她咨询病情。在那一刻,她重新找回了自己作为医生的身份认同。她意识到,即使自己倒下了,她的知识和经验依然可以帮助别人。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用“火箭丹”这个名字,记录自己的治疗过程,进行抗癌科普。白天,她是虚弱的病人,承受着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晚上,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她就成了为病友答疑解惑的“抗癌军师”。她分享如何应对化疗后的皮肤红肿,坦然诉说肛裂、排便剧痛这些难以启齿的副作用,给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患者带去了光和热。
她的分享,将个人的切肤之痛,转化成了宝贵的公共科普资源。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战场,为后来者探路。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的医生本色也从未褪去。8月10日,她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画面剧烈晃动,声音微弱断续,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一位医生的嘱托:“大家……记得体检……”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黄丹丹为自己8岁的儿子,构建了一个温柔的童话。她告诉儿子,妈妈得了病,身体里有怪兽,化疗就是奥特曼在发射子弹打怪兽。剪掉长发,是因为打怪兽需要“变身”。这个充满勇气的比喻,是她作为母亲,对抗残酷、保护孩子心灵的独特方式。
爱是双向的。儿子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妈妈。他懂事地提出,不上羽毛球课了,可以给妈妈省钱治病。他在自然课上种的红豆,小心翼翼地带回家,说要给妈妈补血。为了让妈妈放心,他自觉学习,拿了三次编程比赛的冠军,用自己的努力证明“我长大了”。
生命的尽头,黄丹丹留给儿子的,不是复杂的道理,而是三句最朴素的嘱托:“吃好、锻炼好、学习好。”这三句话,是母亲最深沉的爱,也是她自己从河南农村一路奋斗到北大博士,用一生验证过的人生真理。这朴素的嘱托,将成为儿子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行囊。
黄丹丹35年的人生,短暂却极具厚度。她以医者的专业对抗病魔,以患者的体验共情他人,以母亲的身份传承爱与希望。她的故事超越了个体的悲剧,引发了我们对知识、生命和爱的深刻反思。
她最终还是没能打赢身体里的“怪兽”,但她从未输掉这场与命运的抗争。她留下的,不仅是关于定期体检的警示,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价值的答案。那个懂事的8岁男孩,会带着母亲最朴素的真理,继续这场人生的赛跑。
九派新闻《35岁肿瘤科医生黄丹丹因癌症去世,丈夫:孩子现在是我最大的支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866897356072185&wfr=spider&for=pc
相关文章
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等熬到六十岁,回头看看走过的日子,好像翻完了一本书。年轻时我们以为朋友圈越大,才越幸福,朋友越多,日子越红火。可随着步...
2025-08-21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坐看云起时编辑|坐看云起时“竟然还有这样...
2025-08-21 4
8月15号那个晚上,抗癌圈里传出了一个让人心疼的消息。来自北京的医学博士黄丹丹,网名叫“火箭丹”,就这么走了。消息是她大学同学爆出来的,她老公也在朋友...
2025-08-21 5
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同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共同欢聚,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25-08-21 4
“监控里,我从他房间出来的时候没有穿鞋。”崔丽丽常常会做噩梦,梦里她在一片无尽的黑暗里寻找自己的鞋子,却怎么也找不到。哪怕那天的记忆因为醉酒而模糊,深...
2025-08-21 5
初秋的青藏高原,清风送爽。8月20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2025-08-21 4
编辑丨卡卡文丨卡卡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那个人让她3年怀孕5次。”导演王晶在采访时给出猛料,谢霆锋和张柏芝这对已经离婚14...
2025-08-21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