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到,朋友圈全是“贴秋膘”的鸡汤文,可真正下厨的人才知道:鸡肉一炖就柴、板栗剥到崩溃、番茄炒蛋永远出汤。9月15号北京怀柔油栗刚上市,糖度飙到21...
2025-10-01 1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刷到社交平台上有街头采访,85岁上海阿姨的一句话让我愣了很久,那就是年轻时为家庭、孩子奔忙,老了还是一个人,结婚到底有啥用?
这位曾在同济大学教书的老人,手里有退休金,身边有能一起打牌旅游的老朋友,按理说该是旁人羡慕的晚年,可她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叹气的模样,偏偏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隐忧。
我们总以为攒够钱、有朋友,晚年就能安稳,可为什么越来越多老人,还是逃不过孤独的困局?
镜头里的阿姨说得实在,老伴走得早,两个儿子在外地成了家,一年到头就逢年过节回来几天。
她也试过去儿子家小住,孩子们劝她长留,可她总怕给晚辈添麻烦,最后还是回了上海独居。
现在的日子,手机成了最常陪伴的物件,嘴上说着有朋友不孤单,可夜深人静时,那句结婚有啥用的疑问,藏着多少对养儿防老、婚姻兜底的失望?
其实阿姨还算清醒,后来她想通了,手里有存款,以后能自理就自己过,不能动了就看儿子谁愿意照顾,实在不行就去养老院,可现实里,有多少老人连这样的选择权都没有?
之前看到过一个帖子,说的是香港袁阿婆的独居生活,看完感觉心里堵得慌,77岁的她在出租屋里离世一年半,直到有人上门才被发现……
更让人难受的是,她不是无儿无女,两个儿子早就移民海外,这一年半里,居然没给母亲打过电话、发过消息。
直到警方联系,他们才匆匆回港办手续,办完转身就走,仿佛这位母亲只是一个需要处理的事务。
一个人热热闹闹来世上一趟,最后却在冷清里悄无声息离开,这样的结局,比孤独更让人寒心。
北京靳阿姨的遭遇,也让我们看出养老靠子女的不靠谱,年纪大了身体差,她想着卖了房换女儿回来照顾。
几百万房款给出去,以为能换个安心晚年,可女儿拿了钱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却让她在外租房独居。
所谓的“照顾”,不过是偶尔买点东西、付个房租,后来靳阿姨想住养老院,女儿交了20万费用,可她住不惯搬出来,养老院退的钱竟成了母女反目的原因,女儿坚持要把退款归自己,还威胁不给钱就不付房租。
直到这时靳阿姨才懂,再亲的血缘,有时也抵不过一张银行卡靠谱,她最终把女儿告上法庭,要回了几百万,可几十年的母女情分,也碎得再也拼不起来。
我们总说“养儿防老”,可现在再看这句话,更像一句过时的安慰。
不是孩子不想孝,是太多现实把“孝”拦在了半路,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工作在大城市扎根。
老人要么背井离乡去陌生城市陪读式养老,要么留在老家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地理距离先把照顾隔开了一层。
更别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一线城市双职工家庭,每月房贷、孩子教育、日常开支加起来至少1.5万,光是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就已喘不过气,要是老人生场病需要卧床照顾,谁能放下工作全天陪护?
现在互联网上,很多人请假回来照顾了半个月,就被公司催着回去,最后只能请护工,自己每周视频看看,那种“想孝却没力”的无奈,隔着门都能感受到。
有人说实在不行就去养老院,可养老院里的日子,也藏着不少看不见的难,前阵子听说个新词叫外包子女,其实挺悲哀的……
这个从业者大多是年轻人,拎着礼品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月收入能过万,订单还排不过来。
一开始我纳闷“怎么会有人花钱雇人当子女”,后来才懂,很多地方看人下菜碟是常态,要是知道你没子女,态度会明显冷淡,甚至会怠慢。
其实仔细想想,晚年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别人给,而是自己提前攒,很多人之所以能坦然面对独居,不就是因为手里有退休金、有存款,有就算没人照顾也能选养老院的底气?
钱或许买不来亲情,却能买来尊严,能请护工上门,不用看子女脸色,能选条件好点的养老机构,不用挤在冷清的小房间里。
除了钱,一副好身体更是晚年的硬通货,常听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子女心狠,是长期的病痛折磨,连至亲都会被熬得没耐心。
很多人经常说储蓄健康比储蓄钱管用,这话真没说错,平时少吃重油重盐的菜,每天下楼散散步、打打太极,定期做体检,把身体养得硬朗点,能自己吃饭、散步、打理生活,比啥都强。
更重要的是,别把晚年的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有些老人一天没接到孩子电话就焦虑,孩子说句重话就难过,把自己的情绪绑在别人身上,日子只会过得被动。
不如找点自己喜欢的事,爱养花就把阳台种满月季、茉莉,花开时满屋香,爱唱歌就去公园跟老伙计搭个合唱团,歌声里就忘了孤独。
现在社会养老的设施也越来越全,社区里的养老食堂、上门护理服务,还有能监测心率的智能养老床,这些新事物或许能成为晚年的帮手。
当然,享受这些服务的前提还是得有钱,所以不管多大年纪,能攒点钱就别乱花,能照顾好自己就别偷懒。
攒点养老钱,养副好身体,找个能让自己开心的爱好,就算老了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有底气、有滋味。
毕竟,晚年最好的样子,从来不是有人陪,而是我能自己说了算。
相关文章
秋分一到,朋友圈全是“贴秋膘”的鸡汤文,可真正下厨的人才知道:鸡肉一炖就柴、板栗剥到崩溃、番茄炒蛋永远出汤。9月15号北京怀柔油栗刚上市,糖度飙到21...
2025-10-01 1
2025年9月,俄乌战线依旧焦灼,但克里姆林宫的动静却比前线更引人注目。一边是北约大军步步紧逼,军事部署几乎贴到了俄边境的眉毛上。另一边,普京多年的亲...
2025-10-01 1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刷到社交平台上有街头采访,85岁上海阿姨的一句话让我愣了很久,那就是年轻时为家庭、孩子奔忙,老了还是一个人,结婚到底...
2025-10-01 2
2025年,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典型烂尾楼纠纷案: 购房者柏某、杨某娟因开发商逾期交房导致项目烂尾,无力继续偿还按揭贷款,最终被银行起诉要求...
2025-10-01 1
膝盖先疼的那晚,我正好35岁,刷到一条热搜:50岁以上跑马拉松的人翻倍了。 我突然想,是不是该把配速降到7分半,别再跟20岁的小伙子拼冲刺。 去年...
2025-10-01 1
为什么骑行是一种边界感很强的运动? “别贴我屁股骑! ”——上周六妙峰山,一个急刹,前面老哥直接起飞,锁骨咔嚓一声。 全程没汽车,就因为他跟车太近...
2025-10-01 1
“饿到半夜啃指甲也瘦不下来? ”——别骂自己意志力差,先低头看看餐盘里是不是只有可怜的两根青菜。 真不用啃草啃成兔子。 去年北京一互联网公司做内部...
2025-10-01 1
前言美国又有大料了!那个臭名昭著的色魔富豪爱泼斯坦,他的黑材料档案里,竟然扒出了咱们都熟悉的“钢铁侠”马斯克的大名。文件白纸黑字写着,他曾计划去爱泼斯...
2025-10-0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