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抖音热搜 2025年11月08日 04:03 5 admin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特斯拉股东会最近开了场"史上最贵股东大会"——批准了马斯克未来十年最高近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方案。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马斯克一边骂反对者是"企业恐怖分子",一边数着股东们递上来的万亿红包,而股东们还得担心他是不是数得不够爽。

这事儿已经不能用"离谱"来形容了,这是把商业伦理的桌子掀了,再顺便把公司治理的地板也给撬了。

马斯克:我这不是要钱,是要"爱"

先说说马斯克为什么要推这个方案。表面看,理由很"正当":用股权绑定未来十年,确保他全心全意带领特斯拉从"电动车厂"转型为"AI机器人帝国"。董事长德霍姆说得情真意切:"要是拒绝了,马斯克的时间、才华和远见就没了。"

翻译过来就是:不给钱,哥就不玩了。

但稍微琢磨一下,这逻辑就很流氓。特斯拉是上市公司,不是马斯克个人工作室。他作为CEO,拿工资干活天经地义,怎么就变成"需要额外激励才能留人"了?苹果没了乔布斯照样转,微软盖茨退了也没散架,怎么到马斯克这儿,公司存亡就得看他心情?

真相是,这压根不是"激励方案",而是权力巩固计划。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马斯克现在持股15%,虽然是大股东,但远没到说一不二的地步。可如果他把这12批、4.237亿股全拿到手,持股比例将飙升至29%。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他离绝对控股只差一步之遥,意味着董事会剩下那点独立性可以彻底洗洗睡了。

更妙的是,这四个"里程碑"设计得极具"马斯克特色":2000万辆车、100万无人出租车、4000亿美元利润、8.5万亿美元市值。表面看是业绩对赌,实际上是给他未来十年的所有野心上了一道保险——你想干的事,都变成了拿钱必须干的事,股东还得乖乖为你开绿灯。

想搞机器人?这是里程碑需要。想推自动驾驶?这也是里程碑需要。想烧钱搞AI?不好意思,不达 里程碑就没钱拿,大家同舟共济吧。

这不是CEO,这是给自己发了一张"免死金牌+尚方宝剑+无限透支信用卡"的三合一礼包。

股东:我们不是同意,我们是"被同意"

再说股东这边。超过75%的支持率,看着是民心所向,实际上是集体PUA的结果。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这波算是少数清醒人,反对理由很实在:股权稀释、关键人物风险、董事会不独立。但大基金都懂规矩:你可以反对,但别真挡道。马斯克现在就是特斯拉的"人形估值机器",他要是撂挑子,股价先崩一半。所以投反对票是表明态度,投赞成票是保护钱包。

这里面的心理机制很微妙:股东们不是真心觉得这方案合理,而是不敢承担"失去马斯克"的风险。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这就好比绑匪说"给我一万亿,否则撕票",人质家属一边骂"狮子大开口",一边还得乖乖凑钱。德霍姆那封警告信,就是绑匪的刀架在特斯拉估值的脖子上:要么给钱,要么我让特斯拉"失去灵魂"。

更讽刺的是,马斯克一边骂投票顾问机构"愚蠢",一边享受着机构们为这场"绑架案"提供的合理化论证。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和Glass Lewis要是真硬气,就该号召股东集体罢免这种离谱方案。但他们不敢,因为马斯克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和特斯拉画上了等号。

特斯拉:从公司到"马斯克教"

这对特斯拉本身意味着什么?

短期看,资源会进一步向马斯克的"星辰大海"倾斜。无人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火星计划……这些烧钱项目会被包装成"里程碑必需",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先级。传统车企在打磨底盘、优化供应链,特斯拉在搞"机器人军团",听起来很酷,但财务风险也更大。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长期看,特斯拉将彻底变成"一人公司"。当创始人持股近30%,当董事会独立性荡然无存,当所有战略都围绕个人愿景展开,特斯拉就不再是一家公众公司,而是"马斯克帝国"的融资平台。

这很危险。历史上所有"伟大创始人"模式的公司,最后都面临一个终极问题:创始人老了、错了、疯了之后怎么办?苹果有职业经理人制度,微软有成熟的管理架构,而特斯拉正在把全部鸡蛋放进一个叫"马斯克"的篮子里,还嫌篮子不够结实。

科技行业:开启"天价薪酬"军备竞赛

这事对整个科技圈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马斯拉这一炮,直接把CEO薪酬天花板轰到了万亿级别。以后硅谷那帮创始人有样学样,谁还满足于几个亿的股票?Meta的小扎、亚马逊的贾西、英伟达的老黄,心里都得嘀咕:我干的活不比他少,凭什么他就万亿我这才百亿?

更可怕的是,这种"对赌式薪酬"会扭曲整个行业的创新逻辑。以前搞研发,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占领市场份额;现在搞研发,是为了完成创始人的milestone、解锁下一批股票。用户不重要,股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创始人的"星辰大海"照进现实。

公司治理将倒退五十年,从"制度驱动"回到"个人驱动"。董事会变成粉丝团,股东大会变成追星现场,机构投资者变成舔狗。资本主义最引以为傲的"现代管理体系",在"天才崇拜"面前不堪一击。

商业系统:一场关于"特权合法化"的盛宴

归根结底,这场万亿薪酬闹剧,是对整个商业系统的嘲讽。

它嘲笑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当创始人可以靠威胁"不干了"来索要天价薪酬,普通股东的声音就是个笑话。

它嘲笑了"业绩激励"的原始初衷。从几十万到几亿,再到万亿,激励的边际效应早就过了临界点。现在的万亿,不是为了"激励",是为了"确权"——确认马斯克有特权凌驾于所有规则之上。

马斯克给自己发了万亿美元红包,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

它更嘲笑了"资本主义公平性"的自我标榜。一个系统允许一个人(哪怕他是天才)给自己发万亿红包,同时又有数千万人连基本医保都买不起,这个系统不是"高效",是赤裸。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反对,像一声微弱的警钟,但很快淹没在75%的赞成声浪里。那些赞成的机构不是傻,他们只是算清楚了:与其坚持原则,不如加入这场"特权合法化"的盛宴,好歹能分一杯羹。

天才的特权,还是系统的癌症?

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真相:当商业系统过度依赖"超级英雄",它就已经病入膏肓。

真正的伟大公司,应该靠制度、靠团队、靠文化,而不是靠创始人每天发推特、搞直播、威胁股东。乔布斯去世后苹果依然伟大,贝索斯半退休后亚马逊照样运转,因为它们的基业是建立在组织力上,而非个人魅力。

但特斯拉正在反其道而行之。它把全部未来押在一个人身上,还要用万亿红包确保这个人不会跑。这不是自信,是深度焦虑。

更讽刺的是,马斯克一边骂反对者是"企业恐怖分子",一边用恐怖的方式绑架了特斯拉的治理结构。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在于:真正的恐怖分子,往往都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万亿红包已经发出,股东们还得说"谢谢啊"。而商业文明的底线,又往下沉了一寸。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