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抖音热搜 2025年11月08日 09:54 6 admin

浙江杭州一场因招聘疏漏引发的争执,揭开了职场招聘中普遍存在的流程乱象。26 岁的马女士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奔波 3 小时参与面试,却因 “缺少互联网行业经验” 被当场拒绝,而这一要求从未出现在岗位说明中。她返回公司与 HR 的对峙,不仅引发网络热议,更让企业招聘的严谨性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简历投递与面试邀约:看似匹配的机会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马女士拥有 3 年行政工作经验,一直在杭州从事相关岗位。某天,她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发布的 “行政主管助理” 岗位,职位要求明确标注 “1-3 年行政经验优先,接受经验浅者”。对照自身条件,她认为完全符合要求,随即上传了个人简历。

不到一天,马女士就收到了该公司的面试通知邮件,邮件中注明了面试时间、地址及需携带的材料,落款为人事主管李姐。这份及时的回应让她颇为欣喜,当即开始为面试做准备。她熬夜修改了简历,针对岗位需求补充了过往行政工作的细节案例,打印成纸质版留存;又花了两个小时在公司官网和行业报道中搜集信息,梳理出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及近期动态,整理成笔记随身携带。

面试当天,为避开早高峰拥堵,马女士提前 1 小时从家中出发。她先乘坐公交至地铁站,换乘两趟地铁后,又步行 15 分钟,全程耗时 1 个半小时才抵达位于杭州互联网园区的公司。进入写字楼时,她特意整理了衣着,确认材料齐全后,才走进电梯按下楼层按钮。

面试骤止与内心不甘:未被审阅的简历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面试室不大,一张长方形会议桌旁坐着人事主管李姐。马女士刚在对面坐下,递上纸质简历,便开始按照准备好的思路介绍自己:“李姐您好,我叫马晓,有 3 年行政工作经验,之前主要负责……”

话没说完,李姐便抬手打断了她,视线并未落在简历上,直接开口:“不好意思,我们这个岗位实际需要有互联网行业行政经验的人选,你没有相关背景,可能不太合适。”

马女士握着简历的手指紧了紧,愣在原地几秒,才反应过来追问:“可是岗位要求里没有写必须具备互联网背景,只说了接受经验浅者。”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李姐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划了两下,语气随意:“初筛的时候可能看得太快,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确实是我们的疏忽。” 没有进一步沟通,也未询问任何工作细节,面试就此结束。

走出公司大楼,马女士沿着人行道走到地铁口,心里的委屈和愤怒渐渐涌上来。她掏出手机计算成本:来回通勤至少 3 小时,地铁加公交的交通费合计 25 元,为了面试还向原公司请了半天假,扣薪近 200 元。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并非自己能力不足被拒,而是这场面试从一开始就源于企业的工作失误。

“他们根本没认真看简历,也没明确招聘标准,凭什么让求职者为他们的疏漏买单?” 马女士越想越不甘心,转身快步走回公司写字楼,径直来到人事部门找到李姐。

“你们真的有仔细看我的简历吗?” 她将纸质简历拍在桌上,“我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车费不要钱吗?时间不是成本吗?” 一连串的质问让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面对激动的马女士,李姐的态度缓和下来,解释称岗位招聘进度紧急,总部下发面试名单时未明确行业经验这一筛选标准,确实是人事部门的工作疏漏。马女士要求对方在一天内给出明确说法,否则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随后拿着简历转身离开。

视频发酵与舆论热议:被共鸣的求职痛点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回到家后,马女士整理了所有相关证据:招聘平台的岗位要求截图、面试通知邮件、往返交通票据,以及与李姐的对话回忆。她将这些内容剪辑成短视频,配文讲述了面试全过程,随后发布到社交平台。

没想到,这条视频在 48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10 万,评论区迅速被相似经历的网友占领。有网友留言:“我上周刚经历过,跨区赶了两小时路,面试三分钟就说‘不符合隐性要求’,太折腾人了。” 还有人分享:“曾被通知去复试,到了才知道岗位早招满了,只是 HR 要凑面试人数。”

虽有少数声音质疑马女士 “反应过激”,认为面试被拒本属正常,但更多评论聚焦于企业招聘流程的漏洞。“岗位要求模糊、简历筛选敷衍,这不是疏忽,是对求职者的不尊重。” 类似的观点获得大量点赞。

公司应对与部门介入:暴露的招聘乱象

眼看舆论发酵,涉事公司率先采取行动,向视频平台提交举报申请,以 “泄露商业信息” 为由要求下架视频。在平台未立即处理后,公司又选择报警,声称马女士发布的内容失实,涉嫌扰乱单位正常运营。

警方接到报警后,调取了视频内容及相关证据,最终认定视频未涉及违法内容,出具了 “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的意见。马女士在接到平台下架通知后,暂时隐藏了视频,但 3 天后重新上传,并补充了公司举报记录、平台客服沟通截图及警方的处理意见,明确表示视频内容均有证据支撑,未违反平台规定。

二次上传的视频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多名曾投递过该公司岗位的网友现身佐证。有网友晒出聊天记录:“去年 10 月面试同个岗位,也是说缺互联网经验,当时岗位要求里同样没写。” 还有人透露:“面试不到十分钟就被打发,HR 连简历都没翻开过。”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杭州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注意到此事后,主动介入调查。经查实,该公司近半年内已收到 5 起类似投诉,投诉内容高度一致,均指向 “岗位要求与实际不符”“面试通过率极低”“筛选流程混乱” 等问题。

面对监管部门的询问,公司回应称 “筛选标准严格,属正常招聘机制”,但拒绝公开具体招聘数据。然而,有媒体获取的一份内部邮件截图显示,涉事 “行政主管助理” 岗位仅计划招聘 3 人,却在 8 月至 10 月期间安排了 87 场面试,且在对外宣称 “岗位已招满” 后,仍持续发出面试通知。

法律依据与处理结果:未被尊重的知情权

对于企业的行为,法律界人士指出,虽然《劳动合同法》未明确规定企业招聘筛选的具体义务,但《就业促进法》第三条明确强调 “应当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提及的 “知悉真实情况” 原则,虽不直接适用于求职场景,但其蕴含的信息公开透明要求,同样适用于企业招聘环节。

专业人士进一步解释,企业发布的岗位信息与实际要求不符,本质上属于 “误导性宣传”。这种行为虽不构成违法,却可能因占用市场资源、误导求职者选择,构成不正当竞争。劳动监察部门也在调查中确认,该公司未仔细审阅简历、未明确岗位核心要求,存在明显的招聘流程缺陷。

在舆论压力与监管介入的双重作用下,涉事公司主动联系马女士,提出赔偿其往返交通费 25 元,并出具了书面声明。声明中承认此次招聘存在流程疏忽,承诺将对人事部门开展专项培训,完善简历筛选机制,明确岗位要求标注标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后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怒问人事:“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

马女士接收了赔偿款项,对公司的回应态度表示认可,但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顾虑:“25 元车费只是小事,我更希望公司是真正重视招聘流程的问题,而不是用这点钱‘摆平’事情。” 她的视频仍在网络上传播,评论区里,还有无数求职者在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着如何让招聘环节更具尊重与效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