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出差费1000,只报了300,我没有争执,再有差事单位竟无一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09日 14:59 2 admin

报销单递上去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没什么波澜的。

出差费1000,只报了300,我没有争执,再有差事单位竟无一

一张薄薄的纸,上面用黑色签字笔一丝不苟地填满了数字。

交通,住宿,餐饮,还有几笔零碎的客户招待费。

加起来,一千零八块五。

我把那八块五抹了,凑了个整,一千。

财务的小姑娘接过单子,扫了一眼,指着底下领导签字那一栏,对我甜甜一笑。

“陈哥,先给王主任批。”

我点点头,说了声“好”,转身走向走廊尽头那间门上挂着“综合办公室主任”牌子的房间。

门是虚掩着的,我象征性地敲了两下。

“进。”

王主任的声音,永远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疲惫感,好像批阅我们的文件是对他精力的一种巨大消耗。

我推门进去,他正戴着老花镜,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皱眉头。

“王主任。”我把报销单和贴得整整齐齐的发票,轻轻放在他桌角。

他“嗯”了一声,眼皮都没抬。

“出差回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

“挺顺利的,王主任,合同细节都敲定了,对方下周就盖章寄过来。”

“那就好。”

他总算挪开了视线,慢悠悠地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这才伸手把我的报销单拿了过去。

我站在办公桌前,垂着手,像个等待宣判的犯人。

这是我们单位的规矩,报销,尤其是出差报销,必须经过他这第一道关。

而这道关,比西天取经路上的任何一难,都更考验人性。

王主任看得很慢,很仔细。

他的指尖,或者说,是他那支红色的英雄牌钢笔的笔尖,在我贴的每一张发票上,缓缓划过。

像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小陈啊。”他终于开口了。

“哎,王主任您说。”

“你这次去S市,是坐的高铁?”

“是的。”我心里咯噔一下。

“二等座,四百二十块。”他用笔尖点了点那张高铁票,“公司规定,五百公里以内,原则上是坐动车或者普快。”

“王主任,这次时间比较紧,对方催得急,为了赶上第二天的会,只能坐最快的一班高铁。”我解释道。

他没说话,红色的笔尖在“420”这个数字上,画了一个圈。

然后,他的目光移到了住宿发票上。

“这个酒店,一晚上两百八?”他的眉头拧成了个疙瘩,“我们公司出差住宿标准,是两百。你超标了啊。”

“那一片的酒店我都查过了,这是最便宜的一家了,还是协议价。S市消费水平高,两百块的招待所环境太差,也偏,不安全。”

“年轻人,不要总想着享受嘛。”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创业初期,住十几块钱的大通铺,不也过来了?要为公司节省开支,这都是公司的纯利润啊。”

我没吭声。

心里有点想笑。

公司去年盈利三千多万,年会抽奖的奖品是十台最新款的iPhone,您儿子上个月刚换了辆五十万的宝马。

现在,你跟我说,要为了这八十块钱的差价,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他的红笔,又在“280”上画了个圈。

接下来是餐补。

一天一百,两天,两百。

“小陈,你一个人吃饭,一天能吃一百块?”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

好像我不是去吃饭,是去吃龙肉了。

“王主任,S市物价高,随便一个快餐都要三十多。而且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就在酒店楼下吃的,价格是贵一点。”

“年轻人要懂得精打细算。”他摇摇头,直接在餐补那一栏后面,写了个“50/天”。

然后是交通费。

我在S市两天,打了四次车,都是往返客户公司和酒店,一共一百二十块。

“为什么不坐地铁?”他问。

“客户的公司在开发区,离地铁站还有四五公里,拖着行李和合同文件,不方便。”

“不方便可以克服嘛。”

红笔一挥,一百二十块,变成了五十块。

最后的客户招待费,三十八块五的咖啡。

他看了半天,问我:“喝咖啡为什么要开发票?”

我一时间竟然没理解他的逻辑。

“王主任,这是招待客户喝的,属于业务支出。”

“请客户喝杯咖啡,三十多块钱,你自己就不能承担一下?也显得有诚意嘛。公司是公司,人情是人情,要分开。”

我彻底不想说话了。

我看着他的红笔,在我那一千块钱的报销单上,圈圈画画。

最后,他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通。

“动车票算你两百,住宿按标准两百,餐补一天五十,两天一百,市内交通五十。”

他顿了顿,抬头看了我一眼。

“这样吧,总共给你算……三百块。”

他把“300”这个数字,重重地写在审批金额那一栏,然后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小陈啊,不是我为难你。”他把单子推给我,身体靠在椅背上,又恢复了那种领导的派头,“公司的钱,都是大家的血汗钱,能省一分是一分。你要理解公司的难处,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后要注意,好吧?”

我看着那张被红笔批注得面目全非的报销单。

看着那个刺眼的“300”。

心里像被一团湿棉花堵住了,闷得发慌。

一千块的出差费,我自己真金白银垫出去的。

回来,只给我报三百。

意味着,我辛辛苦苦出差一趟,不仅没任何补助,还要自己往里倒贴七百块。

七百块。

是我女儿一个月一半的奶粉钱。

是够我们家一个星期的菜钱。

我捏紧了拳头,指甲陷进肉里。

一股火,从脚底板“噌”地一下就蹿到了天灵盖。

我几乎就要开口,把这几天的委屈,那些在廉价酒店里闻着霉味改方案的夜晚,那些为了省钱在便利店啃三明治的午餐,全都吼出来。

我甚至想问问他,你王主任自己出差,住的是不是五星级酒店的套房,报的是不是实打实的茅台酒钱。

但,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

我看到了他眼神里那一丝不易察rayed的、看好戏似的挑衅。

他似乎就在等我发作。

等我这个愣头青,为了这区区七百块钱,跟他拍桌子瞪眼。

然后呢?

然后他就可以给我扣上一顶“不顾全大局、斤斤计较、顶撞上司”的帽子。

给我穿无数双小鞋。

年终考核给我打个“C”。

取消我所有的评优资格。

甚至,把我调到一个边缘部门,坐一辈子冷板凳。

我不是刚毕业的毛头小子了。

我三十岁了,有老婆有孩子,有房贷车贷。

我输不起。

争这口气,代价太大了。

我慢慢松开拳头,深吸了一口气。

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好的,王主任。”

我说。

“谢谢王主任,我以后注意。”

我拿起那张报销单,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身后,我仿佛能感觉到王主任那满意的、带着一丝轻蔑的目光。

他赢了。

他又一次成功地维护了自己那点可怜的权威,并且为公司“节省”了七百块钱的开支。

他一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回到座位上,周围的同事都投来关切的目光。

坐在我对面的小李,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问。

“陈哥,怎么样?王扒皮没为难你吧?”

我们私底下都叫王主任“王扒皮”。

我把报销单递给他看。

小李的眼睛瞬间瞪圆了。

“我靠!三百?一千块就给报三百?这也太黑了吧!”他叫了起来,声音没控制住。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朝我们这边看过来。

我赶紧对他做了个“嘘”的手势。

“陈哥,这你也能忍?这不欺负老实人吗!你应该找他理论啊!”小李义愤填膺。

我苦笑了一下,没说话。

邻座的刘姐,一个在公司待了十几年的老员工,转过椅子,叹了口气。

“小李,你还是太年轻。”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同情和一丝“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了然。

“跟王主任理论?有什么用?胳膊能拧过大腿吗?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这是我们自己垫的钱!”小李还是不服气。

“不算了又能怎样?”我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去找大老板?为了这七百块钱,去告一个部门主任?你觉得老板会向着谁?”

小李不说话了。

办公室里陷入一阵沉默。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事儿,到此为止了。

我,陈阳,又一次成了那个被杀给猴看的“鸡”。

王主任用我的“忍气吞声”,再一次告诫了办公室里的所有人:

在这里,我说了算。

规矩,由我定。

你们,都得听话。

我拿着那张三百块的报销单,去财务走了流程。

钱很快到账了。

看着手机银行提示的“入账300.00元”,我心里五味杂陈。

我没跟老婆说这事儿。

我只说,出差报销的钱还没下来,可能要等下个月。

老婆也没多问,只是嘱咐我,下次出差注意身体。

我心里更堵了。

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不疼,但膈应。

我没有再提起,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写方案,见客户。

我把那股怨气,深深地埋进了心底。

我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王主任似乎也很满意我的“识大体”,那几天看见我,脸上甚至会露出一点和蔼的笑。

但办公室的气氛,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谁有出差的活儿,尤其是去那种大城市的,大家都还挺积极。

毕竟能出去转转,换个环境。

但自从我的事儿发生后,一提到“出差”两个字,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大家开始变着法儿地研究公司的报销制度。

每一条规定,每一个字眼,都被大家拿出来反复揣摩。

订票之前,先拿行程单给王主任过目签字。

订酒店之前,先把链接发到工作群里,请王主任确认。

吃饭,宁愿跑两公里去找一家二十块钱的兰州拉面,也绝不碰酒店旁边五十块一份的商务套餐。

打车?不存在的。

出门全靠地铁和公交,哪怕要换乘三次,走得脚底起泡。

整个办公室,形成了一种诡异的“节俭”风气。

王主任对此,非常满意。

他在部门会议上,点名表扬了这种“勤俭节约、以公司为家”的精神。

他说:“看看,这才是我们公司的好员工嘛!不像有的人,一出差就想住好的吃好的,把公司的钱不当钱!”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若有若无地瞟向我。

我低着头,假装在记笔记。

我知道,他在内涵我。

同事们也都低着头,没人敢接话。

那次会议之后,王主任的权威,似乎达到了顶峰。

他很享受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但,他没意识到的是,当信任的堤坝被他亲手凿开一个口子后,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

公司接了个大项目,需要派人去西北的一个省份,跟进一个为期半个月的设备调试。

地方很偏,条件很苦。

项目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司下半年的业绩。

大老板亲自下了指示,要求综合办公室派一个得力干将过去。

这个“得力干将”的担子,自然就落到了王主任的头上。

那天下午,王主任春风满面地召集了全部门开会。

“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公司刚刚拿下一个西北的大项目!这是对我们部门能力的高度认可!现在,需要派一位有担当、有能力的同事,去项目现场,代表公司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们每一个人。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项目圆满完成后,公司会有重奖!谁愿意主动请缨啊?”

他期待地看着我们。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时候,总会有几个积极分子,比如办公室的马屁精马伟,会第一个跳出来表忠心。

但是,今天。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低着头,有的看手机,有的看自己的手指,有的看桌上的纹路。

就是没人看他。

王主任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怎么?没人愿意去吗?”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悦。

还是没人说话。

“马伟!”他直接点名了。

马伟一个激灵,猛地抬起头。

“王主任,我……”他支支吾吾,脸憋得通红,“我……我妈最近身体不好,我得……得在家照顾她,实在走不开。”

这借口,烂得不能再烂了。

上周公司团建,他妈还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去跳广场舞的照片,健步如飞。

王主任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又把目光转向刘姐。

“刘姐,你经验丰富,你看……”

刘姐没等他说完,就直接摆了摆手。

“不行啊王主任,我儿子今年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得天天盯着他。这关键时刻,我可不敢离开半步。”

王主任的嘴角,开始微微抽搐。

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会议室里来回扫射。

扫到小李。

小李把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

“我……我女朋友不让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扫到其他人。

不是老婆要生了,就是家里水管爆了,再不然就是自己最近肠胃不好,医生说要静养。

千奇百怪的理由,汇成了一句话:

我不去。

王主任的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紫,像开了个染坊。

他气得嘴唇都在哆嗦。

他想不明白。

这群平时在他面前,一个个温顺得像绵羊一样的下属,今天怎么就集体造反了?

为了不去出差,连这种三岁小孩都骗不过的谎话都说得出口。

这还是他那个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部门吗?

他想发火,想拍桌子骂人。

但他知道,没用。

法不责众。

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开了吧?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

那个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没有找任何借口,只是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的人。

他的眼睛里,瞬间燃起了一丝希望。

对,还有陈阳。

这个最好拿捏的软柿子。

上次那七百块钱他都认了,这次,他肯定也不敢拒绝。

“陈阳!”

他叫了我的名字,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业务能力强,人也踏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给我戴上了一顶高帽。

整个会议室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我身上。

有同情的,有好奇的,有幸灾乐祸的。

我能感觉到,小李在桌子底下,用脚轻轻碰了碰我,示意我赶紧也找个理由。

我抬起头,迎上了王主任的目光。

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威胁,一丝施舍。

仿佛在说:给你个机会,好好表现,别不识抬举。

我,等这一刻,已经等了一个月了。

我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大家都在猜,我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再次选择默默承受。

“王主任。”

我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为公司分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先给他递了个台阶。

王主任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他满意地点点头,示意我继续说。

“但是呢,”我话锋一转,“我确实也有一点小小的实际困难。”

“什么困难?”王主任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王主任,您也知道,上次去S市出差,一千块的费用,公司给报了三百。我自己,垫了七百块。”

我把“七百块”这三个字,咬得很重。

王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不自然。

他没想到,我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件旧事翻出来。

“这个……这个是按公司规定嘛……”他含糊地解释道。

“是的,我完全理解,并且坚决拥护公司的规定。”我立刻接话,态度诚恳得让他挑不出一点毛病。

“只是……”我面露难色,叹了口气。

“只是这次去西北,时间长,地方远,条件也艰苦。我估算了一下,来回机票,加上半个月的食宿、交通,没个万儿八千,恐怕是下不来。”

我看着他,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和窘迫。

“王主任,不瞒您说,我上个月垫的那七百块,到现在还没缓过来。我这个月的房贷,还有两千多块的缺口,正愁着找谁借呢。这要是再去垫上万儿八千……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我说的,是实话。

也是最诛心的话。

我没有抱怨,没有指责,更没有拒绝。

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领导,我很想去。

但是,我没钱。

我这个“困难”,合情,合理,甚至有点可怜。

你王主任,总不能逼着一个连房贷都快还不上的下属,自己掏腰包上万块,去给你干活吧?

你要是真这么做了,你在这个单位,就别想再做人了。

我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

估计谁也没想到,我这个平时闷声不响的老实人,会用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把皮球,狠狠地踢回给了王主任。

小李在底下,偷偷对我竖了个大拇指。

刘姐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王主任的脸,彻底变成了猪肝色。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我撒谎?全公司都知道我家里什么情况。

说我不顾全大局?我已经说了“义不辞”,只是“有心无力”。

说公司可以预支差旅费?

那正好,就落入了我的圈套。

他要是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谁出差,是不是都可以申请预支?

那他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严”,那套“先斩后奏、克扣报销”的把戏,还怎么玩得下去?

他被我架在了火上。

上,上不去。

下,下不来。

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一丝惊恐。

他大概是第一次发现,我这只他眼里的绵羊,原来是会咬人的。

而且,一开口,就咬在了他的七寸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咳咳。”

王主任终于干咳了两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水,似乎想借此来掩饰自己的狼狈。

“这个……小陈同志提出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他艰难地开口,声音干涩。

“我们作为一个集体,要关心员工的生活。不能让我们的英雄,流血又流泪嘛。”

他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这样吧,”他沉吟了片刻,似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关于这次出差的费用问题,我们特事特办。”

他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

“公司,可以预支一万块钱的差旅费给你。并且,我保证,所有合理的开销,凭发票,实报实销!绝不克扣!”

“绝不克扣”四个字,他说得斩钉截铁。

像是在对我保证,也像是在对会议室里的所有人宣布。

那一刻,我看到,很多同事的眼睛里,都闪过了一丝光。

那是胜利的光。

我知道,我赢了。

我们,赢了。

用一种最平和,也最有力的方式,赢得了我们本该拥有的尊重和权利。

我没有立刻答应。

我沉吟了一下。

然后,我看向了旁边的小李。

“王主任,我觉得,这次机会,还是让给小李吧。”

我说。

“年轻人,更需要锻炼。而且,他还没成家,没什么后顾之忧,比我更合适。”

我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前提是,公司也能为他预支差旅费,并且承诺实报实销。”

我的这一手,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王主任更是愣住了。

他以为我费了这么大劲,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

但他没想到,我把这个“胜利果实”,转手就让了出去。

我不是为了去出差。

我甚至不想去。

我争的,从来就不是那几百块钱,也不是那一次出差的机会。

我争的,是一口气。

是一个公道。

是一种“人”应该被对待的方式。

现在,这个目的达到了。

谁去,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规则,被重新建立起来了。

小李激动地看着我,眼睛里满是感激和崇拜。

王主任看着我,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有愤怒,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

他知道,他彻底输了。

从他低头承诺“实报实销”的那一刻起,他用克扣和威压建立起来的统治,就已经土崩瓦解了。

“好。”

他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就让小李去。费用问题,按刚才说的办。”

那次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散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

没有多余的话,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已经足够。

我们都明白,从今天起,这个办公室,不一样了。

后来,小李顺利地去了西北出差。

走之前,公司果然预支了一万块钱给他。

半个月后,他回来了,黑了,瘦了,但精神很足。

项目完成得很出色,受到了大老板的点名表扬。

他的报销单,九千多块,递到王主任那里。

王主任看都没看,直接签了字。

从那以后,单位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克扣出差报销的事情。

甚至,连正常的报销流程,都变得顺畅了许多。

王主任像变了个人,虽然脸色还是那么臭,但至少,他不再敢明目张胆地“扒皮”了。

那七百块钱,我终究是没有要回来。

它就像一枚勋章,无声地记录着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时候,老婆会问我,上次出差的钱报了没有。

我总是笑着说,报了报了,早就花了。

她不会知道,那七百块钱,我到底花在了哪里。

我用它,买回了我的尊严。

也买回了,一个职场里,最稀缺,也最宝贵的东西。

那东西,叫做公平。

几个月后,公司人事变动。

听说,大老板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中层干部的管理方式。

说他们“格局太小,只知道克扣员工的蝇头小利,挫伤团队积极性,因小失大”。

不久,王主任就被调走了。

调去了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叫“企业文化建设部”。

光杆司令一个。

明升,实贬。

他走的那天,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去送。

大家只是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工作着。

我站在窗边,看着他抱着一个纸箱,落寞地穿过停车场。

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一刻,我心里,竟没有一丝快意。

只有一点淡淡的感慨。

其实,职场里,哪有那么多天生的坏人。

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人性里那点小小的恶,在权力的纵容下,被无限放大了而已。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也无非是在洪流之中,尽力站稳脚跟。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可以用隐忍去适应规则,但内心深处,永远要保留一份,敢于对不公说“不”的勇气。

就像我那七百块钱。

它是我付出的代价,也是我撬动改变的杠杆。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

而是为了,积蓄力量。

为了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向前,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