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AI创作碾压人类?3分钟出爆款短片,大导演贾樟柯凑热闹获2亿播放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31日 06:57 5 admin

前言

如今AI创作在内容圈早不是新鲜事,势头越来越猛。

之前快手联合贾樟柯等导演搞的“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用AI辅助拍短片,像贾樟柯让机器人说山西汾阳话的片段,就很有新意,整个系列播放量眼看要破2亿。

现在AI更厉害,3分钟就能生成完整故事片,不过要说它“碾压人类”,目前来看还远没到那地步。

AI创作碾压人类?3分钟出爆款短片,大导演贾樟柯凑热闹获2亿播放

AI爆款遍地是新花样

说句实在话,AI造爆款的速度比咱们刷短视频还快,而且花样越来越多。

早在前年10月,B站UP主“抽乐个大象”用Sora2做的AI科比视频就火过一把,科比“点评”自己和MJ直播带货、被英国女王“碰瓷”的片段,播放量直接冲过525万,点赞超33万,网友看了又恍惚又伤感,弹幕里全是“差点以为真复活了”。

现在这股风更猛了,连专业导演都开始用AI搞创作。

快手联合贾樟柯等9位导演弄的“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出了9部AIGC短片,贾樟柯用AI让机器人说山西汾阳话,张吃鱼拍的重庆科幻短片里,主角直接在机器人头顶涮火锅。

这些镜头要是传统拍摄,要么费钱要么根本拍不出来,结果AI轻松搞定,整个系列播放量眼看就要破2亿了。

普通人玩AI也能轻松爆火。

爱诗科技的PixVerse平台上,那个“KissKiss”模板在墨西哥、印度一天就被用30万次,随便剪剪加个特效就是热门内容,简直是自媒体小白的“救星”。

还有小红书博主“妮子便利贴”,照着AI概念图手搓的键盘,75个键帽里全是小鱼、水草的微缩景观,阳光一照晶莹剔透,点赞直接飙到63万,不少人说实物比AI图还惊艳。

就连咱们日常刷的文艺写真,现在也能靠AI搞定。

豆包AI的电影感三宫格在小红书刷屏,上传一张自拍,复制个模板,几分钟就出一套“海边文艺大片”:远景背影、中景持花、特写侧脸,配上“山的后面是什么”的字幕,妥妥的文艺片主角范儿,点赞动辄几千上万,零成本就能当“写真博主”。

AI创作碾压人类?3分钟出爆款短片,大导演贾樟柯凑热闹获2亿播放

技术突破让创作变简单

我跟你讲,AI能造这么多爆款,全靠技术在后面“开挂”。

以前的AI生成内容那叫“一眼假”,现在早就不是那个水准了,简直是“鸟枪换炮”。

就说视频生成吧,快手的可灵AI2.5Turbo版本,生成的跑酷视频动作行云流水,跳水镜头连水花溅起的弧度都符合物理规律,比同期的MiniMax海螺2.3效果还自然。

海螺2.3也有两把刷子,能做水墨、游戏CG各种风格,还出了个叫MediaAgent的“一键成片”功能,你只要输入“拍一个奶茶广告,要日系清新风”,它自动给你配好画面、音乐和台词,批量创作的成本直接降了50%。

百度更狠,升级的蒸汽机模型直接突破了AI视频的10秒限制,能生成3分钟的完整故事片。

最方便的是能实时互动,你看剧情觉得“这里男主哭太假”,直接拖进度条调整,想改转场、换背景音乐也能即时生效,简直是把“剪辑室”揣进了手机里。

爱诗科技能做到用户破亿、年收入超4000万美元,靠的也是技术接地气。

它的PixVerseV5版本加了个Agent智能助手,就算你不懂“胶片质感”“柔光滤镜”这些专业词,只要说“想要那种复古的、有点模糊的感觉”,AI立马就能get到,小白也能调出专业效果。

以前拍个宠物恶搞视频多费劲?得定做和猫一模一样的蛋糕,还得蹲点等它反应,能不能火全看运气。

现在AI直接批量造,猫咪见蛋糕逃窜的惊恐表情、瞳孔放大的细节想要多少有多少,戏剧冲突还能随便调,完全不用跟宠物“斗智斗勇”。

这技术直接把创作门槛拉到了脚脖子,人人都能当“内容生产者”。

不过AI也不是万能的,有人吐槽用它写文章全是“正确的废话”,说“早起挤地铁好辛苦”这种谁都知道的话,没有细节也没有温度,就像个“糊弄学大师”。

但话说回来,对付批量创作、基础素材生成这些活儿,它确实比人高效多了。

AI创作碾压人类?3分钟出爆款短片,大导演贾樟柯凑热闹获2亿播放

乱象有了监管紧箍咒

从另一个角度看,AI越能打,麻烦事儿也越多。

前两年TikTok上的AI教授“红温”视频就闹过笑话,教授脸红得突破生理极限,怒斥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虽然看着假,但架不住跟风模仿的人多,真假难辨的内容看得人头疼。

更过分的是有人用AI搞恶意恶搞。

北京互联网法院刚判了个案子,有人把别人的头像做成低俗畸形的AI图,不仅发进微信群,还特意私信给本人挑衅。

法院最后判他赔礼道歉加赔钱,法官说了,这早就超出合理使用范围,踩了法律底线。

好在现在规矩也跟上了。广电总局明确说了,AI是广电行业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还牵头搞了AI短片创作大赛,就是想引导行业走正道。

腾讯、快手这些大平台也都上线了AI内容标识功能,只要是AI生成的,都会加个明显的标记。

但问题也没完全解决,有的AI水印能被轻易擦除,造假者稍微改改画面就敢冒充真实内容。

有专家建议,得用那种嵌在画面里抠不掉的“硬水印”,再加上区块链备案,谁生成的、什么时候生成的一查就知道,这样才能从根上管住造假。

AI创作碾压人类?3分钟出爆款短片,大导演贾樟柯凑热闹获2亿播放

结语

AI创作这东西就是把“双刃剑”,好的地方是真方便:能让贾樟柯轻松拍科幻短片,能让普通人靠模板当博主,还能帮商家把打样周期从三周缩到三天。

但坏的地方也扎心:造假、侵权的事儿越来越多,有的内容看着热闹实则全是“无效输出”。

说到底,AI就是个工具,不是“甩锅侠”。技术狂奔的时候,规矩得跟上,创作者也得守底线。

不然再炫的爆款,也经不住法律和人心的检验,最后只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