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否科技2025-11-02 21:03:36现世界首富、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一贯以高调生活,大胆言论成为大家的谈资。而在近日其做客一...
2025-11-03 1
哈啰大家我是小格!咱跟大伙儿说句实在的,2025中国稀土一管制,美国车企停了、没技术还怨不公,急找澳大利亚撒钱也白搭。
咱能赢,靠的是当年徐光宪院士啃出来的技术硬活,这才掐住他们重建产业链的时间软肋!
但这里有个绕不开的疑问,中美从2018年就开始关税博弈,为啥直到2025年这张“王牌”才真正管用?
2025年的稀土管制不是一下子来的,而是分两步打的组合拳,4月先把7种中重型稀土纳入管控,那会儿西方还抱着侥幸,觉得能从第三国转口。
等到10月升级版规则落地,所有人都傻了,不光原矿、氧化物受限,连萃取槽、焙烧窑这些关键设备,甚至下游产品里只要沾点边,都得走审批。
这一下正好戳中了西方产业链的“软肋”。
美国犹他州有家稀土公司之前还兴冲冲宣布实验室突破,能生产纯度99.9%的氧化镝。
可实际产量呢?一周才2公斤,而且这个被他们吹成“突破”的3N级纯度,在中国也就是初级原料的入门标准。
更要命的是,美国能源部自己算过,现有稀土库存顶多撑军工生产18个月,要重建完整供应链,得花10年时间、砸3000亿美元。
欧盟的日子也不好过,德国宝马的电动车电机生产线,必须用5N级(99.999%)的钕铁硼磁体,这东西能让电机故障率降60%,但欧洲本土最高只能搞出4N级,成本还比中国高2.5倍。
日本倒是在实验室搞出了6N级提纯,可量产成本太高,只能拿个专利摆样子,根本没法大规模供货。
这会儿特朗普跟澳大利亚签的85亿美元协议,说穿了就是场应急公关。
澳大利亚西澳州的MountWeld矿品位确实高,能到20%,吸引了全球近一半的稀土勘探投资。
但它最大的稀土企业Lynas,在马来西亚开厂15年,重稀土纯度才刚到99.95%,离美军导弹系统要的5N标准差远了。
就算它计划2028年投产的德州精炼厂能按时落地,产能也只够美国本土需求的12%,这点量,连塞牙缝都不够。
西方“有矿没技术”,中国能“领跑”,不是靠天生优势,而是上世纪70年代那场硬啃出来的技术突围。
那时候全球稀土分离技术被法国罗纳普朗克这些企业攥得死死的,不光不让看工厂,想买技术还得签“霸王条款”,把稀土的买卖权、冠名权都让出去才行。
1972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到个紧急任务,要把性质几乎一样的镨和钕分开,而且纯度要求极高。
这个硬骨头,最后落到了徐光宪院士肩上。
当时国际上主流的两种方法都不行,离子交换法效率低,得反复提纯,分级结晶法成本高,根本没法规模化生产。
徐光宪翻了一大堆文献,终于看到美国人阿尔德斯提的“串级萃取”概念,可这技术当时就是个“失败品”,流程复杂得很,稍微出点错就得从头来,一次要半年,成本还高得吓人。
徐光宪的厉害之处,就是把这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变成了能真正落地的工业办法。
他带着团队天天“摇漏斗”做实验,最后摸出了“恒定混合萃取比规律”,还建了个包含100多个公式的数学模型,搞出了“稀土萃取分离工艺一步放大”技术。
简单说,就是把50多个萃取箱串起来,让含16种稀土的水溶液“逐个闯关”,不光提纯时间从100多天缩到了一周,纯度直接提到99.9%,遇到不同成分的矿石,调整下溶剂、温度,一周内就能适配。
1975年,徐光宪直接放弃了专利,把技术免费推广到全国。
这一下,国内冒出上百家稀土厂,大家扎堆攻关,到1978年,中国稀土纯度就提到了4N级,成本降了70%,效率提了10倍。
刚好那时候美国芒廷帕斯矿出了放射性泄漏事故,西方企业被环保压力逼得纷纷减产,中国顺势接下了全球大部分订单,才算从“资源大国”变成了“加工大国”。
几十年下来,中国在稀土提纯上的优势已经成了“壁垒”,现在能批量产5N级,6N级在试产,实验室里甚至能做到7N级。
而且,很多工艺细节已经变成了一线工程师的“经验”,这些东西没法靠图纸复制,却是技术传承的核心。
反观美国,本土就MPMaterials这么一家稀土供应商,现在还得把92%的精矿运到中国加工,重稀土分离能力基本是零。
从2018年到2024年这7年,中美在稀土上没撕破脸,维持着一种“微妙平衡”,说白了就是“谁也离不开谁”,都不敢真动手。
对美国来说,不碰稀土是没办法,产业依赖太深了。
2024年美国就MPMaterials这么一家拿得出手的稀土企业,钕镨氧化物产量才1300吨,而中国总产量有30万吨,前者还不到后者的0.5%。
美军F-35的永磁体、硅谷芯片的蚀刻材料,都得靠中国的5N级以上稀土。
真要是把稀土纳入关税,先扛不住的是美国本土的军工和科技企业。
这种依赖还催生出个有意思的格局,美国既是中国稀土原料的最大来源地,2024年1-10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稀土原矿占了98%,同时又是中国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地。
中国等于是“进口低价原矿,出口高价高端产品”,反而把产业链优势越做越稳。
拜登执政那几年,每次更新对华关税清单,都只敢碰消费品这些无关痛痒的品类,对稀土始终“网开一面”。
这种“只打外围、不碰核心”的操作,其实就是怕触发产业链连锁反应,砸了本土企业的饭碗。
中国这边不主动出手,也是在等“时间窗口”。
稀土产业链重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兰德公司2024年分析过,就算砸150亿美元,美国也得10年才能建成自给自足的供应链,这里面要挖矿、建工厂、培养技术人员,环节太多了。
要是太早收紧供应,反而会逼西方加速投入,等于丢了“时间优势”。
所以之前的管制只针对特定用途,没扩大到全球民用市场,更像是“手里攥着王炸,先不轻易亮出来”。
2025年特朗普政府搞的“万国关税战”,一下就把这7年的平衡给冲碎了,也让中国顺势亮出了稀土这张底牌。
而这次亮牌,掐的就是西方的“时间陷阱”,重建产业链要10年,可企业连90天都等不起。
这个“时间陷阱”不是凭空来的,得从2014年那场WTO诉讼说起。
当时欧美日联合起诉,最后中国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
表面看是“输了”,但回头看才发现是“以退为进”,取消配额后,中国稀土“量大价低”,直接把西方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挤没了。
2015年,美国最后一家能脱离中国供应链的稀土企业“木业公司”破产,从那以后,西方挖的稀土,都得先运到中国提纯,再运回去贴个“本土精炼”的标签,用来忽悠选民。
这种依赖到2025年已经深到骨子里了。
4月稀土管制刚收紧,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就发预警,说供应链面临“严重即时风险”,福特因为磁体短缺,直接停了部分车型生产一周。
兰德公司的报告更直白,要是中国稀土供应断90天,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得关门。
西方不是没试过突围,美国给Lynas公司补了2.58亿美元,让它在德州建精炼厂,澳大利亚设了12亿澳元的战略储备池,还搞了价格下限。
可这些努力绕不开技术壁垒,Lynas计划2028年商业化的重稀土,纯度目标才4N级,成本还是中国的1.8倍,美国Noveon公司规划的磁材厂,至今都没解决5N级原料的稳定供应问题。
稀土提纯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渣,西方环保标准严,建厂审批就得3-5年,而中国企业几十年优化工艺,早就把环保成本控制住了。
美国能源部算过,就算不考虑技术差距,西方重建稀土产业链的综合成本,也得是中国的3倍以上,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说到底,高端制造的竞争里,没有“天上掉下来的优势”。
真正的“王牌”,是一代代人啃技术硬骨头攒下的家底,是看透产业规律后守住的“时间窗口”。
这场稀土博弈的结果,其实早就写在徐光宪院士放弃专利的格局里,写在WTO败诉后“以退为进”的战略里,技术在手,时间在我,这才是最稳的赢面。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稀土之父” 徐光宪 挑战稀土分离国际难题》
财联社:《美国能源部估算 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 10 年、3000 亿美元投入》
壹深圳:《张思南:美国想拼稀土,但一头撞上了中国的工业克苏鲁!》
相关文章
爱否科技2025-11-02 21:03:36现世界首富、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一贯以高调生活,大胆言论成为大家的谈资。而在近日其做客一...
2025-11-03 1
来 源:浙江天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南方降雨降温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北方多地气温起伏较大今明天(11月2日至3日),我国东北地区...
2025-11-03 4
拳头砸在脸上的时候,我脑子里嗡的一声。不是疼,是懵。世界先是变成一片雪花,然后迅速浓缩成一个点,紧接着炸开,金星四溅。我闻到一股铁锈味,从鼻腔里,从口...
2025-11-03 4
日前,微信公布了多项新功能。消息错发,一次性撤回针对用户将照片、文字等信息批量错发工作群的情况,以前只能手动一条条撤回。麻烦不说,时间也来不及。现在,...
2025-11-03 2
当下的国际环境正在从高度互赖转向撕裂与对冲。贸易、科技、金融与产业链被频繁武器化,制裁与反制成为常态,地区冲突又把这种经济施压推向极端。在这种背景下,...
2025-11-03 2
提到男性滋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枸杞泡水,但对年过50的男性来说,单靠枸杞远远不够。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滑,精力不足、免疫力减弱等问题慢慢显现,...
2025-11-03 5
前言早有日本专家“预言”,今年中日或有一战,不过在冲突之中,日本仅仅能撑够14天就会“完败”。虽然该“预言”大概率不会成真,不过里面的很多细节说得“言...
2025-11-03 5
一、“赣超”冠军,赣州队!11月2日晚,2025江西省城市足球联赛总决赛在江西赣州市全民健身中心火热举行,宜春队与赣州队向着冠军奖杯展开激烈角逐。最终...
2025-11-03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