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07日 18:03 6 admin

2025年11月7日中午12点03分48秒,在农历九月十八,我们将迎来立冬,这一刻,是冬天正式上场的时间点。古人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意思很直白,立冬到来,万物从张扬转为收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九个节气,也属于“四立”之一。这个节气的气候,从干爽的秋天往阴冷的冬天过渡,冷空气来的次数变多,白昼缩短,太阳走得更斜,人只要站在风口处,一阵风就能感到季节换挡。

气温一下一下往下掉,北方已经步入寒季节奏,南方还带着点暖意,人们的衣柜也开始跟着整理,棉衣羽绒都摆上前排,这些都是冬天开始的真实信号。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立冬在人间,不止是气象节点,也是民俗节点。有人用饺子迎冬,有人吃甘蔗图个清甜,有人习惯嚼点带辣味的生葱,这些小小差异串联起地域,也串联起人心里的季节仪式感。

农事也从忙到闲的节奏逐渐转换。秋收秋播秋耕的紧张阶段告一段落,进入冬季作物管理的阶段,像一行人走到坡口,步子自动慢下来,把土地安排好,把种子安顿好,等明年再见天光。

立冬这个节气,就是一年节奏的拐点。古人一句“天地闭藏”形容得透彻,冬天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是把力量留在土里,把笃定留在心里。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立冬节气三物候:

古代,人们将立冬分为三物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是“水始冰”。天气转冷以后,阴气凝聚,河面边角处开始出现薄冰,那种若隐若现的透明感,就像季节给大地画出的分界线,也像古人说的“寒意入骨”,一日比一日更真切。

二候,“地始冻”。大地的温度也降下来了,脚踩在土上,能感到硬实,耕过的土地慢慢锁住湿气,植物根系也收着力,等来年再抬头,这是自然的节奏,古人云“天寒地坼”,一句话,把冬地的收拢写得很明白。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踪影少了,水里的大蛤蜊肥了,古人看在眼里,就说“雉入大水为蜃”。虽然只是想象,可这一段话把立冬的变化刻得极生动,万物换季,节气转宙,冬天的脚步一步步落在时序之中。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故,今日立冬,古时候没有气象数据,老辈人在田里干了一辈子,总结出了不少看天识节的经验,用来判断后面的天气变化,好安排农事。在乡间流传一句话:“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今年立冬有啥预兆?不妨听听老人们怎么解释。

老话里提到“下午立冬暖烘烘”,意思是立冬交节时间如果落在中午十二点之后,当年冬天大概率不会特别严寒。有些老人解释,这就是“冬意推迟”的感觉,节气刚来,天还没收紧,寒冷来的时间可能要往后一点。

另一句“上午立冬冻死牛”,说的是交节在中午十二点之前,那种冷劲收得快,一旦冷空气频繁南下,入冬就会显得更早,古人就用“牛都抗不过”来形容这个冬天可能够呛。在当时没有气象数字的年代,这就是代代口耳相传的经验总结。

从气候特点看,立冬是秋冬转换的分水岭。太阳角度更低,人立在地上,影子长得快,白昼渐短。“黄花深处有人家”一句,读着就有深秋入冬的画面感,风一吹,暖意和寒意都在同一条街上切换。

这些判断,落到农耕,就是安排节奏。三秋忙完,冬天就得看天收地、看苗护根,农户心里有个底,春天才会稳。俗话说“天时不误,人事不慌”,立冬节气,是一年四季里,农业心态转换的关口。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因此,今年立冬几点?在上午还是下午呢?

2025年的立冬交节点落在公历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中午12点03分48秒,这个时间属于民间所说的“下午立冬”。按照老辈人的说法,今年的冬天大概率会偏暖一些。


所以,咱们不妨一起来听听老祖宗留下的关于立冬的农谚里,是怎么说的。

一、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民间说“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听着接地气,其实是对风向的观察。北风是从寒冷的大陆吹过来,风里带着冷劲,甚至能让人联想到一句“寒光照铁衣”。立冬当天北风占主导,冬季气温走低的可能性自然更高。

南风从海上吹来,湿润温和,有一点余温,人站在屋檐下就能分辨得出。立冬时如果是南风更明显,那往后的冬天,多半是相对柔和的,冷空气的频率也可能会低一些。

从气候特点说,立冬是秋冬分界线,冷空气的势力此时就看得出来了。古人云“气以时变,物以类聚”,这个节气的风风雨雨,有它自身的理,风向就是最直白的提示。

这些判断,也都落在农耕里。冬天是收尾、是蓄力,也是来年春动之前的静。农人心里有底,估算冬天温度走势,安排冬季地块管理、种子储备,天冷天暖不同,土地调理也就不同,节气从来不是空说,是写在生活里的经验。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二、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民谚说“立冬有雨防烂冬”,意思是立冬这天如果落雨,冬季的阴湿气会容易增强,雨雪天气就可能偏多。雨湿路滑,行路不便,老一辈人就会提前把柴火粮食备得扎实一些,古人云“冬未立,事先立”,这种提前准备,是被季节教过的经验。

看另一句“立冬无雨防春旱”。意思是立冬这天如果不下雨,冬天里的水分补充少了,来年春天降雨可能偏弱,对春播春长并不太利。春天作物起身需要水分,人们就说“春雨贵如油”。

立冬的气候特点就是这个“从秋到冬的掉头”。一方面温度线不停下滑,一方面空气湿度的转折点也开始显现,所以这天的“水”有没有、够不够,老农都要格外留心。

这也落到农耕本身。冬小麦返青、春播作物出苗,都和墒情息息相关,一旦春天干到抽穗受阻,产量就跟着被影响。所以老话说“天时看立冬,地利顾春播”,节气不是讲道理,是在教每一代人把土地的节奏看准。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三、立冬雪花飘,大雪没有雪

民谚说“立冬雪花飘,大雪没有雪”,意思不是神乎其神,而是从多年观天得出的观察。立冬这天如果冷空气很强,直接把雪送来,那往后的节奏往往会出现变化,到大雪节气反倒容易让人等不到那一场应景的大雪。

风起水落,节气的气候特点,就是一环扣一环。立冬是秋冬的交接口,冷暖空气抢“第一刀”,谁先发力,很容易在后面带节奏。古人云“节物风光不等人”,冷来得越早,后面可能就越容易走向平稳。

放到农事里,更能读懂这话。大雪不下雪,对冬作物不是绝对坏事,地温稳住,地皮结得均匀,来年的铺垫就更扎实。农人看天色,也看地气,这些一句话背后都是土地上的经验。

节气,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土地的脚印。立冬的那一场雪,不是浪漫,是在提醒新季节的节拍已经落下。接下去的一冬,就看冷暖空气怎么写。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四、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是从土地里总结出的简单话。立冬这天如果是个晴空,照例预示着冷空气强度不算猛,冬季就更像是干冷为主,晴朗天数会更多。古人云“天色分四时”,说的就是这种看天识节的本事。

换个角度看,如果立冬当天就落雨或者飘雪,那就说明湿冷已经占了先手,后面一冬雨雪就可能偏多,气温也容易往低处走;正如一句农庄里常说的话“水汽一得势,冷暖要变天”,说的就是这种直觉判断。

立冬的气候特征,是秋味转冬味的那一瞬。白昼变短,冷度加深,空气湿度的微小差异,就会带出不同的冬季轨迹。人站在街口,看一眼雾、风、云,有时就知道冬天要怎么走。

农人看这些话,不是为了聊天,是为了安排冬季的地。冬作物的根要稳,来年要算苗情,冬天到底偏干还是偏湿,决定着土壤的蓄水方式。节气不是贴在日历上的文字,是一本写在田野上的时间账。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日立冬不一般,有啥说法


总结:今日立冬,老人有句话“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虽不是绝对规律,可是从田里风里一代代总结出来的,多少有点参考价值。农谚虽短,却不是凭空来的,怎么用,还得自己判断,你怎么理解?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