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文/关珺冉编辑/漆菲位于红海沿岸的苏丹,正在经历全球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25岁的穆罕默德居住在苏丹南部城市拉巴克,这里...
2025-11-09 0
2025年11月2日,在“消失”了整整183天后,全红婵终于回到了赛场。
她与新搭档王伟莹配对,挑战女子团体赛双人10米台。
赛前,几乎没人看好这对临时组合,毕竟她们的对手是陈芋汐和掌敏洁这对世锦赛冠军。
然而,全红婵用一个冠军,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赛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三个字:“我真棒”。
这本应是一个励志的完美开篇,但刺耳的杂音很快淹没了掌声。
网络上,“身材发福”、“胖得跳不动了”、“不敢比单项,躲在团体赛里刷存在感”之类的刻薄言论甚嚣尘上。
他们拿着14岁时那个瘦削轻盈的“婵宝”影像,来审判眼前这个18岁、正经历身体发育的姑娘。
团体金牌的含金量,也被一些声音贬低为“主场优势”。
就在这股负面舆论即将形成漩涡之际,央视出手了。
赛后,《央视新闻》火速发布喜报,标题直接点名“全红婵夺冠”,并给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评论:
“全红婵还是全红婵”。
紧接着,央视转发了全红婵那条“我真棒”的帖子,标题写着“全红婵真棒”,并特意加上了“伤愈首秀”四个字。
到了11月3日,央视又发布了一段全红婵低头轻抚金牌的视频,配文直指核心:“这一路多不容易只有她知道”。
三次点名,层层递进,从肯定实力,到点明背景,再到共情其不易。
央视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夺冠报道,而是一次立场鲜明的“护航”。
它要撕开那些“发福”、“变胖”的表象,让所有人看到被刻意忽略的真相。
央视所要揭示的第一个“真实情况”,就是全红婵早已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轻松就能跳出满分的“天降紫微星”,而是一个正与伤病和身体发育做着残酷斗争的“凡人”。
那“消失”的183天,并非休假,而是漫长而痛苦的养伤期。
广东队教练何威仪透露,全红婵“浑身都是伤”。
脚踝韧带、腰部肌肉、左手手腕……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起跳,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
她在赛场上那些贴满全身的肌效贴,不是装饰,而是支撑着她摇摇欲坠身体的“防护盾”。
11月6日的双人预赛场边,镜头捕捉到她熟练地为自己缠上绷带,那份与年龄不符的平静,恰恰说明了这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比伤病更磨人的,是“发育关”这道几乎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都无法回避的难关。
18岁的年纪,身高、体重的增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对于骨架本就偏大的全红婵而言,控制体重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周继红曾直言:“体重是运动员的天敌”。
那些指责她“变胖”的人,无异于在指责一个青春期的女孩为什么在长个子。
当公众还在用14岁的标准去要求18岁的全红婵时,他们忘记了,这四年间,她承受的不仅仅是荣耀带来的光环,更是成长带来的身体巨变和日积月累的伤病侵蚀。
央视用“伤愈首秀”四个字,强行将公众的视线从苛刻的审美,拉回到对一个运动员基本状况的尊重上。
它在提醒所有人:在评价她的表现之前,请先承认她是一个带伤作战的勇士。
如果说揭示伤病是第一层,那么央视此举更深层的目的,则是对长期以来甚嚣尘上的“唯金牌论”进行的一次精准纠偏。
这便是被暴露的第二个,也是更核心的“真实情况”。
体育竞技,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
我们习惯了为冠军欢呼,习惯了用金牌数量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价值。
这种思维惯性,让很多人变得苛刻、健忘。
他们忘记了张家齐曾因发育问题淡出主力,也看不到陈芋汐同样在与状态起伏作斗争。
当全红婵没能延续“永远胜利”的神话时,曾经的赞美便迅速变为刺耳的质疑。
央视的介入,就像一位看不下去的大家长,站出来为自家孩子撑腰。
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引导舆论。
当全红婵说“我真棒”时,央视立刻跟进,告诉所有人:“全红婵真棒”。
这不仅是对她自我肯定的支持,更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后,能够重返赛场并夺冠,这种坚持本身,就值得一句“真棒”。
这句“真棒”的价值,无关乎对手强弱,无关乎项目大小,它关乎的是一个运动员战胜自我的勇气。
当全红婵低头抚摸金牌的视频播放量破千万时,央视的配文“这一路多不容易只有她知道”,更是将共情拉满。
它引导公众去思考金牌背后的汗水、泪水与伤痛,而不是仅仅盯着领奖台上的那一瞬间。
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它试图告诉我们:体育精神的核心,不只是站上巅峰的辉煌,更是身处逆境依旧不言放弃的坚韧。
这场舆论“抢救”的效果,在几天后的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后得到了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检验。
全红婵与王伟莹最终仅获第五,无缘奖牌。
赛后,面对镜头,她再也绷不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嘴唇不住地颤抖。
当记者重提那句“我真棒”时,她红着眼眶重复:“我还是觉得我真棒,能坚持比赛,真的很不容易。”
紧接着,她又带着哭腔自责:“可能我还是不够努力。”
这一幕,令人心碎。
但此时,网络上的风向已经悄然逆转。
铺天盖地的,不再是嘲讽和攻击,而是理解与鼓励。
“18岁的年纪,带着满身伤病坚持下来,已经是最棒的了!”“第五名又怎样?你的努力比金牌更闪耀!”
央视的“三次点名”,成功地为全红婵筑起了一道舆论的防波堤。
它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却改变了公众看待结果的方式。
它让人们明白,此刻的全红婵,最需要的不是苛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参考资料:
全红婵伤愈首秀夺冠!比赛精彩现场集锦
2025-11-02 21:30·央视新闻
归来仍是王者!全红婵三个字回应复出夺冠
2025-11-03 18:43·光明网
全红婵回应夺冠:“我真棒”
2025-11-02 23:28·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文/关珺冉编辑/漆菲位于红海沿岸的苏丹,正在经历全球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25岁的穆罕默德居住在苏丹南部城市拉巴克,这里...
2025-11-09 0
这猪怕是有八百多斤吧,十一月五号早上,四川来的老张蹲在广西灌阳县的猪圈边,拿手机拍着那头黑毛猪拱青草,听说这猪养了四年,他当场掏出计算器,按八块五毛一...
2025-11-09 2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华网、中评社】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文|文史典编辑|文史典“...
2025-11-09 2
11月7日,官方正式官宣福建舰入列消息,这艘11月5日已在海南三亚军港完成入列仪式的巨舰,以舷号“18”的醒目标识、挂满旗帜的庄重姿态,为中国海军翻开...
2025-11-09 2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康康“要么击沉它,要么我们就得学会用筷子...
2025-11-09 2
27国捅了“马蜂窝”,这是怎么回事呢?中方发出警告,做不到3件事,就后果自负,哪3件事呢?中美两国领导人日前举行会晤,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两国在贸易战方...
2025-11-09 2
说起郑丽文这事儿,最近岛内政坛闹得挺大。国民党刚换了新主席,她上任没多久,就在外媒那儿放话“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地区”,这跟国台办前脚刚重申和平统一方针...
2025-11-09 3
2025 年 11 月 3 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法院外,冬日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台阶。随着法槌落下,张俊豪被撞身亡案一审庭审宣告结束,法庭未当...
2025-11-09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