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09日 15:56 4 admin

2025年11月2日,在“消失”了整整183天后,全红婵终于回到了赛场。

她与新搭档王伟莹配对,挑战女子团体赛双人10米台。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赛前,几乎没人看好这对临时组合,毕竟她们的对手是陈芋汐和掌敏洁这对世锦赛冠军。

然而,全红婵用一个冠军,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赛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三个字:“我真棒”。

这本应是一个励志的完美开篇,但刺耳的杂音很快淹没了掌声。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网络上,“身材发福”、“胖得跳不动了”、“不敢比单项,躲在团体赛里刷存在感”之类的刻薄言论甚嚣尘上。

他们拿着14岁时那个瘦削轻盈的“婵宝”影像,来审判眼前这个18岁、正经历身体发育的姑娘。

团体金牌的含金量,也被一些声音贬低为“主场优势”。

就在这股负面舆论即将形成漩涡之际,央视出手了。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从“天降紫微星”到“带伤的凡人”

赛后,《央视新闻》火速发布喜报,标题直接点名“全红婵夺冠”,并给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评论:

“全红婵还是全红婵”。

紧接着,央视转发了全红婵那条“我真棒”的帖子,标题写着“全红婵真棒”,并特意加上了“伤愈首秀”四个字。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到了11月3日,央视又发布了一段全红婵低头轻抚金牌的视频,配文直指核心:“这一路多不容易只有她知道”。

三次点名,层层递进,从肯定实力,到点明背景,再到共情其不易。

央视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夺冠报道,而是一次立场鲜明的“护航”。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它要撕开那些“发福”、“变胖”的表象,让所有人看到被刻意忽略的真相。

央视所要揭示的第一个“真实情况”,就是全红婵早已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轻松就能跳出满分的“天降紫微星”,而是一个正与伤病和身体发育做着残酷斗争的“凡人”。

那“消失”的183天,并非休假,而是漫长而痛苦的养伤期。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广东队教练何威仪透露,全红婵“浑身都是伤”。

脚踝韧带、腰部肌肉、左手手腕……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起跳,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

她在赛场上那些贴满全身的肌效贴,不是装饰,而是支撑着她摇摇欲坠身体的“防护盾”。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11月6日的双人预赛场边,镜头捕捉到她熟练地为自己缠上绷带,那份与年龄不符的平静,恰恰说明了这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比伤病更磨人的,是“发育关”这道几乎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都无法回避的难关。

18岁的年纪,身高、体重的增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对于骨架本就偏大的全红婵而言,控制体重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周继红曾直言:“体重是运动员的天敌”。

那些指责她“变胖”的人,无异于在指责一个青春期的女孩为什么在长个子。

当公众还在用14岁的标准去要求18岁的全红婵时,他们忘记了,这四年间,她承受的不仅仅是荣耀带来的光环,更是成长带来的身体巨变和日积月累的伤病侵蚀。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央视用“伤愈首秀”四个字,强行将公众的视线从苛刻的审美,拉回到对一个运动员基本状况的尊重上。

它在提醒所有人:在评价她的表现之前,请先承认她是一个带伤作战的勇士。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官媒的“抢救”,一场对“唯金牌论”的精准纠偏

如果说揭示伤病是第一层,那么央视此举更深层的目的,则是对长期以来甚嚣尘上的“唯金牌论”进行的一次精准纠偏。

这便是被暴露的第二个,也是更核心的“真实情况”。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体育竞技,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

我们习惯了为冠军欢呼,习惯了用金牌数量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价值。

这种思维惯性,让很多人变得苛刻、健忘。

他们忘记了张家齐曾因发育问题淡出主力,也看不到陈芋汐同样在与状态起伏作斗争。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当全红婵没能延续“永远胜利”的神话时,曾经的赞美便迅速变为刺耳的质疑。

央视的介入,就像一位看不下去的大家长,站出来为自家孩子撑腰。

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引导舆论。

当全红婵说“我真棒”时,央视立刻跟进,告诉所有人:“全红婵真棒”。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这不仅是对她自我肯定的支持,更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后,能够重返赛场并夺冠,这种坚持本身,就值得一句“真棒”。

这句“真棒”的价值,无关乎对手强弱,无关乎项目大小,它关乎的是一个运动员战胜自我的勇气。

当全红婵低头抚摸金牌的视频播放量破千万时,央视的配文“这一路多不容易只有她知道”,更是将共情拉满。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它引导公众去思考金牌背后的汗水、泪水与伤痛,而不是仅仅盯着领奖台上的那一瞬间。

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它试图告诉我们:体育精神的核心,不只是站上巅峰的辉煌,更是身处逆境依旧不言放弃的坚韧。

这场舆论“抢救”的效果,在几天后的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后得到了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检验。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全红婵与王伟莹最终仅获第五,无缘奖牌。

赛后,面对镜头,她再也绷不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嘴唇不住地颤抖。

当记者重提那句“我真棒”时,她红着眼眶重复:“我还是觉得我真棒,能坚持比赛,真的很不容易。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紧接着,她又带着哭腔自责:“可能我还是不够努力。”

这一幕,令人心碎。

但此时,网络上的风向已经悄然逆转。

铺天盖地的,不再是嘲讽和攻击,而是理解与鼓励。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18岁的年纪,带着满身伤病坚持下来,已经是最棒的了!”“第五名又怎样?你的努力比金牌更闪耀!”

央视的“三次点名”,成功地为全红婵筑起了一道舆论的防波堤。

它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却改变了公众看待结果的方式。

不到24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彻底暴露夺冠后的“真实情况”

它让人们明白,此刻的全红婵,最需要的不是苛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参考资料:

全红婵伤愈首秀夺冠!比赛精彩现场集锦

2025-11-02 21:30·央视新闻

归来仍是王者!全红婵三个字回应复出夺冠

2025-11-03 18:43·光明网

全红婵回应夺冠:“我真棒”

2025-11-02 23:28·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