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9日 08:04 2 admin


2025年暑期

全国科技馆迎来参观高峰

人潮涌动场面火爆

据初步统计

全国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超3000万人次

与往年相比

今年的“科技馆热”不仅体现在

参观人数的增长

更呈现出内容创新、服务下沉

体验升级等新特点
为即将到来的9月“全国科普月”

做好了准备


北京


整个暑期,中国科技馆门票都处于售罄状态,接待观众累计超150万人次,其中京外观众占比超九成,18岁以下青少年占49.3%。为更好地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中国科技馆在暑假期间最大限度增加展厅活动场次,日均开展月球科考、宇宙漫游、拓片、木版水印等展品体验及教育活动360余场,放映球幕、巨幕等科普电影20余场。为迎接暑期客流高峰,中国科技馆增设了大件行李智能存包柜、母婴室、温水饮水点和急救服务,并免费提供童车和轮椅租赁服务,配置外卡POS机方便外籍观众购票。此外,为更好地满足公众购票需求,通过流量清洗、实名认证、人机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对票务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同时优化了票务政策,开通候补功能,让公众购票环境更加透明公平、过程更加流畅。丰富的展陈、多彩的活动、温馨的服务,使得中国科技馆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的“科学乐园”。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2025年暑期中国科技馆人潮涌动,“神舟一号”返回舱吸引游客围观。(中国科技馆供图)


北京科学中心以“快乐暑期、科海扬帆”为主题,重磅推出21项、超600场科学教育活动,观众人数创历史新高。全新升级的“传承——科学家精神”主题展,通过珍贵实物史料与互动体验的巧妙融合,让科学家精神可触可感;“北科看片会”首创“特效影片+思政课堂”模式,以震撼视听语言讲述钱学森等科学家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北科展教坊”开展机器人编程挑战赛、创意搭建工坊、AI算法实战营等120场体验活动,多形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孵化未来AI新星。由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中小学高级教师、行业专业人才、高知青年学子组成的科学教育志愿者队伍,累计216人次在暑期开展展厅讲解、科学实验等活动260余场,惠及受众2.6万人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治林副研究员通过现场试验带领小观众探索光的奥秘。(北京科学中心供图)


天津


为提升科普服务体验,自7月19日起,天津科技馆实施周末延时闭馆,时间由原来的16:30延长至21:00。长达4.5小时的“科学夜场”为公众预留了充裕的探索时间和丰富的体验活动,在炎炎夏夜也能畅享科学的魅力。携手天津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成立科普市集,与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联合打造科学互动剧《星际少年团》,举办人工智能科技体验展、灭绝及濒危物种主题展等特色临展,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科技赋能新场景。此外,精心策划19期“探索与挑战”系列半日营、一日营、三日营,推出5期“硬核职业试炼两日营”科技探索营,赴山东青岛、内蒙古乌兰布统开展观天入海之旅和流星雨观测夏令营,服务超千名青少年,推动科普教育从“场馆内”走向“天地间”,让科普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星际少年团》沉浸式科学互动剧。(天津科技馆供图)


河北


河北省科技馆以“大科普”理念为引领,通过资源整合、形式创新和技术赋能,打造全民参与的科学盛宴。突破传统展览模式,构建“沉浸式体验+社会化联动”新体系。在内容设计上,将高深科学原理转化为趣味实践,如实验“身边的电”,小朋友们手拉手体验莱顿瓶放电,被“电”得惊呼连连,却在欢笑中记住了电荷传递的原理;在形式创新上,推出“云上科普”直播,联动中国科学院专家和京津冀130余个班级,让偏远地区学生同步感受“太空电梯”等前沿课题;在参与方式上,“探馆小先锋”主题科普活动鼓励青少年用短视频创作科普内容,网友评价“科普从未如此生动”。联合河北省地震局、河北农业大学等机构,将专业资源转化为大众科普。“社会化协同、分众化传播”,活动精准触达不同群体,家长反馈“孩子回家主动讲解实验原理”。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莱顿瓶放电实验,小朋友被电得哇哇叫,感受科学的乐趣。(河北省科技馆供图)


山西


山西省科技馆“打破边界、重构场景”,通过天文观测、课程重构、志愿服务三大创新实践,推动科普教育从“展品参观”向“科学素养培育”转型,成为三晋大地“科学消暑”新地标。科技馆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化身为公众亲身体验的“宇宙之眼”,观众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亲手操作这台“巨无霸”,精准锁定太阳黑子、日珥等壮观天象,打破了大型专业设备仅供展示或专家使用的壁垒。山西科学讲坛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前期调研精准对接公众兴趣点,推出系列专题讲座,场场爆满,成为市民暑期“科学充电”的热门打卡地。讲座不局限于馆内,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巡回流动“送课上门”;以科技馆为枢纽,联动全省11市开展巡回讲座。讲坛还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专门成立了“山西科学讲坛科普讲师团”,形成了“听—看—读”立体传播矩阵,初具品牌影响力。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山西省科技馆“小小讲解员”正在为观众讲解。(山西省科技馆供图)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馆为让观众深度了解展品背后的奥秘,采取展品辅导加互动体验相结合方式,特别推出“探秘展品 智趣发现”特色教育活动与区域讲解活动。每日辅导36件展品,成效显著,不少学校也希望将活动纳入来馆参观的实践课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结合科技馆特色展品,开发特色展厅教育活动,如《分层之境 生态之屏》《手摇发电机》《日地月关系》《神奇的视觉暂留》等。通过互动体验和趣味挑战,观众在玩中学、学中悟,日均参与量翻倍。推出暑假精品科学课,如《奇趣弹力“球”成记》《骨头先生》《月韵灯影》《自制灭火器》等。课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与前沿科技,将传统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中,将科学知识用更加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受到青少年热烈追捧。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科技辅导员表演原创科学实验秀《别样的压力》,小朋友们上台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内蒙古科技馆供图)


辽宁


辽宁省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11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创下暑期历史新高,成为公众科普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任务驱动,变“参观”为“探索”,推出“科技助苗行动”实践活动,以“沉浸式探索+创造性表达”为核心,精心设置三大创造性任务作为学生假期科学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化身“科学探索家”、担任“技术观察员”、成为“精神传承者”。开展“科技助苗,点亮梦想”困境儿童公益夏令营,公益赋能,播撒科学种子。推出《暑期探秘•馆见未来》系列短视频,邀请沈阳一线教师带领学生探馆,以短视频活化课本知识。精彩的科普活动与顶级的IMAX GT激光影厅观影体验,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大连市科技馆通过航天专家讲座、参观日俄战争遗址、讲解小村庄的发展故事等活动,将科技成就与民族自豪感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志向。抚顺市科技馆则将嫦娥五号月壤复制品、祝融号火星车1:1模型等核心展品与故事化讲解结合,通过“科技实力可视化”强化青少年民族自豪感。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暑期小志愿者在辽宁省科技创新成果展、共和国脊梁展开展定时讲解。(辽宁省科技馆供图)


黑龙江


盛夏遇冰雪,清凉享科学。在“尔滨”的凉爽夏日里,黑龙江省科技馆的科普热潮却持续升温。作为全国科技馆系统中唯一的冰雪主题展区,“魅力冰雪”展区备受外地游客的青睐。观众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体验速度滑冰、跳台滑雪、冰上赛车的风驰电掣之感,感受凌汛、冰泡湖等北方冬季特有的自然奇观,领略冰雪世界的神奇与魅力。教育活动更是亮点纷呈,青少年可以在冰雪活动中亲手触摸冰雪建筑的奥秘,观看超酷机械臂化身“冰雪魔术师”,精准堆砌冰块搭建迷你“冰雪城”。融合前沿科技与龙江特色元素的航空、航天、探海等主题展区,则为公众打造了全新的科普体验场景。在这里,公众可以探秘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深海探测等重大工程项目,近距离接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成果,深切感受科技强国的脉动,激发科学探索的无限激情。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魅力冰雪”展区备受外地游客的青睐,成为新晋打卡地。(黑龙江省科技馆供图)


江苏


散装江苏“苏超”火热,科技馆各出妙招。江苏科技馆联合江苏省红十字会、教育厅举办公益培训“救在身边 急救助学”活动,通过开设亲子救护课堂,围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AED)、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急救主题,服务公众不少于1200人,让应急救护知识从“小众技能”变为“大众常识”,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学习者”变身为“传播者”。泰州市科技馆暑期推出科学课程、科学实验、科创培训、科普研学等六大类20多项活动,吸引近5万中小学生和市民进馆参观体验。海门科技馆立足滨江临海城市特色,与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联动,推出“海洋精灵”主题展,展览解析海洋生物的结构特征,引导青少年探究生物形态与栖息环境的关系。太仓科技馆充分发挥“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地缘优势,联合临平科技馆、松江科技馆及上海脑科学2035基地,共同举办科学夏令营,打破地域壁垒,线上线下服务公众1700余人次。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江苏科技馆应急救护老师指导亲子家庭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江苏科技馆供图)


福建


创新驱动暑期新科普,融合带来研学新体验。福建省科技馆针对传统展品参观模式较为单一、观众被动接受知识而理解不深的问题,将《气体大作战》、《挑战重心》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学表演融入常规展厅。辅导员通过趣味实验,如利用腹杯和空气炮生动演示大气压强原理,通过氦气与六氟化硫的变声实验直观解析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以“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等启发性问题引导观众思考,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为改变以往团队参观“同质化”、效率不高的“大锅饭”模式,福建省科技馆面向学校及机构团体推出了可定制的“专属科普套餐”,可根据团队成员的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和兴趣方向,量身定制参观路线与主题探究任务。团队接待的效率提升了50%,团队参观从“走马观花”变成了“深度研学”。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福建省科技馆360自行车项目引观众连连欢呼。(福建省科技馆供图)


江西


多元活动巧引流,江西省科技馆成为亲子家庭暑期纳凉学科学热门打卡地。“蝶中谍”临时展览成打卡爆款,300余种蝴蝶品种亮相,活体蝴蝶栖息的“蝴蝶花园”吸引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蝴蝶飞舞。“科学真好玩”实验秀新增《艾拉的泡泡王国》等实验,增加演出场次和频次,周末开启“双场模式”,科普报告厅与剧场同步上演,场场爆满。巨幕影院4部科普影片免费放映,4D、球幕影院同步上新。机器狗快闪活动大放异彩,化身“流量明星”身披舞狮服的机器狗表演前空翻、与观众握手互动,有效分流展厅人流。移动实验演出不定时开演,中庭夏日科学小课堂的《伯努利“空气魔法”》等小实验带来惊喜。暖心服务,细节彰显温度,每日线上预约名额从1万人增加至1.2万人,南门搭建钢结构设施增强空调效果,加大科技志愿服务力度,确保观众舒心之旅。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机器狗快闪秀中机器狗化身“流量明星”与观众零距离互动。(江西省科技馆供图)


河南


河南省科技馆围绕“健康科普、多彩暑假”的主题,积极组织开展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活动、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亲子夏令营、哈密文旅小使者研学游等一系列活动,累计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活动,是河南省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平台与河南省卫健委、六家优质医疗机构的一次深度协同合作。活动聚焦儿童肥胖、近视、龋齿、心理行为异常及骨骼发育异常等五大常见健康(简称儿童健康“五小”)问题,通过科普讲座、健康咨询、义诊筛查、互动游戏、中医特色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健康科普盛宴。“本来只是带着孩子来省科技馆参观,没想到还能在科技馆给孩子做身体检查,更是学到了很多健康科普知识,受益良多!”一位家长颇有收获地谈道。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在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活动现场,观众学习心肺复苏方法。(河南省科技馆供图)


湖北


湖北相约暑期“未来科学节”,给孩子们打开科普之窗。“未来科学节”系列活动已成为湖北暑期科普品牌,今年精心推出5大核心活动:“科技馆小达人”“机器人嘉年华”“流动中的科技馆”“线上科技馆”和3场短期展览,创新多多。搭建全省平台,征集全省30个科技馆的164个科技科普活动统一发布,打造湖北省暑期科普“大菜单”。举办示范活动,紧扣“AI生活”主题,开展“机器人嘉年华”、举办短期展览、发布原创科普图书《玩转科技馆》,大众参与热情高涨。开展特色青少项目,湖北省科技馆在暑期增加青少年体验观看的活动场次,推出“科技馆小达人”活动,89名青少年为观众提供400余场讲解、科普表演。强化在线科普,“线上科技馆”共举办50场科普直播、发布58部短科普视频,扩大线上科普影响力。“流动中的科技馆”组织科普展览和精品课程参加7个县乡的“爱心托管”、开展三省联合行动,走进3个偏远县,为基层青少年送去暑期科普大餐。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流动中的科技馆:暑期科普大篷车开进村镇服务“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湖北省科技馆供图)


广西


广西科技馆热度持续攀升,全区17家科技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开展特色活动超1200场次,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前沿科技展览成为科技馆“吸睛”的核心动力,前所未有地拉近公众与科技的距离。如广西科技馆自主策划的“解码AI拥抱未来——人工智能科普展”持续展出,吸引大量观众。教育活动打破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实践与参与,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如广西科技馆“红领巾讲解员”系列活动另辟蹊径,通过专业培训,让少先队员成为AI科普展的小小解说员。市县科技馆则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智慧,为科普注入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如百色市科技馆精心策划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科普体验课,为青少年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科技探索之旅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百色市科技馆正在开展“造纸术”之竹简书写体验。(百色市科技馆供图)


重庆


“探馆打卡攒积分能换科普礼品,孩子天天催着去打卡科普场馆!”重庆市民刘先生的话,道出了重庆科技馆暑期活动的火热。暑假期间,重庆科技馆累计接待56万人次,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科学成为“看得见、玩得着、有收获”的乐趣。重庆科技馆与四川科技馆联合川渝50家科普场馆,共同开展2025年科普列车川渝行“科普‘马拉松’・探馆大挑战”活动。作为已连续举办五届且多次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的品牌项目,今年创新升级,首次采用“线下沉浸+线上裂变”的模式让科普更鲜活有趣,深度融入巴渝文化、非遗技艺等地域特色元素,激发公众民族自豪感,同时参与的科普场馆也创历史新高。打卡重庆科技馆、重庆南山植物园、四川科技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等川渝科普场馆,收集能量积分,吸引不少亲子家庭专程跨城参与。为让科学更贴近公众、好懂好学,重庆科技馆暑期还焕新24个展项,让场馆服务更智能、科普效果更实在。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重庆科技馆“小科娃·大智慧”暑假科学营以“太空‘筑巢’计划”为主题,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重庆科技馆供图)


四川


四川科技馆创新推出“螺丝钉科技馆”扎根校园项目,以打破“空间、内容、协作”三重壁垒将流动展品长期“钉”入校园,变短期巡展为常驻科普阵地,解决学校资源匮乏问题。聚焦教师资源应用短板,实施“种子教师”培训赋能,并围绕展品构建“启蒙—实践—进阶—共享”四级课程体系,引导学习从体验走向深度研究。建立“需求定制+反馈闭环”的深度馆校共生机制,科技馆根据学校特色和需求定制内容,学校深度参与实施并反馈效果,深度共建共享,初步形成了可持续的科学教育新范式。遂宁市科技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普,策划童“芯”向党•智创未来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成为全市暑期最热门的打卡胜地。南充市科技馆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特别策划并开展“赤心探天地・格物致新知”暑期科学行动,日均接待观众2000人次。江安县科技馆新增了智能乒乓台、VR月球车和模拟飞行器等30个互动设备,人流量较往年同期增加50%以上。


《地质学:我和石头交朋友》课程中模拟地质层制作“石头记忆瓶”。(南充市科技馆供图)


贵州


数据赋能,点亮科学梦想。贵州科技馆以“沉浸式科普+多元课程”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与沉浸体验深度融合,精心打造“遨游太阳系”“大数据展区科普课”“科学探究课”“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四大主题课程,共开展活动42场,吸引超1600人次参与。其中,“大数据展区科普课”依托“大数据”展厅在技术应用与生活赋能上进行深化,通过课程的开展将抽象的数据科学与互动展品生动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可视化操作理解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激发对数字技术的浓厚兴趣。遵义市科技馆在暑假期间开展的“与未来伙伴——机器人、机器狗暑期相约”表演活动,成为孩子们暑期里最亮眼的“科技盛宴”。毕节科技馆特别开展“趣味科普·温暖同行”主题科普活动,走进毕节市儿童福利院为60余名特殊师生带来科普实验、趣味科普游戏、传统手工、大篷车展品展览等沉浸式科普体验,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与社会关怀。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暑期“与未来伙伴——机器人、机器狗暑期相约”表演活动,深受大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遵义市科技馆供图)


陕西


陕西科技馆紧扣“三秦筑梦 智燃盛夏”主题,突破传统展览模式,原创打造“守护天空精灵 陕西野生鸟类保护专题展”。该展采用“科普探秘+保护实践+法治共建”的立体化展示策略,深度融合科普图文、珍稀鸟类实物标本与数字交互技术。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察珍稀鸟类标本、扫码聆听逼真鸟鸣,更能在互动留言墙上留下保护承诺,实现从知识获取到情感共鸣再到行动参与的全链条科普体验。咸阳市科技馆以“让科学触手可及”为目标,线上线下联动点燃市民科学热情,观众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5小时。石泉县科技馆延长开放时间,举办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开展“科技伴我行,梦想展翅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参加防溺水安全宣传等,家长和孩子们赞不绝口。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陕西科技馆暑期观众如潮,创新展览吸引大量公众参与。(陕西科技馆供图)


甘肃


8月16日开展的“星海征途·大国重器”中国航空航天科技主题展,正在甘肃科技馆掀起暑期科普热潮。作为全国科普月预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以“空天探索·国防力量·科技传承”为主线,通过50件凝聚着民族智慧的国之重器模型,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为公众呈现兼具思想性与体验感的“国家科技公开课”。展览一经推出即广受追捧。其中1:1原大原样“天宫二号”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模型、歼-20隐形战斗机、武直-10直升机、“剑齿虎装甲车”、S26T常规动力潜艇等特色展项成为热门打卡点。据统计,开展前两日累计接待观众4.2万余人次,首日2.12万人次的客流量更是创下甘肃科技馆单展历史纪录。青少年观众占比突出,多所中小学将其列为暑期研学实践地。家长纷纷反馈:“展览让孩子真切感受国家科技腾飞,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生动课堂。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观众踊跃参观“星海征途·大国重器”中国航空航天科技主题展。(甘肃科技馆供图)


青海


为满足暑期参观高峰公众需求,青海省科技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了“科学演武场 探索无极限”暑期科普系列活动,活动设置5大系列,包含80节课程及7期研学营,吸引3000余名青少年参与。精准锚定青少年群体,首创“科普币消费体系”,孩子们体验热情高涨。“青科羚跃”志愿服务培养计划,让青少年志愿者在“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身份转变过程中,锻炼科普本领,领悟志愿服务精神,感受服务他人的美好与快乐。场馆以外,以“同饮黄河水 科普一家亲”为主题的科普大篷车“沿黄行”活动,奏响了生态保护的“大合唱”,来自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科普大篷车深入黄河沿岸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场次,累计行程3305公里,普惠三省基层群众2.3万人次,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共享。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科普大篷车跨省联合行动深入黄河沿岸地区乡镇学校,学生尝试“掌中火”。(青海省科技馆供图)


新疆


“原来晚上也能逛科技馆!”7月起,新疆科技馆将闭馆时间延至20:00,并同步推出“科技馆之夜”。创新始于痛点,家长们反映“下班赶不上开馆”。延时后夜间客流占三成,暑期累计接待27万人次,同比增长25%。延时不是简单加钟。新疆科技馆整合14家联盟场馆资源,把原本分散的科学秀、机器人表演、科普剧、球幕影院体验和科学探索营等打包成夜间沉浸式路线;通过趣味集章打卡的方式鼓励公众深入各场馆参观,了解不同场馆的特色文化和科技成果。新疆科技馆还把科普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科技专家下乡村”双轨模式,向当地群众输送可触可感的科技文化资源。延时服务、百馆联动、科普基层行,让27万人在暑期与科学撞个满怀。这个暑假,新疆科技馆白天是青少年的“科学乐园”,夜晚变身亲子家庭的“城市客厅”,更成为乡村课堂的流动基站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新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开到了中蒙边境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喀拉乔拉村套查干湖夏牧场,小朋友与机器狗开心互动。(新疆科技馆供图)



对于科技馆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暑期漫长而辛苦。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辅导员旦增伦珠每日在闷热展厅中穿梭,忙得像个陀螺,双腿沉重得似灌了铅。“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听到他们那一声声‘为什么’,看到小家伙们在我的引导下成功完成实验,兴奋得又蹦又跳……就像夏日里最清凉的微风,吹散了我身上的疲惫。”


今年9月,即将迎来第一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表示,科技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中国科技馆将在金秋九月为公众奉献一场欢乐科学的盛宴,引领全国科技馆进一步加强体系联动、资源共享,让公众更好地感受科学魅力,为广大青少年铺设好通向科学之路,厚植创新沃土。

科技馆暑期“卷”疯了!3000万人次打卡新玩法

供  稿:中国科技馆

责  编:郭玮瑾

审  核:张敬一

终  审:郭 哲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