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9日 16:57 5 admin

王黎明

微信版第1791期

自古以来,人类先民就背山面水而居,靠水而生,以水为路。水无时无刻在不停流淌,伴随着万物的生长、生命的繁衍,有时飞流直下溅起朵朵浪花,有时静静流入小潭闪耀出圈圈波光,记载着这里曾经的疾苦与辉煌。

黄田村是皖南历史文化古村,以美丽的凤子河而闻名。据黄田清著名学者朱珔在《南溪北溪记》中载:“泾邑山最多,而邑之东乡尤多水出乎山者,条分派别不胜数,然鲜能通舟,予家傍旗峰山山麓水,为南溪,溪之上流曰石井坑。……语其胜,则石井坑濒溪洼坎,水不甚深,而寒欲沁骨,突过慧泉。曰清石窞,平磴环匝可列坐,学徒往往共修禊,并为河朔之饮。再入,道迫迮,排树蒙复,隧空飙响,巨者涛,细者琴……北溪旷、南溪奥,……溪自高村内外逮施村,介石林立,作重重关锁,水曲折循石炉。施村前有小河口,合蛟龙潭之水,即涌溪,暨椿岭之小溪合流以来者,然后径湖陂,受大山下李园、百禄村之水,逾前坦湖,下兼藤溪之水,达榔桥河而去。”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她从高山峡谷间汇聚无数悬崖峭壁下石缝间细流,一路壮大而来,左右两溪环村蜿蜒汇合于村口。她流过山川间的层层梯田,流过炊烟缭绕的宁静山村,流过兵荒马乱的战火年代,流过饥寒交迫的艰苦岁月,一直从远古悠悠流到了今天、再流向未来……她有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凤子河”,她就是黄田人心中的母亲河。

俯视黄田,凤子河把村落紧紧捅抱在自己怀中,生生不息哺育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一年又一年不停地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她满载着我们的梦想,流向榔桥河、徽水河、青弋江、长江,向着大海一直奔去,她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我们黄田人的精神与象征。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时,就爬行在河边的台阶上,看着母亲在河里洗碗洗菜,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穿来游去,无忧无虑地嬉戏追逐。父亲每天早上挑着水桶去门前的河中担水回家,把厨房里水缸装得满满的,这是我们一天的生活饮用水。门口的石板路面和台阶,被岁月的脚步磨踏得光滑锃亮。

每到炎热夏天,常与小伙伴们光着小脚在皂角树下河里玩水,像小鱼一样从光滑的卵石上一直滑到情人潭里,那样开心,无忧无虑,潭水清得能看到水底五彩斑斓的卵石,这里就是我们儿时的夏天乐园。太阳还没下山,这里就凉风习习,家家都搬着竹凉床带着芭蕉扇来河边乘凉,小孩们总喜欢依靠在老人们身边,听那聊不完的故事。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有两个故事。

一个是凤子与黄子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村中有位聪明美丽、天真活泼的姑娘名叫凤子,村东边有位英俊勤劳的男孩,名叫黄子,从小靠上山打柴和种茶为生,经常挑柴到村中卖,认识了每天在河边洗衣的姑娘凤子。随着他们长大,黄子爱上了凤子的聪明美丽,凤子爱上了黄子的勤劳勇敢。可是邻村的一位财主少爷盯上了凤子姑娘,凤子坚决不从,有一天他见凤子一人在河边洗衣,就带着家丁抬着花挢来抢亲,凤子被人多势众的财主抬着,路过水潭时,凤子乘人不备从花挢中一跃跳入潭中。黄子从大山中回来得知此事,也紧随凤子跳入潭中追寻而去。顿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黄子化为一座高山在村东缓缓升起,人们称他“黄子山”,凤子化为一条河环绕黄子而来,水潭从此成为凤子身上一颗璀璨明珠,人们称她为情人潭,那财主就成为河下游的猪头石,永远被河水冲刷。

另一个故事就是老太公一代代传下来的。清康熙年间,黄田村后山里居住有外村先民,依靠砍树烧炭、刀耕火种、垦荒种秫维持生活,因山高坡陡,每年雨季泥沙俱下,堵塞河床,水溢河岸,威胁村落。先辈们商议,动员村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根治这一水患;商人捐资逐步购买上游山场,安置山民,停垦还林。后经几代人的努力,疏通河道,垒砌河堤,筑坝建渠,架桥铺路至榔桥河镇上,道光二十六年夏完工后,便在凤子河条石上刻字纪念,同时在村口村尾立禁碑,永禁在山高坡陡之地砍树垦荒、采石取土,违者严罚。从此近两百年来,大水从没漫上河堤,干旱时清清的河水也没有断过流,保证了黄田村的平安。从此,凤子河在错落有致的风火墙映衬下,成了黄田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情人潭

我记忆中,小时候住在凤子河岸边的老宅,高大的门楼前,有一座长长的石板桥,那时爷爷经常手里捧着一本书,还经常对我说:“我们祖上是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光宗耀祖。”

青少年时期,我就在桥对面的培风学校读书,虽比不上城市学校的繁华,但学校历史悠久,村里传承着良好的学习氛围,村内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和高中。我记得初一入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荀子的《劝学》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帮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老师安排我们课外阅读朱珔的《南溪北溪记》,还组织我们沿着凤子河,徒步进入村后的石井坑深处,观察水是怎样从千沟万壑大山深处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激励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将来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过度采伐林木、烧炭垦荒,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母亲河逐渐被河沙、垃圾堵塞,河水受到污染,后来不仅村落受到洪水威胁,生活饮用水也成了问题,旱涝灾害也频繁出现。

七十年代未,恢复高考后,我走出了黄田大山,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可我心中时刻惦记着我的家乡。2018年我退休后,一天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突然看到了我的家乡黄田、母校和母亲河凤子河,此后我每天拉着老伴按时收看。该剧让我深深地感触到 “这不仅是中国乡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艰苦历程,更是黄田四十年变化的缩影”,那一幅幅画面激起我对魂牵梦萦的家乡黄田的思念之情。

我与老伴商量,安排行程回家乡小住,老伴说我 “像个小孩,要回家了特别高兴”。回家那天,我们一早起床,收拾行李来到高铁站。当我们乘座的高铁路过家乡黄田时,透过车窗我看到了雄镇一方的黄子山,看到了我久别的母亲河,看到了……此时此刻我激动得流出了热泪,内心在不断呼唤着:“母亲,我回来了、回来了……”

没等我回过神来,奔驰的高铁就到达泾县站了。走出高大宽敞明亮的大厅,转乘公交车平稳地经过繁华的县城区,向黄田急驰而去。老伴打开窗户,嘴里不停地说:“皖南乡村空气真好,你看那山丘间的村落有多美啊!”当我们到镇上下车后,宗亲们早已经开着小车在接我们了,热情地帮我们把行李搬上车。

迎着阵阵春风,呼吸着家乡的空气,眼前是青山绿水,良田阡陌,村落星罗棋布、别墅成群,看到了白鹭齐飞的田间,正在耕作的拖拉机和抛秧的村民,我的家乡完全变了!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黄田村口的东新桥

车子绕过湖坡桥,拐进了一条峡长的小山谷,不远处就是那座我熟悉而古老的石拱桥,老伴带着疑问的语气说:“你的家到底在那儿呀?前面就是大山,看不到村落了。”我顺口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话没落音,车子就拐过了山口湾道, “一望二三里,小桥四五座,桃花六七株,宅院八九处”。近看是 “村落溪水环绕、其间烟火稠密,建筑粉墙黛瓦、巷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布局层次有序”。老伴脱口而出:“哇!这不就是陶渊明写的那个世外桃源吗?”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黄田村全貌

回到老家黄田,我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俯首凤子河边,掬一捧清泉,还是那么甘甜清凉、回味无穷。老伴感到什么都神奇,特别是对凤子河为什么这么美、水为什么这样清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感觉是那么的自然熟悉,因为答案都在曾经的故事中。

沿着凤子河上的石板路,拐过一道弯,就看到了我家的老宅,高大的门楼,母亲站在门口很久了,她精神还是那么的矍铄!母亲用烧开的的凤子河水为我们沏泡一杯她亲手从石井坑深处采摘的野生茶,香味弥漫在屋内很久,我细细地品了一口,觉得这才是世上最好的绿茶。

夜晚,在凤子河潺潺流水声中,在蛙声、虫鸣声的伴随下,我很快进入了童年的梦乡。清晨,在清脆宛转的鸟鸣声中我慢慢醒来。天亮了,太阳还迟迟没有爬上村东的山头,老伴拉开窗帘,推开窗户,看到凤子河上浓浓的晨雾在缓缓飘移,山间不知名的花香随着新鲜凉爽的空气飘入室内,感觉更加心旷神怡。

凤子河,久别的母亲河

黄田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漫步在村子里的古道上,赤脚行走在河边,感受着母亲河的自然清凉。在村口碰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宗亲,他热心地告诉我们:“新世纪开始,在党和政府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形势下,镇村干部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响应政策、转变观念、加大投入、保护治理,山才变绿了,水才又变清了。”

母亲河恢复了当年的美丽,目前黄田古村落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村落保护维修样板工程”,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正在走向世界!

(作者系泾县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