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茶香漫山招人醉|一江碧水向东流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2日 00:01 2 admin

黄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泰然

10月2日,秋意渐浓。在湖北省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金海管理区女儿山的茶园里,晨光穿透薄雾,点亮茶芽上的露珠,也映照着山间蜿蜒的灌溉管道。长江水注入大冶湖后,被山脚下的中赛湖水库蓄积调控,通过这些密布的“毛细血管”,精准输向每一株茶苗的根系,为漫山茶树注入了生命的律动。

嫩绿的芽尖之上,跃动着的不只是露珠,更是一个村庄焕新的生机。国庆长假期间,女儿山茶园的游人格外热闹,他们沿着整洁的观光步道漫步,在翠绿的茶垄间拍照留念。茶园中设立的多个观景平台和休憩点,成为游客们欣赏山景、品味茶香的好去处。

曾依靠采煤为生的凡庄村,如今褪去一身厚重“黑袍”,换上一袭新绿衣裳。那奔涌的绿意,如泼墨般挥洒于这片土地,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绘就了一幅壮阔的生态写意。

茶香漫山招人醉|一江碧水向东流

“乌金”滚滚

连日的阴雨终于停歇,天空短暂放晴。清晨7时,费明举踩着未干的露水走进茶园。他深吸一口气,清冽的空气里混杂着泥土与茶叶的清香,一种熟悉的踏实感涌上心头。

费明举沿茶垄缓步行走,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每一株茶树。时而蹲下身,用手指拨开茶树根部的泥土,查看墒情与病虫害痕迹;时而轻捻枝头新抽的嫩芽,端详它们的生长状况。几株杂草从茶树下探出,他熟练地弯腰,握住草根,发力拔起。

这位1963年出生的老农,曾亲历凡庄村的“煤时代”。望着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茶山,他的思绪回到了过去:“女儿山以前全是煤山,到处是煤灰。”

凡庄村所属的金海管理区,是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境内水系与长江血脉相连。作为关键枢纽,长江边的三洲码头曾是这片土地的经济脉搏。

“我们挖的煤,都要运到三洲码头装船。”那时,金海的优质煤炭正是依靠人工在此装船,经长江运往安徽、江苏等地。费明举说,1998年起,他在金海煤业有限公司担任井下安全矿长。

“那时不懂环保,煤炭装卸时,扬起的煤灰直接飘进江里,冲洗煤炭的污水也直接排入长江,污染了江水。”那时节,煤矿作业时扬起的煤尘弥漫在空气中,村里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仿佛终日笼罩在一层灰色的薄纱里。就连路旁的树叶,也因常年蒙尘而失去了鲜活的翠绿。

费明举望着眼前的茶山,眼底露出复杂而欣慰的神色。“你是不知道,那时候天上老是飘着煤灰,晾件白衣服出去,收回来就成灰的了。在村里走一圈,鼻子眼里都是黑的,连树叶子都看不出本色。再看看现在,唉,真是没法比!”

长江的反哺

2013年,随着长江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全国小煤矿关停政策全面落地,金海的煤业戛然而止。“生活的支柱一下子没了,大家都慌了神。”费明举和其他矿工一样,都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在金海管理区的政策引导下,凡庄村开始尝试发展白茶产业。然而起步并不顺利——土质多石、干旱频繁,茶苗成活率极低。“茶树最怕旱,死了又栽,栽了又死,反复折腾了好几年。”费明举说。

村民们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了煤矿,这份对生态的守护,很快获得了长江的回馈。依托长江和大冶湖水源,金海管理区出资铺设管道,于2023年建成了从山顶直达中赛湖水库的节水灌溉系统,它成为茶山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彻底解决了茶树多年的“喝水难”问题。

那曾被视为煤矿“命脉”的长江,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反哺着这片土地。站在茶园高处,费明举轻抚如黑龙般延伸的浇水管道,望着这片由黑转绿的山水,感慨万千。如今,他管理着60多亩茶园,年收入达20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和费明举一样,曾担任煤矿安全矿长的费久华,也在2016年投身茶产业。他带领村民开垦荒山,远赴浙江安吉引进优质茶苗,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前三年只有投入,不谈收益,但三年后,茶山就成了‘绿色银行’。”如今,费久华管理着70多亩茶园,年产量约2000斤。村中一些种茶大户的种植面积已达300亩,金海管理区白茶种植规模已达2万亩。每年清明前后,茶香弥漫山野,吸引了如织的游人前来体验采摘,带动了当地的文旅热潮。

清明过后,费久华都会带着采摘的鲜叶到安吉茶叶市场摆摊销售。“茶叶市场很大,但销量要看年景。”他说,毋庸置疑的是,茶产业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全村增收。

点绿成金

煤矿关停两年后,改变悄然发生:空气越发清新,天空日渐明澈,昔日蒙尘的树木展露出鲜活的绿意。村中的“萃华门”廊道以老屋废石砌成,粗砺的质感无声诠释着“变废为宝”的智慧,也成为村庄蝶变的最好见证。

穿过廊道,记者眼前豁然开朗——曾经房屋倒塌、泥泞不堪的角落不复存在,紫薇花缠绕的六角亭静立一隅,村民们闲坐其间,笑语声声;脚下沟渠清澈见底,水声潺潺。

“亭子、花园都是去年大伙儿共同建起来的。”费明举说,这片新景,与不远处的千亩茶山、开阔的文化广场相互映衬,共同标记着村庄由内而外的新生。

近年来,凡庄村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以白茶产业为主导,成立了4家白茶合作社,发展茶园超1500亩,成功打造“金海白茶”与“金海女儿山白茶”双品牌,后者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数千人就业。

此外,村里还拓展了苗圃、水果等特色种植与休闲旅游新业态,同时通过盘活文旅资源,承办多项节庆活动,每年吸引数万游客,推动村庄发展步入产业与生态互促的良性轨道。

为强化引领,黄石市金海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成立。这家国有企业正着力推动白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并通过促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现在空气好、环境好,住在这里哪儿都不去。”费明举的话语朴素,却道出了心底的满足。

费久华家亦是如此,儿女在本地事业有成,孙辈承欢膝下。这场从“黑”到“绿”的转型,悄然改写了两代人的未来图景。

从“乌金滚滚”的煤村,到“香满万家”的茶乡,凡庄村的蜕变,是长江经济带生态转型的微缩样本。在黄石长江岸线上,道士洑古镇褪去“灰装”,在工业遗址上寻回千年古韵;韦源口镇告别“小散乱”,让滨江岸线变为生态廊道;棋盘洲的乡亲们放下渔具,守护着候鸟栖息的洲滩湿地……无数个“岸线褪墨、江村染青”的故事,在黄石大地上澎湃向前、续写新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