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3日 09:24 3 admin

得荣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隅,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金沙江畔,是出川进滇入藏重要通道和滇藏茶马古道上重要渡口,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北部与巴塘县、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相邻,西南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毗邻。得荣康巴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羌”、省级非物质文化“觉央”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步锅庄”的发源地。得荣县资源富集、景观独特,有集高山峡谷、雪山草甸、原始森林、高原湖泊等自然景观和藏家村寨、民风民俗为一体,具备5A景区品质的下拥风景名胜区,有“雄、奇、险、峻”著称的莫木大峡谷和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有终年积雪的嘎金雪山,有群山合围的白松—茨巫田园藏乡,有以“存放着开启藏区108座神山金钥匙”而闻名于世的——翁甲神山。#四川#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得荣、藏语译音,曾译为得隆。因地处峡谷地带的农区而得名。东汉时为白狼夷地,唐属吐蕃,明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隶巴塘宣抚使司。清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改土归流,置得荣设治委员,首任委员李克谦。县治设卡龚村(后迁松麦)。同年六月,居东、南、西、北、中5路保,划87村,分别由保正和村长管理。1913年,置得荣县,1914年,改隶川边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隶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西康省正式成立,改隶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隶西康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后,改西康藏族自治区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隶属于甘孜州理塘办事处。1958年,改为直隶于甘孜州。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设治之前,得荣地方为巴塘土司所辖。巴塘土司(宣抚司)衙内下设“古曹”(又称“后喜”)2人作为正、副土司的代理人,代表土司进行各种工作;另设“协傲”1人,为本地掌权者,其职责是协同“古曹”管理所属地区的一切税收、差役和民事。百姓所缴年贡,由本地“协傲”收齐后,统一交土司(自己可留一部分)。“协傲”下设“协格”1人,协助“协傲”开展各项工作。为便于管理,将得荣设成四大保,即八日、古学、卡龚、奔都四大保,每保设“甲本”1人,由“协傲”奏请土司委任,“协傲”直接管理。每保设上、中、下三大村。为管理各村事务,每村设“麦色”1人,由“甲本”直接管理负责本村的支差纳粮和调解纠纷的工作。“麦色”由世袭的贵族或本村名望较高者担任。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滇边务大臣在巴塘“改土归流”,置巴安县不久即拟在得荣设治;宣统二年(1910年)初,云南提督李经羲由丽江府至中甸,见得荣尚未收复,实为川边大患,奏请赵尔丰尽快收复。

赵尔丰即令新军统领凤山带兵分三路进剿。收复得荣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任命李克谦为得荣设治委员,自此得荣开始设治。治所卡龚(今斯闸乡卡龚村)。遵赵尔丰指示,李克谦上任后即着手整顿得荣政务。废除旧制,革除原巴塘土司分封的“协傲”、“协格”、“麦色”等旧职,清查户口、耕地面积、田粮、畜牧业收人,绘制地图等,废除原“四保”建置,将日雨由卡龚保分出单设,按巴安设制程序分成“东、西、南、北、中”5路,每路设保正1人,所辖行政村,分别设村长1人,并制定了保正、村长等的职责加以约束。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据〈得荣图志》和《西康疆域沿革志》记载,西路管辖13村(行政村,下同):浪更顶(今译浪中,以下凡音译不同者,均省去“今译”2字)夺更村(邓归)雅丁党巴(热丁、丹麦)甲粗雨博(甲子、如共)易堆(日堆)易墨(日免)藏桑(宗绒)藏仁(张仁)雪麦(徐麦)迫丁(莫丁)列希(鱼波)业仲(尼中)雪堆

东路管辖10村:八吕(八日)则洼(子洼)干雍(嘎拥)央工(让古)汤多(通都)牙岗(亚岗)日夕丁(日西顶)贡巴丁(共巴)白登(白顶)孥工(纳龚)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中路管辖29村:帮多德卓(奔都、德牙)噶色(嗄色)猛堡(莫木)绷色(奔色)木工(木格)夺龚寺(得龚)冻登(洛丁)马雪(马学,今属古学乡毛屋下村)噶运(嗄勇,今属古学乡毛屋上村)宗国(张归,今属古学乡毛屋中村)萨宗(沙中) 木(纳木)颂(送)甲英(甲音)阿州(阿周)龙孙岗(隆拉)杂雪(甲学)噶热布丁(嘎拉布丁)脚工(左贡)甲居(沾追)雍额(因归)写热布丁(雪拉布丁)奔珠扎且(扎也)戎雪(绒学)戎丁(绒丁)江葛(龚古)甄雪(仁学)雍曾(拥真)

北路管辖25村:卡穹顶(卡龚)取斗章扎(倾都章扎)扎扎(扎杂)冻峨(冻谷)夏绒顶(下绒)勋白(新批)八郎浪中顶(浪中)业日(尼日)格松(格绒)索麦(松麦)热松(冉绒)取雅(曲雅)腊过秀巴(牙古、学巴)色底(司登共)腊玉(药日)通枯(通归)腊兄根巴顶巴(兰兄共巴顶)扎格扎锅顶(扎古)永达(英打)萨马顶(沙麦丁)咱丁(扎丁)鱼更(鱼根)兹日(子日共)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花雍(下拥)多子(得则)热称(冉南路管辖15村:古学奔雍(比拥)村)阿列贡(阿洛共)吉格顶(曲岗顶)鲁公(朱共)日窪(日瓦)喀日(卡日共)子庚阿村堆改子实岗学

自得荣设治开始至民国37年(1948年),行政区划无变更,依然保持着5路的建制。据1950年的档案材料,1948年曾将“路”更名为“乡”。乡的名称即以乡公所驻地命名。计有日雨乡(原西路)、卡龚乡(原北路)、八日乡(原东路)、奔都乡(原中路)、古学乡(原南路)。1950年,复又改“乡”为“路”,分别管理着全县大小92个行政村,1246户,9525人。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0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命蒋海潮以联络员身份到得荣视事。蒋于9月底或10月初到达得荣。接受了国民党得荣县政府的文书档案后,即离得返回巴塘。1951年4月16日,蒋海潮再返得荣。28日,李旭又奉命以联络员的身份率同5人到达得荣,同年7月下旬,在巴塘县城召开了得荣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24日,宣告成立了得荣县人民政府。由扎西白君任县长,额木珠和降巴倾珍任副县长。8月1日,得荣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松麦正式办公。

得荣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依据原划5乡(路)改称5区,即日雨区、卡龚区、八日区、奔都区、古学区。各行政村直属各该区领导。1958年,又将原划5个区并为3个区,并增设了乡的政权机构——乡人民政府(“大进”时期,曾一度将某些区、乡改称为人民公社)。

城关区:区公所原驻松麦,后迁至奔都。辖松麦、奔都、斯闸、八日4个乡。

日雨区:区公所驻日堆。辖日龙、徐龙、曲雅贡3个乡。

古学区:区公所驻古学。辖古学、子庚两个乡。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60年11月,得荣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后,将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各乡人民政府也改称乡人民委员会,并将松麦乡改称团结乡、奔都乡改称民主乡、八日乡改称日主乡、徐龙乡改称劳动乡、曲雅贡乡改称解放乡。

“文大”前期,各乡先后成立了乡“革命委员会”,取代了“乡人委”的名称。1973-1974年,在整建人民公社运动中,又先后改“革命委员会”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社),其中子庚乡更名为东风公社,办事机构由子庚迁至扎兰通;斯闸乡更名为前进公社,办事机构由八郎迁至冻谷。不久,解放公社的办事机构也由绒丁迁至自曲贡。

1984年,县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全国统一规定,宣布恢复乡的建制,并先后将前进、东风、民主、解放、团结、日主7个公社分别恢复其原来的名称,即:前进公社仍称斯闸乡、东风公社仍称子庚乡、民主公社仍称奔都乡、解放公社仍称曲雅贡乡、团结公社仍称松麦乡、劳动公社仍称徐龙乡、日主公社仍称八日乡。城关区改称奔都区,继续保留3个区的建制。为了加强扎兰通坝区的开发,大会还决定:将古学区公所由古学迁至扎兰通,古学乡人民政府由比拥村迁至古学,子庚乡人民政府由子庚村迁至扎兰通。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9年,徐龙乡人民政府由徐麦迁至张仁村。全县共3个区、9个乡、81个行政村、169个自然村(自然村中含81个行政村)。

1990辖3区、9乡,91个村民委员会,160个村民小组。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2年10月,根据省州统一部署,进行撤区建镇工作。该项工作于年底结束,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奔都、古学、日雨三个区;撤销松麦乡,建立松麦镇。11月3日,巴塘、得荣两县人民政府根据白松乡、茨巫乡、贡波乡人民意愿,将巴塘的白松,茨巫两乡和贡波的一部分划归得荣管辖,12月,巴塘,得荣两县政府达成正式协议,报省、州审批。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巴塘的白松、茨巫、贡波乡(不含热思行政村)划归得荣县管辖,自此得荣县共管辖1镇11乡,分别是松麦镇、奔都乡、斯闸乡、八日乡、古学乡、子庚乡、日龙乡、曲雅贡乡、徐龙乡、白松乡、茨巫乡、贡波乡。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1年12月成立了得荣县城河东居委会和河西居委会,2002年,又相继成立了4个片区工委,分别是城关片区工委(辖八日乡、奔都乡、松麦镇、斯闸乡)、日龙片区工委(辖曲雅贡乡、日龙乡、徐龙乡)、茨巫片区工委(辖茨巫乡、贡波乡、白松乡)、子庚片区工委(辖子庚乡、古学乡)。

2005年全县面积2916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1镇11乡,127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245个自然村,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另有汉、纳西、羌、葬等多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县城定曲河畔海拔2349米。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9年,辖1镇11乡、12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45个自然村。

2013年,辖城关片区工委(辖八日乡、奔都乡、松麦镇、斯闸乡)、日龙片区工委(辖曲雅贡乡、日龙乡、徐龙乡)、茨巫片区工委(辖茨巫乡、贡波乡、白松乡)、子庚片区工委(辖瓦卡镇、古学乡)4个片区,2个镇10乡,12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2016年8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得荣县白松乡,设立白松镇,以原白松乡的行政区域为白松镇的行政区域,白松镇人民政府驻白松村。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0年6月17日,撤销斯闸乡、松麦镇,设立太阳谷镇;撤销日龙乡、曲雅贡乡,设立日雨镇。10月-11月,撤销城关、日龙、茨巫、子庚4个片区工作委员会。至此,全县辖太阳谷镇、日雨镇、白松镇、瓦卡镇、八日乡、奔都乡、徐龙乡、茨巫乡、贡波乡、古学乡共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3个社区。

四川省得荣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3年得荣县辖4个镇、6个乡,(太阳谷镇、瓦卡镇、日雨镇、白松镇、八日乡、徐龙乡、奔都乡、古学乡、贡波乡、茨巫乡)县人民政府驻太阳谷镇河西上街12号。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