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5日 11:59 2 admin

肇庆的天地间,

无论是星岩秀水之畔,

还是古村深巷之中,

总有一抹沉静的青灰色,

勾勒着天空的轮廓。

那是由无数片古建青瓦铺就的岭南底色,

温润而厚重。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位于回龙镇与蛟塘镇交界的龙窑保存完好并有上百年历史,在省内极其稀少。程晴 摄


作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要古建砖瓦制作技艺正是在这方水土间,

历经代代匠心传承与不懈革新,

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

注入了深沉的灵魂与厚重的韵味。


龙窑静卧

【 岁月深处的青瓦之魂 】


位于高要区回龙镇与蛟塘镇交界处的

新妇岭龙窑,始建于清代,

是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看到,两条砖泥结构的龙窑依山势而建,

形制宏大,每条长达43米。

窑体为直焰式筒形穹状隧道,

约150平方米,以砖泥精心砌筑,

窑头在下,窑身蜿蜒向上,窑体向上展开,

整体气势恢宏,故名“龙窑”。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位于高要区回龙镇与蛟塘镇交界新妇岭下的两条古老龙窑。 周加铸 摄


遥想当年窑火鼎盛之时,每条龙窑两侧的二十四个火口同时吐焰,昼夜不熄。窑内曾主要烧制红砖、红瓦、阶砖以及极具岭南特色的窗花、陶制烟囱等物件。那些出自龙窑的砖瓦构件,不仅是建筑的基本单元,更是岭南民间艺术的朴素表达,它们构筑了宗祠的庄严、民居的温煦、亭台的雅致。


2013年,因应时代变迁与生态考量,龙窑的柴火暂熄,但窑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其独特的结构与烧造工艺,为研究岭南地区传统制陶技艺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2021年3月,它被正式认定为市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从龙窑外缘向四周延伸9米。同年4月,高要古建砖瓦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加铸成了该技艺和新妇岭龙窑的传承人。


龙窑周边,

仍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建砖瓦制品样本,

昔日工匠们劳作的回响,

如今在不远处的另一处

——肇庆景业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的生产车间内延续。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薪火相传

【 技艺流变中的守正创新 】


周加铸是土生土长的高要蛟塘镇人,

其家族从其曾祖父开始,

就凭着砖瓦雕塑烧制的手艺吃饭。

从小时候起,

他的父亲喜欢带他到龙窑干活,

手把手传授技艺。


“小时候经常钻龙窑,看师傅们选土、练泥、制坯、烧制,这不是单纯的记忆,更是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他说。


在耳濡目染中,周加铸早已对古建砖瓦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到20岁,他便从父辈和师傅手中接棒古建砖瓦制作,并逐渐创立公司品牌,担任肇庆景业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在二十载的行业深耕中,周加铸深刻意识到,真正的传承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在周加铸的带动下,企业先后历经了从龙窑到土包窑,再到厢式窑和辊道窑的变迁。目前古建砖瓦迎来了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投入巨资,生产线采用天然气,烧一箱光天然气都要耗费8、9万元。”周加铸感慨,当时因工艺不成熟,经历了多次失败,巨额投入几乎付诸东流。其中关键的“控温”工艺,是决定砖瓦成色的核心技术,成本高昂且难以掌控。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试验,团队最终通过调整保温时长等参数,成功攻克了技术瓶颈。


但爱折腾的周加铸没有停下脚步。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他远赴湖北、河北、浙江、云南、四川等地交流学艺,博采众长。2022年,他返肇投入重资开发建设辊道窑,这标志着生产模式进入了智能化、规模化新阶段。这条呈U字形的漫长窑道,实现了从装坯、烘干、烧制到降温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短短十六个小时,砖瓦制品便能走完这二百多米的旅程,日产量可达十二万件,公司年产能也提高至3000万件,且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均得到保障。


“由于产能、销量不断提升,

辊道窑产线基本上

一年不断电开足340来天!”

周加铸介绍,目前小件仿古砖瓦就用辊道窑,

大件产品如龙头、凤头、底座等

则用厢式窑烧制,

各类风格各异的产品款式足足有上千个,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也赢得两广及海南地区客户的一致好评。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活化出新

【 瓦韵流淌的岭南新篇 】


最好的保护是使用,

最活的传承是创新。

记者见到,公司车间内,

摆满了或古朴大气、或设计精巧的砖瓦构件,

流水线源源不断地

将融合了传统韵味与现代需求的

产品输往全国各地,

甚至供不应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全力推进,广东各地对具有岭南传统韵味的青瓦需求增加,产自肇庆的各类青瓦、青砖、琉璃瓦、砖雕等被一批批运往各地,悄然重塑着岭南建筑的当代肌理。


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碰撞从未停止。周加铸深知,唯有让传统建筑构件融入当代生活,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他们不断研发新产品,在延续经典青灰主调的同时,探索更多元的中式风格与现代色彩,让古老的瓦当、滴水上绽放出符合当代审美的纹样。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在借力科技发展现代化产线的同时,

周加铸仍在思考着,

为让退出历史舞台的龙窑再焕生机,

在龙窑旁边建设沉浸式研学路线,

从静态的遗产转变为动态的文化现场。


一方面设立展示区,复原传统砖瓦烧制场景;


一方面开展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研学、古建陶艺制作等多形式,让更多的人体验古建砖瓦制作,感受龙窑和岭南古建砖瓦的魅力。


肇庆这个龙窑,始建清代!未来竟能沉浸式打卡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从龙窑到现代车间,

从单一的建材到多元的文化产品,

高要古建砖瓦的旅程,

是一条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生活的创新之路。

那一片片青瓦,

已它们将继续覆盖于南国的屋脊之上,

见证并参与着这片土地

下一个时代的辉煌。


◆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