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5日 12:11 5 admin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是 1992 年的秋。彼时我随石家庄新闻代表团赴长野,作为友好城市互相访问的一环,脚步遍及东京、大阪的繁华,也踏过京都的古意。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石家庄新闻代表团在日本《读卖新闻》报社采访

  那趟行程里,纸窗映着的红叶、茶道里的温润、与当地媒体人围坐交流时的坦诚,都像秋阳般暖,让 “友好” 二字从纸面落到了具体的对话与眼神里 —— 我们谈新闻采编,聊城市发展,在文化的碰撞里消解隔阂,也为两座友好城市的联结添了几分实在的温度。

  那时便暗自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知、城与城之间的相融,本就该是世界该有的模样。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石家庄新闻代表团访问日本长野

  再赴日本,已是退休多年后。这一次没有公文包与日程表,只有游轮载着海风,停在长崎。站在当年原子弹爆炸的遗址前,风里的味道骤然变沉。

  纪念馆的玻璃柜里,变形的金属残片、碳化的衣物,无声地诉说着武器如何瞬间撕碎一座城市的肌理;墙上刻满的遇难者姓名,像无数道无声的叹息,压得人心里发紧。

  那些黑白照片里坍塌的房屋、散落的物件,与我记忆里 1992 年所见的烟火气形成尖锐对比 —— 原来和平从不是与生俱来的常态,它是废墟上艰难长出的新芽,是无数生命换来的脆弱馈赠。

  那一刻,对 “和平” 的理解不再是书本里的词汇,而是心底最迫切的祈愿:愿这样的毁灭永不再现,愿战争的阴云永远远离人间。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石家庄新闻代表团在日本京都采风

  两次东渡,跨度数十载。一次是带着使命的交流,在文化里寻共鸣;一次是怀着平静的游览,在历史里悟敬畏。如今想起,无论是秋阳下的握手,还是海风里的沉思,最终都拧成同一个心愿:愿人与人之间的暖意能跨越山海,愿城市与城市的友好能长久延续,更愿这世间永远没有硝烟战火,和平的阳光能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我乘坐的歌诗达号邮轮泊港时,长崎的晨雾正淡去。海面泛着淡金波光,海鸥掠过码头,若不提及过往,谁也难将这份宁静与七十余年前的毁灭相连。

搭复古电车往市区去,木质座椅载着岁月温感,车窗外现代公寓与百年老建筑交替,面包香混着神社线香漫溢,直到原爆原点纪念碑映入眼帘,空气才骤然凝满肃穆。

这座黑色方尖碑的金属圆环,精准指向1945年8月9日11时02分——“胖子”原子弹在500米高空引爆的坐标。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而这场核击的序幕,早在1941年12月7日便已拉开:日军突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炸沉亚利桑那号等军舰,两千四百余名美军丧生。这起不宣而战的突袭,让美国彻底告别“孤立主义”,举国对日本的敌意与报复情绪沸腾。

尽管投放原子弹的决策包含减少美军伤亡、遏制苏联等考量,但珍珠港的创伤无疑是重要情感底色。1945年夏,日本漠视《波茨坦公告》,硫磺岛、冲绳岛战役伤亡惨重,美国最终启动原子弹计划:8月6日“小男孩”炸广岛,3天后“胖子”因小仓天气恶劣转袭长崎,2.2万吨TNT当量的钚弹,让这座城市瞬间崩塌。

史料馆里的照片触目惊心:橘红色天空下,房屋如纸片般被撕碎,商业街成焦土,钢筋扭曲如狰狞骨架。玻璃展柜中,熔成团的金属饭盒、带辐射痕迹的儿童玩具、写着半截“妈妈”的焦信纸,每一件都似钝刀割心。据记载,核爆后长崎直接死亡约7.4万平民,后续因辐射、烧伤致死累计超14万,而当时全城仅24万人。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站在纪念碑前,海风携着凉意掠过。我想起这段历史的复杂脉络: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暴行、“慰安妇”屈辱,无数家庭破碎;而核爆又让日本民众沦为战争牺牲品。

战争从无赢家,侵略者的野心灼伤自身,被侵略国家承受永恒创伤,这种双向痛苦不该被遗忘。就像幸存老人手记所写:“我恨战争夺走家人,也明白我国曾带给别人的痛苦无法抹去。”

往平和公园去的路上,松柏间挂满纸鹤,稚嫩笔迹写着“不要再有战争”,老人用褪色墨水寄寓思念。公园中央9.7米高的白色和平祈念像,双眼微闭、右手轻抬,似抚慰逝者,又似呼吁和平。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长崎核爆发生于 1945 年 8 月 9 日 。这张照片展示了核爆后三菱武器工厂的废墟,从中可以看出核爆对该地区造成的巨大破坏。

中国捐赠的“和平之泉”旁,水流叮咚提醒:和平需跨越国界的理解与守护。当地老人指着嬉戏的孩子说:“他们不知原子弹为何物,只懂好好上学、和朋友玩耍,这就是我们当年期盼的未来。”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长崎核爆原点纪念物照片

我还去了老城区的眼镜桥,这座17世纪荷兰传教士设计的石拱桥,是少数在核爆中幸存的古建筑,修复痕迹仍在,却稳稳横跨河面,石板被踩得光滑,鸽子与游客相映成趣。

桥边百年和果子店的老奶奶,听闻我来自中国,端出栗子大福笑着说:“过去虽不好,但现在能好好说话、分享食物,多好。”她翻出相册,里面有父亲穿军装的旧照:“他被派去中国打仗,再没回来。我不想孙子经历这些,每年都带他去平和公园折纸鹤。”

两度东渡记:从秋阳到海风的沉思 原创:赵富山(洛钊)

  我和老伴在日本福冈大濠公园

邮轮离港时,夕阳将海面染成橘红,纪念碑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教堂尖顶与现代高楼并肩。我忽然懂得,长崎早已不只是“被核爆的城市”:它是镜子,照见从珍珠港硝烟到长崎核火的毁灭链条,也照见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它是桥梁,连接各国记忆,提醒我们唯有正视历史、彼此尊重,才能让和平光芒永远照亮这片曾被战火灼伤的土地。

那些逝去的生命、跨国的善意、代代相传的和平期盼,终将成为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底色,在岁月中静静流淌。

编辑:乐在其中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