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6日 06:59 6 admin

千年运河汩汩流淌,从古邗沟起源,一路浸润着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这个原点就是开凿于公元前486年的古邗沟。”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姜师立在扬州市第五期“机关大讲堂”上开宗明义。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10月20日,在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刚刚闭幕之际,扬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聚焦“大运河文化”主题,举办第五期“机关大讲堂”,特邀姜师立教授作专题授课,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青年党员代表200余人参加学习。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

01 运河原点:扬州的历史坐标

古邗沟的故事,是每个扬州人耳熟能详的骄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北岸修建邗城的同时,从邗城向北开挖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渠道——邗沟。

这条全长190公里的邗沟,成为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

在由国家文物局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中,明确指出了古邗沟遗址的位置:位于扬州城北,从螺丝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长1.45公里的河道。

姜师立解释道:“邗沟是中国大运河水系中最早的河段,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是大运河体系中最关键的一段,发挥了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扬州人对这两位吴王抱有感恩之心。在邗沟旁的邗沟大王庙,供奉着春秋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

庙前的楹联写道:“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横批“恩被干吴”。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02 申遗之路:从牵头城市到保护典范

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是扬州人共同努力的结果。2003年7月23日,《扬州日报》刊登《古运河:扬州申遗的最佳选择》一文,发起了“用什么来申遗?我的扬州”话题讨论。

200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协调会上,扬州从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牵头大运河申遗的资格。

姜师立作为大运河申遗的亲历者,回顾了申遗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

“大运河申遗创造出诸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次’:第一次为一项遗产申遗创立会商制度;第一次运用法律手段提升一项遗产的保护水平;第一次为一项遗产制定国家、省、市三级保护规划;第一次发动如此广泛的民众参与。”

2014年6月22日,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申遗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共有27处河道、58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扬州市有河道1段,遗产点10个,遗产点数量居沿线城市之首。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03 文化价值:运河史诗的多重内涵

姜师立教授系统阐述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他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归纳为五个方面:政治一统的权杖,王朝漕运的通道,文化融合的纽带,水利工程的奇迹,沿岸人民的母亲河。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大运河的修建和贯通,从地理上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联系在一起。

它促进南北交流和中外交流,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

作为农业文明时期水利水运工程的巅峰之作,大运河展现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它是漕运制度的实物遗存,完整见证了封建王朝“以漕稳政”的传统。

姜师立指出,大运河不仅是技术演进的活化石,汇聚了古代水利规划建造的全部成就,同时作为大一统思想的物质载体,维系了国家统一,孕育了扬州评话、淮扬菜等特色地域文化。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04 现代转型:从运输通道到文化名片

谈及大运河的当代价值,姜师立指出,这条千年运河已实现从“运输通道”到“文化名片、生态廊道、经济纽带”的功能跃迁。

他以扬州实践为典型案例,详细解读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逻辑。

在空间布局上,扬州构建了“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的立体体系,以三湾核心展示园为枢纽,串联两条集中展示带,整合茱萸湾古闸、高邮里运河故道等重点遗产点,打造开放式运河博物馆。

在功能定位上,通过管控保护区严守遗产本真,依托文旅融合区培育“夜游运河”“运河研学”等新业态,在传统利用区实现居民生活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共生。

姜师立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

在创新实践上,扬州借助数字再现工程打造线上全景展厅,通过“运河+金融”模式扶持文创产业,让千年遗产深度融入现代生活。

运河印象/扬州从大运河原点城市迈向文化复兴新高地

05 扬州使命:从原点城市到文化引领

针对扬州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核心城市的特殊身份,姜师立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立足“邗沟起点”优势,深挖“申遗核心区”文化资源,打造全国运河文化溯源高地。

推动跨区域协同联动,在保护管理、文化挖掘、旅游开发等方面建立统筹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发展格局。

强化文化引领,将运河文化与扬州“三个名城”“三都”品牌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文艺创作、节庆活动、研学旅游等多元形式,让运河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扬州全面启动“运河十二景”评选和建设提升工作,入选的“十二景”包括瘦西湖、运河三湾、七河八岛、明清古城等,充分展示。

图:取于网络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