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去,黄浦江畔的夜空被点亮。随着“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又一重磅活动“森林星光派对”拉开帷幕,中央科创区化身为一片会呼吸的“光...
2025-10-01 3
谁能想到,以前总被说“封闭”的中国,现在居然成了全球游客的“心头好”?
2025年这阵风刮得特别猛,1400万外国人一股脑地涌进来,重庆更是直接火出了圈,你走在街上,听到的不是重庆话,反而是法语、德语、英语夹杂着各种口音的“老外腔”,连本地人都忍不住吐槽:“现在的重庆,比联合国还国际。”
这场热潮不是偶然来的,也不是哪个广告打出来的,而是外国人自己“玩着玩着就真香了”,他们一边逛中国,一边拍视频,结果不但自己不想走,还把全球网友也带了节奏。
其实很多外国人来之前,心里是有点打鼓的,他们不是不想来,而是总被各种“旧认知”挡在门外——什么“落后”“高压”“没自由”,各种标签贴得满满的,但等他们真来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他们以为“来一趟中国”会像穿越,结果发现中国城市比他们家还现代,不光是大城市,连很多小地方也都有地铁、共享单车、扫码支付这些“高配操作”。
本来是来旅游的,结果走的时候,有人直接开始办签证准备再来,有人干脆想留下来生活。
这种变化,说白了就是“眼见为实”,以前他们听的都是别人的说法,现在自己来了,亲自体验了,才知道原来差距这么大,以前一提中国,他们想的是“墙”和“管控”;现在再说中国,想的却是“方便”“安全”和“好吃”。
说到中国让人“上头”的地方,不止是科技和城市面貌,还有那种生活里的安逸感,很多外国人一到中国,最先感受到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踏实”。
在这里,晚上一个人走夜路不用担心;吃饭把手机放桌上,不用提心吊胆;孩子放学一个人回家,家长也不紧张,说得直白点,就是“活得不累,心里不慌”。
这种安全感,不是靠几个摄像头撑起来的,而是整个社会氛围让人觉得放心,这种感觉,在很多国家是奢侈品,在中国却成了日常。
再加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人情味”,让很多外国人觉得特别亲切,你走进一家小饭馆,老板娘热情得像自家人,你迷路了,旁边的大爷主动上来给你指路,生活的温度,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
他们发现,中国不光“高大上”,也有很民生,一个城市如果能让人既感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又体会到人情味的温暖,那就不只是旅游地了,更像是可以留下来的地方。
这股“老外潮”,当然也离不开政策的推动,以前外国人来中国,总有点“门槛高”的感觉,签证麻烦、交流不便、支付不通,来了之后也容易“水土不服”,但现在,中国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签证放宽了,手续简化了,很多国家的人现在都能免签来中国玩几天,想走就走;不懂中文也不用怕,翻译软件、英文标识、服务人员全都安排得妥妥的。
以前最让人头疼的支付问题,现在也解决了,外卡能刷、现金能用,连移动支付也专门给外国人开了接口。
一句话:来了就能玩,玩得也顺。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就是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现在外国游客来中国,拍个视频发网上,动不动就上热搜,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原来“在中国过一天”的视频能这么火,这种“自来水”式的宣传,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更有意思的是,看了这些视频的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开始计划自己的“中国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来的人越多,分享的内容越丰富;内容越多,吸引的人就越广,这种“自发式传播”,比传统宣传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中国?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中国这几年变的是“里子”,也变的是“面子”,以前大家说中国强,是说经济、制造业、科技能力;现在大家说中国好,是说生活、秩序、人情味。
这是一种从“国家层面”到“个人体验”的转变,过去想了解中国,要看新闻、看报告;现在了解中国,靠的是自己走一遭、亲身体验一下。
而这种体验,说到底,是靠中国整体发展带来的,你把地铁修到小城镇,把5G铺到山里村,把服务做到细节里,那自然就有人愿意来看、愿意留下。
中国不再是“看上去很强”,而是“用起来真香”。
其实很多外国人来之前,对中国是有抵触的,有些是听来的,有些是媒体灌输的,还有些是压根没了解过,但等他们真的来了,才发现之前那些“传说”很多都不靠谱。
比如说“自由问题”,来了之后发现,想去哪就去哪,想拍啥就拍啥,说中国“没隐私”,但用手机付款比他们国家还方便,生活也更有秩序感,
他们发现,中国不是被想象出来的那个样子,而是一个更复杂、更真实、更有活力的地方。
而这场“误会”的解除,不靠辩解,只靠事实,不靠喊口号,只靠走进来亲身感受,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真正有说服力的,从来都不是“说”,而是“做”。
现在的“中国热”,并不只是旅游季节带来的“人流量”,而是全球旅客心态的一次转变。
以前他们是“看看就走”,现在是“还想再来”,以前是“网上看看”,现在是“必须亲自来”,以前是“听别人说”,现在是“我要自己试”。
这背后,是外国人对中国认识的一次升级,也是中国对世界敞开怀抱之后的自然回馈。
当更多外国人开始主动给中国辩解、愿意走进中国,说明中国的吸引力已经不再靠“说服”,而是靠“说不出的舒服”。
这场热潮,没有人安排,也不靠炒作,它是千万个“个体的选择”,汇成的一股“人心的趋势”,而这样的趋势,谁拦得住呢?
参考资料:
1.扎堆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彻底不想回去了------ 小IN InsDaily
2.英媒:中国变酷了------ 外媒说 中国日报
3.外国博主看中国:一场迷人的文化漂流------ 马子倩 青年参考
相关文章
当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去,黄浦江畔的夜空被点亮。随着“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又一重磅活动“森林星光派对”拉开帷幕,中央科创区化身为一片会呼吸的“光...
2025-10-01 3
秋天的新疆自来熟到处都是“金黄酥脆”很多小伙伴问我们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了吗?答案:当然!这不我们“飞遍”新疆上空记录了新疆最灿烂的胡杨季明天放假这份...
2025-10-01 2
9月28日,沈白高铁开通!沈白高铁列车时刻表正式公布在这时刻表背后是一条全长约430公里的“黄金动脉”@吉林大学生这个假期快来坐着高铁感受大美吉林具体...
2025-10-01 2
樱粉告春来,夏绿虫鸟鸣,秋枫黄叶起,冬雪万物宁。天凉好个秋。盼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并肩,共赏那树叶悠悠飘落。这是专属于秋天的浪漫约会,有你,有我,切莫...
2025-10-01 3
来源:人民日报近日,2025年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行。展会吸引了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旅游部门和企业,以及约...
2025-10-01 2
文︱陆弃早在国庆还没开始前,朋友圈就提前堵车了。每年都有那么一拨人,心怀“小众秘境”的梦想,结果一脚油门下去,发现自己和全国人民撞了个满怀。所谓的“世...
2025-10-01 3
长沙在文旅这一块确实十分用心,更是打造了不少网红景点和玩法,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比如说太平老街、恰同学少年广场、湘江旅游巴士等等,有的一直...
2025-10-01 1
凉风渐起,暗香浮动。近日,随着气温的下降,省会文化广场的桂花已经悄然绽放,一株株桂花树迎着秋风散发出醉人的味道,为石家庄增添了一抹清甜的秋韵。文化广场...
2025-10-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