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记忆中的八一镇:尼洋河畔的鹅卵石街道,和为部队拉木柴的往事…

排行榜 2025年10月03日 14:17 2 admin

#秋日生活打卡季#

在西藏当兵的记忆

李振平

点击进入:一、参军入伍,我成了光荣的高原汽车兵

记忆中的八一镇:尼洋河畔的鹅卵石街道,和为部队拉木柴的往事…

二、川藏线上的林芝(八一)

川藏线上的林芝,当年不叫镇,我们只喊“八一”——因18军进藏时在此设了八一兵站,兵们就这么叫开了。如今这里是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当年却只是个藏在尼洋河畔的小地方:一座兵站、一家毛纺厂、一所解放军医院、几间政府办公室,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

八一的街道全由鹅卵石和沙砾铺就,那是尼洋河千年冲刷的痕迹。没有柏油路,没有水泥路,一下雨便泥泞难行。

林芝有“西藏江南”的美誉,尤以三四月的桃花最盛。河畔、村落、房前屋后,野生桃花在雪山与森林的映衬下灼灼绽放,粉艳的花瓣与嫩绿的柳枝相映成趣,连风里都浸着花香。

林芝的美不仅在桃花,更在周边的原始森林——红松、白松挺拔入云,几人合抱的大树随处可见。森林里驻着工兵团,用摩托锯伐木,按解放车车厢宽度截成段,方便装车。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栋梁之材”拉到部队、兵站和党政机关,当柴火烧。看着好木材被劈成柴,我们都心疼:西藏缺燃料啊!普通藏民捡牛粪、羊粪,和上草沫拍成饼,贴在墙上风干当燃料;拉萨周边更常见这样的“粪饼”。藏北牧民更简单,直接捡大块牛羊粪晒干,往帐篷里一丢就生火。

70年代末,国家意识到烧木材太浪费,拉萨的党政机关、部队兵站陆续配发了汽油炉,这才告别了“粪饼时代”。至于取暖,在西藏是件奢侈事。有条件的人家会去林芝砍胳膊粗的青冈木,截成等长段烧成炭(俗称“冈炭”)——挖个坑,铺层青冈木,泼点机油,盖上土留个烟口,既方便又安全。我们连也这么干,没时间烧炭的冬天,只能挨冻。

林芝周边的原始森林广袤无边。去鲁朗拉木材要翻色季拉山(海拔4700多米),山顶能远眺鲁朗林海和南迦巴瓦峰。若在五六月份翻山,山下的风和日丽、山间的杜鹃烂漫、山顶的白雪皑皑,仿佛四季在眼前流转。

山路上,云霭悬停山腰,杜鹃与无名花从山脚开到山顶,层层叠叠;再往上,树叶渐黄;到山顶,只剩皑皑白雪,寒风刺骨。走在“之”字形的山路上,听着林间鸟鸣,看着溪水在草丛间飞溅,总想起常建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可惜林子里没有禅房古寺,只有无边的林海与自在的鸟雀。

过了色季拉山就是鲁朗林海,又是一番装车捆木的辛苦。这些年看资料,说有游客到鲁朗误以为到了瑞士,想来外国的景致也不过如此。或许是去得多了,再看鲁朗——几间木屋用木栅栏围着,马儿在草甸上吃草,山溪在石缝间奔涌,水草丰美,花红柳绿——虽静谧平和,却没了初来时的新鲜。

与美景格格不入的是,林子里常能见到倒毙的马或牛,无人问津,任其腐烂,回归自然。

(注:文中部分地名、行政区划已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调整,如“林芝县”现为“巴宜区”,“孟县”现为“孟州市”,保留回忆的历史语境,同时兼顾准确性。)

(未完待续)

记忆中的八一镇:尼洋河畔的鹅卵石街道,和为部队拉木柴的往事…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振平:河南孟县(今孟州市)人,1976年底入伍老兵,1982年5月退伍后,在公安系统工作直至退休。

记忆中的八一镇:尼洋河畔的鹅卵石街道,和为部队拉木柴的往事…

作者:李振平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