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贾云峰:中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的两大核心密码

排行榜 2025年10月15日 14:09 4 admin

伴随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纵深推进,我国入境旅游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2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其中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特别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适用该政策来华人数环比上升29.5%;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攀升至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贾云峰:中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的两大核心密码

入境旅游的提质扩容,正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实施首月(4月27日至5月26日),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已增至5196家,为2024年底的1.4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通过“文旅热”激活文化传播、服务贸易与产业升级的多维联动——从一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县域特色文旅目的地,从“智慧文旅”场景构建到离境退税服务优化,中国正以全域服务能级提升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现代文明”的大国形象。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以超越预期的速度强势复苏,其核心驱动力源于系统性政策红利与深度体验升级的协同作用。

一、时代背景:政策红利塑造开放格局

1、签证便利化改革:降低国际游客入境门槛

签证便利化改革为全球游客构建了“说走就走”的通道,目前,我国已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适用国家扩展至55个,入境口岸增至24个省(区、市)的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大幅降低了国际游客的入境门槛。这一系列开放举措不仅释放了短期旅游需求,更带动了国际航线恢复与跨境消费便利化,使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2、支付与退税升级:构建“支付无忧”消费生态

与此同时,支付与离境退税系统的全面升级打通了消费闭环,全国离境退税商店网络与外卡支付设施的完善,构建起“支付无忧”的消费生态。这种系统性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国际游客的消费意愿与满意度,使“便捷支付”与“高效退税”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关键竞争力。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效应,正在推动中国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二、发展趋势:需求转型驱动体验升级

1、结构转型:从观光打卡到文化共创

国际游客的需求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传统团队游比例下降,个性化旅行模式兴起,“周五下班去中国”“特种兵式游中国”等映射出游客年轻化与散客化趋势。目的地选择亦从传统一线城市向新兴区域扩散,国际游客对文化沉浸的需求逐渐超越购物消费,生活化场景成为体验核心。这种从“观光打卡”到“文化共创”的转型,标志着中国旅游吸引力内核的深刻变革。

2、供给响应:从文化感悟到价值体验

聚焦需求精准化与业态多元化,通过数字创意旅游、生态康养旅居等新业态,以及技术创新赋能,将静态资源转化为互动叙事,重塑国际游客对中华文化的感知方式。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正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推动旅游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化跃升。国际游客不再满足于表层体验,而是渴望通过非遗传承、市井生活互动等场景,触摸中国文化的脉搏。这种需求升级倒逼旅游产品从“展示”转向“共情”,从“标准化”迈向“个性化”,使旅游体验成为中外文明对话的鲜活载体。

3、服务跃迁:从功能保障向体验优化

支付便利性突破成为首要任务,全国外卡受理环境优化、移动支付功能升级及“即买即退”服务普及,大幅简化了消费流程。语言服务与国际化环境同步升级,热门目的地配备多语种咨询中心与智能翻译设备,机场实现多语言引导全覆盖,有效消弭了文化隔阂。服务升级的本质是从“功能保障”向“体验优化”的跃迁,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中国旅游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为游客营造“无落差”体验,使“便捷”与“温度”成为入境服务的双重标签。

三、未来建议:技术与文化的双轨演进

1、技术创新:AI重构旅游生态底层逻辑

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旅游业全链条,推动智慧旅游从工具辅助升级为生态核心驱动力。通过生成式AI、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AI系统实现了行程智能规划、多语种实时服务、游客行为预测等功能的整合贯通。这不仅重构了“行前决策-行中体验-行后反馈”的服务闭环,更催生了虚拟导览、沉浸式场景交互等新业态。

2、文化深化:历史资源转化为情感纽带

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正将静态历史资源转化为可互动的情感联结载体。依托数字孪生、全息投影等技术,传统文化通过主题夜游、沉浸式研学等场景实现活态传承,使文化遗产成为游客可参与、可共情的“文化资产”。这一转型不仅显著提升非门票收入占比,更以文化认同感强化游客黏性,使文化成为连接世界的情感纽带。

3、双轨协同:构建“科技+人文”文化共同体

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旅游业的底层逻辑,从行程规划到现场体验,从服务对接到反馈优化,数字化赋能贯穿全链条。而文化的深度活化则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可对话、可参与的活态传承。二者形成的“科技+人文”双螺旋结构,既以技术手段释放文化感染力,又以文化内涵赋予技术应用温度感。这种“科技+人文”的双螺旋结构,将推动中国旅游从“目的地”升级为“文化共同体”,吸引全球游客反复品读中华文明的当代叙事。

中国入境旅游的繁荣复苏,本质是一场从“流量”到“留量”的战略转身。政策红利与体验升级的双轮驱动,既彰显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折射出旅游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化的范式变革。当游客在江南早茶的烟火气中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在离境退税的便捷与市井互动的温度里体味真实的中国,旅游便超越了经济行为,成为文明对话的纽带。这场复苏不仅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更让世界通过“China Travel”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立体、发展的中国。

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已进入新阶段——从基础设施完善转向文化价值输出,从政策便利升级转向体验生态构建。每一个细节的优化,都是向世界递出的文化请柬;每一次体验的革新,都是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丰富的体验、更智慧的服务,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这里不仅是目的地,更是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化长卷。当全球游客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共鸣踏上归途,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跨越疆域的情感共鸣。这场复苏终将超越旅游范畴,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促进人类相互理解的时代篇章。

文: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 贾云峰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